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11-30 23:44:29| 人氣1,8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W&W製作人 史蒂芬‧溫特的古典觀

 
仔細觀察W&W的唱片系列,會發現分成:Basic Edition、New Edition、Artist Edition、Special Edition四大類。事實上,這四個系列裡頭的唱片,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區隔之處。至少我個人難以觀察,它出是以作曲家、音樂風格,或者根據何種理由來分類。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要請教製作人史蒂芬‧溫特(Stefan Winter)本人才能得到,因此並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而我個人也不建議,根據此四個系列進入W&W,或者更精確地說是史蒂芬‧溫特的古典樂製作觀點。

史蒂芬‧溫特身兼作曲家、製作人、唱片公司老闆等多重身分,過去也曾創辦過JMT(Jazz Music Today)這個品牌,卡珊卓威爾森(Cassandra Wilson)、史帝夫柯爾曼(Steve Coleman)、尤瑞肯恩(Uri Caine)等知名爵士藝人,都是在他手上頭角崢嶸。這樣背景出身的人,會有什麼古典製作的想法呢?

相信很多人接觸、認識到W&W的唱片,是從尤瑞‧肯恩(Uri Caine)的馬勒開始的,而那張唱片正好是探討W&W古典製作路數的最佳範例。請注意我的用詞是「最佳範例」,而非「最佳典範」。倒不是說尤瑞‧肯恩的唱片不夠好無法成為典範,事實上W&W的古典製作,還有更多行家門道手法,美學層次遠比起尤瑞‧肯恩的馬勒更典範、更能切合古典迷的需求。只不過這個例子本地樂迷最熟悉,討論起來容易有交集。

史蒂芬‧溫特並不搞傳統古典大廠那套,將古典音樂類型化,從知名作曲家、知名曲目、當紅藝人為出發製作專輯。他認為,「必須對音樂有熱情和野心,才能創造出與眾不同的東西。多數大廠是在做生意,而不是做音樂,唱片銷售數量、投資獲利比率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而這並非史蒂芬‧溫特所要追求的目標,他希望W&W的工作人員與合作藝人隨時記得,「音樂,是一門藝術,要懷抱高度理想來努力。」不過,史蒂芬‧溫特也不走其他歐洲古典小廠,鑽研典籍、古譜為職志,回復歷史原貌的路線。換句話說,W&W絕不是個古典學究的品牌。

史蒂芬‧溫特將古典樂看作文化發展遺留下來的軌跡,因此W&W對古典樂的定義廣泛而不呆板。他尊重音樂本身與歷史、地理、文化的血脈關聯,每張唱片的關聯軸線不僅有垂直縱向的脈絡,也不失水平橫向的脈絡,因此W&W很少製作出一般古典迷熟悉的「純粹古典樂」,或者我應該說是「隔離古典樂」,也就是一張張佈置華麗的冰冷櫥窗,只有商業市場的考量而沒有文化的氛圍。

舉例來說,他有一個「東方快車」的主題計畫,東方快車從巴黎開到君士坦丁堡,沿線的大站如:巴黎、慕尼黑、維也納、布達佩斯等,都會安排樂隊演奏具當地特色的音樂歡迎到訪的旅客,車上也有室內樂團演奏十九世紀的沙龍音樂。透過「東方快車」的概念主軸,史蒂芬‧溫特串起地理、文化的緊密關係,讓聽者透過幾種聲音軸線的交織,感受到看電影般的氣氛。

W&W不搞最容易辨識的偶像崇拜,也不時興難以辨識的版本比較,史蒂芬‧溫特追求的古典錄音,音樂本身必須具備獨特生命力,是藝人更能夠展現性格。像尤瑞‧肯恩的馬勒,尤瑞‧肯恩的鋼琴儘管被多數人冠上「改編馬勒」字眼,但是稍微有點古典常識,或者是認真聽過那張唱片的人,就會認同尤瑞‧肯恩的表現絕不是停留在一般人認定的「改編」層次,他不僅保有詮釋馬勒的精神,還大量地放入自己的鮮明個性與風格。

史蒂芬‧溫特自己知道W&W的唱片,不是光靠名氣就可銷售的產品,更不可能像主流唱片公司,花大筆宣傳費主打明星藝人。他在乎的是,耐心誠意的去跟消費者溝通音樂的觀念。他相信精緻、專業、獨特的行銷,對於像W&W這樣有著自己品味與看法的獨立唱片來說,是絕對有表現空間的,而且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喜歡不同樂風的消費者。史蒂芬‧溫特的想法落實到他每一張「企劃專輯」裡頭,無論設想的情境、欲表達的文化層次,都朝著他的理念邁進。

