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18 09:39:28| 人氣1,0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閱讀導演(2)──文溫德斯「情感電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載於九月號雙河灣月刊「映画橫陳」)



「我感覺到電影是如此特殊、必要;它們探討生命,賦予我生命,而生命把電影給了我,我也賦予電影生命,我把它們傳承下去。『有關電影』的寫作就是將電影經驗傳承下去。」作為一個愛好電影的人,溫德斯是這麼述說著自己的電影文章。「無論如何我都不是一個評論者。我太愛電影了。」這樣對於電影本質的熱衷與體驗,完整收錄在「情感電影」這本影評/散文集中。


或許叫人意外,這些在慕尼黑電影學院就學時所寫下的文章,絕大多數是充滿美國情懷的。比起同輩的歐洲導演,溫德斯無疑受到美國文化影響極深,從他其後拍片的軌跡來辨識,或能夠作為對照;年輕時的溫德斯,對西部片裡的大漠荒野、人物特色以及美式風情,充滿了情感與關注,這當然可以和他擅長的公路電影,或是取材於無人之境的旅人故事相連結;年少時候的大量吸收與所得所感,強烈的反饋在如「大路之王」、「美國朋友」、「巴黎德州」、「直到世界盡頭」等重要作品上。可以這麼說:溫德斯的公路電影風格並非從西部片直接延續,但如果少了那些觀影體驗,就不會有這麼好的溫德斯公路電影。


搖滾樂是另一個溫德斯關注的點。熟悉其作品的影迷都知道,溫德斯是個大搖滾樂迷;「直到世界盡頭」的原聲帶集當代搖滾樂巨匠、尼克凱夫與路理德都曾在他的電影中現身、和U2主唱波諾合作「百萬大飯店」…… 在「情感電影」中,他提到了鮑伯狄倫、滾石樂團、披頭四、吉米漢崔克斯等無數與電影相關的音樂人,在他心中,搖滾音樂與電影的聯繫,可以在這句話中嗅得端倪:「所有美國電影都應該由遠景或寬廣鏡頭構成,因為美國音樂早就如此了。」(<泛美展翅高飛:美國音樂與電影的對比>)。他寫出了動見觀瞻的 <一個不存在的類型>,批判了對搖滾樂電影類型的失望,,「搖滾樂影展與西部片、恐怖片回顧影展或藝術影展是完全兩碼子事情,更有甚者,前者解放了影院的依賴性」,然而,溫德斯對於多數搖滾影片中「影像試圖模仿搖滾樂」感到不滿,「那是一個應該存在卻不存在的類型」。溫德斯幾乎不錯過任何一個用音樂去剖析電影的機會,他既看又聽,誠懇而嚴謹的思考著。


溫德斯瞭解,電影評論的開拓性並非在於理論本身,而是一個題材引出的多方體會,構築成自我的美學核心,其中需要札實的分析,更需要直接的感受力。於是在看法之下,溫德斯文筆的迷人在於它能夠將旁徵博引的部份納入個人美學邏輯,而非大堆頭的理論講解。他不帶說服企圖,但是單就體驗的邏輯,情感的分享,就足夠縝密而魅力獨具,充滿著純粹與理解。於是搖滾樂也好,西部片也好, 「情感電影」中種種元素,還是穿透過溫德斯的美學而來。書末的<美國夢>一文,除了是整本書的情感精髓,更絕對是溫德斯最抒情的文章之一,詩意風格呼應了後來的影像散文輯「一次」。


台長: coldbean
人氣(1,0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