「企劃專輯」是W&W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製作手法之一,厲害的主題式企劃光看專輯名稱就令樂迷充滿好奇與想像。像是,「華格納在威尼斯」(Wagner e Venezia)、「威尼斯的節慶」(Venezia La Festa)、「威爾第的魅力」(Charmed with Verdi)、「神秘的奏鳴曲」(Mysterien Sonaten)、「來自地獄的袋笛」(Bagpipes From Hell)等等。

如果以「傳統」角度來看W&W的古典唱片,你會發現許多「熟悉」作曲家的「新」特質。像華格納,可能許多樂迷聽了一籮筐他的管絃序曲,卻不知道這位大師是在水都威尼斯過世的,因此華格納自然與威尼斯有許多鏈結,這些鏈結可以在尤瑞‧肯恩的「華格納在威尼斯」中窺探。而歌劇大師威爾第膾炙人口的「阿伊達」、「奧泰羅」、「茶花女」樂段,如果用一台鋼琴加以詮釋,會是怎樣的一番光景呢?Fumio Yasuda自編、自彈「威爾第的魅力」。

音樂之父巴哈的音樂到了W&W,似乎綻放出另一種光芒。他的「前奏與聖詠」由義大利抱式提琴四重奏(Quartetto Italiano Di Viola da Gamba)加上人聲詮釋,透過巴哈當時的樂器感受作品的時代性以及宗教意境。「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大提琴家保羅‧貝斯奇(Paolo Beschi)拉奏巴洛克大提琴,以快速流暢的演奏風格,留下與眾不同的詮釋。而「六首小提琴與大鍵琴奏鳴曲」同樣透過古樂器,卻以充滿現代能量的語彙加以演出。

儘管不標榜偶像藝人的行銷手法,W&W倒也不缺傑出的藝人或是演出團體,像是大家熟悉的鋼琴手尤瑞‧肯恩,他的一系列「驚世駭俗」的馬勒、舒曼、華格納、巴哈錄音,早已成為古典迷新一波的收藏重點。而W&W的手風琴演奏高手更是如雲,Teodoro Anzellotti灌錄的薩替、史卡拉第作品,沒聽過的人肯定走寶,他飛快的彈奏技巧簡直就是「手風琴界的帕格尼尼」。另外兩位Guy Klucevsek、Alan Bern的手風琴二重奏也相當精采。

大提琴家恩斯特‧雷傑格(Ernst Reijseger)也是W&W旗下重要的大將,他在「跟隨聲部」(Colla Parte)大提琴獨奏專輯中,同時演奏大提琴還即興哼唱,曲風灑脫快意,兼具爵士自由與古典雅致,意境描繪強過剖析說理的靈巧,令聽者陷入心緒的沉思當中。而以恩斯特‧雷傑格為首的阿姆斯特丹弦樂三重奏(Amsterdam String Trio),是個與一般弦樂三重奏編制不一樣的團體,他們由低音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手所組成,合奏的專輯「冬日主題」(Winter Theme)所有作品都是中提琴手莫瑞斯‧霍塞斯(Maurice Horsthuis)的創作曲。

此外,史蒂芬‧溫特當然理解古典迷對音響的挑剔要求,因此他相當在乎錄音成效,幾乎絕大多數的W&W古典錄音,都是在義大利Briosco的「梅迪西—朱里尼(Villa Medici-Giulini)」所灌錄的。此處有良好的聲學條件,豐沛自然優雅的堂音,對於許多運用巴洛克古典演奏專輯來說,更容易表現出樂器音色的細膩個性。Stefan Winter強調透過24 bit/96 kHz無壓縮的母帶處理,保持演奏者最原始的風味。W&W也特別推出一張「梅迪西—朱里尼」精選集,將他們在該地錄音的精華盡收其中,因此也可以說是接觸W&W古典風情的最佳選擇。

每一張W&W的製作人都是史蒂芬‧溫特,換句話說他就是這個品牌的頭號靈魂人物,如果以電影的觀點來看,史蒂芬‧溫特就像是每部片子的導演,不僅主導著節奏張力,更肩負著美學品味的責任。W&W的每張古典專輯聽來,就像是看一場「音樂電影」,聲音成為說故事的高手,就像是「天方夜譚」中聰慧的雪哈拉莎德,輕易地勾動聽者的心弦。

專輯中,作品的內涵、演奏者的技法成為重要的支撐骨架,而新穎概念以及詮釋手法則是華麗搶眼,如同快速流轉的鏡頭,以繁複、拼貼的節奏雕琢出輪廓外表,給人驚艷的第一印象。如果再搭配上用心挑選的畫作、以及美術設計所發揮的整體效果。

諒你是再挑剔、再兇殘的蘇丹王,也都會輕易地折服在史蒂芬‧溫特的繞樑餘音中。


台長: 歐頭
人氣(1,83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唱片品牌 |
此分類下一篇:奇美文化的極美錄音
此分類上一篇:【DVD-Audio特報】德國發燒廠Tacet四張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