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17 23:36:19| 人氣61,09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追憶柯老】專訪柯逸郎醫師—兼談音響美學

 

(柯醫師因感冒引發肺炎住院一個多月後,因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撒手人寰,音響界痛失泰山北斗,告別式於201054日文藝節圓滿完成。此文為歐頭於1993年《音響美學》創刊3期專訪柯老的文章,因年代久遠當時並無電子檔,特商請柯老口中的「幼齒的」Moon重新打字,重po於古典啟示錄Blog,是為身為晚輩的我們對柯老的教誨與照顧無限的感念,更希望柯老的音響理念能代代相傳。)

 

 

台灣地區驚人的音響消費能力早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塊大餅已成為各音響名廠必爭之地,消費者對高品味之購買能力,早已喚起世界角落的製造業如醉如癡的注意。有道是「外行的看熱鬧,內行的看門道」,在這段時期有著層出不窮的雅士高人,默默耕耘居功甚偉,他們同時也吸引不少新進的愛樂之士,乘著經濟起飛的風雲,一同地加入了Audio的殿堂。

 

當然吾輩在長年耳濡目染下,聽聞好幾位德望重的前輩,他不僅在國內音響界享譽已久,同時也贏得國際友人的敬佩。柯逸郎柯醫師即為其中的一位;他在十五歲時就與Audio結下不解之緣,在圈內以嚴謹的治學態度聞名、真理的追求宛如修行者修習正道般,講求理論及實務並重。基於「音響美學」雜誌創辦的宗旨以及對柯醫師多年Audio生涯心路歷程的好奇心,前往板橋柯醫師的診所叨擾一番。

 

柯醫師前陣子基於實際瞭解大陸文革前後的音樂界,與探訪大陸今日之音樂教育與畢業生出路的情況,趁著八月中旬北京中央民樂團來訪之後,立刻前往大陸,拜會了「中央民族樂團」、「中國音樂學院」、「中國藝術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的蕭興華主任,以及「麗江大研洞經音樂會」,並經由蕭興華先生的引見,得以與正統音樂界的主要教師及演有所接觸,經由自備DAT錄音機留下了不少珍貴的第一手音樂資料。

 

他並且拿出參觀北京名勝古蹟時拍攝的照片與我們分享,包括:頤和園、天安門、故宮、北海公園、大觀園、鐘鼓樓、長城、明神宗定陵等旖旎動人的神州風光,同時柯醫師也與數位北京美女(國家級演員謝琳、吳瓊、魏曉萍)以及數位樂器學教授有多張合照。我們沈醉在Jazz樂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展開了有關Audio藝術既知性又感性的訪談。

 

首見話題的焦點集中在柯醫師系統中的主力鑑聽揚聲器(註),Jensen G-610C Imperial,我們得知了這對Horn Speaker顯赫的身世,及設計師Peter JensenAudio歷史上的重大影響,Jensen 610同軸型單體是結合歷史及科技的高完成度結晶,而柯醫師所使用的G-610型則為1983年的最新型產品,在仔細聆聽Jensen G-610這一款Horn Speaker時,發覺它流瀉出輕鬆自然無拘束的聲音(並非所有的Horn Speake都能有如此極佳的表現),很容易令人陶醉在音樂中,其整體平衡性良好,瞬間反應極快、失真低,對於音樂重播時的情報量,有高密度的表現,它將擴大機送來的音源訊息赤裸裸地呈現出來,就如同照妖鏡般,易於明察器材之品質,若製造器材的廠商以G-610CMonitor,對於自家的產品可是個極嚴苛的考驗。

 

此外,G-610C的頻率響應極具潛力,在Turning後會有超出儀器品管要求的表現,更重的一點是G-610C再現音樂時並不會因為音量旋鈕的變化而影響到樂器的整體比例,其空間感、遠近程度均不會改變,此項特點已經成為時下一般Speaker製作廠商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因此旋調音量鈕正是柯醫師口中檢測器材的法寶之一,假若旋調音量鈕時產生聲音比例扭曲的現象,那必定是喇叭或前級擴大機設計不夠精良。

 

以往拜讀柯醫師的文章,其中對於LP唱盤、唱臂、唱頭、唱針常有精闢的探討;此次看到柯醫師家中四套LP系統,心想柯醫師必定是LP死忠派,想不到閒談沒多久,驚然發覺柯醫師在Audio領域中涉獵極廣,不僅對有聲時代以來的名器如數家珍,連最時髦的數位系統的來龍去脈與未來發展都有很深入的研究:CD可說是在商業妥協下的產品,Philips在開始產製CD時,已對其規格設限,現在各生產者所能改善的只是在枝節未端動手腳,發展當然有限。

 

然而柯醫師卻看好LD系統,認為其前途將無可限量,不出數年將是LD時代的來臨。(關於柯醫師在數位系統上的見解及推薦LD之理由,日後有機會本刊必再次前往請教,以饗讀者)。其間柯醫師並提及目前最時髦的「Jitter」一詞,並做了深入淺出的說明,何以「Jitter」會影響CD的聲音。很慚愧,筆者雖然曾在本刊第二期中翻譯DTI一文時曾遇到這一詞,也知道它是影響CD聲音的主要因素,但是犯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大忌,這是使Audio Knowledge 進步的一大障礙,唯有在Audio Basic Enginnering Property的探求上用苦功,才可能接觸到更深更迷人的領域。柯醫師也做了頗富哲理的比喻:「一個連直球都接不好的補手,怎麼可能接得住投手投出的變化球呢?」前輩的句句諍言如同苦口的良藥,鞭辟入裡卻不易下嚥,面對柯醫師不用糖衣包裝的論點,都棄之如敝屣,真是遠離真理的做法,這種人永遠都是接不好球的捕手。

 

以柯醫師自十五歲起至今的多年聆樂經驗所結晶析出的美學觀點出發,他慷慨陳詞地提出三點概念性見解,每每切中要義並涉及發人深省的問題,謹誌於後(以第一人稱引述)

 

 

(一)聽音響是絕對客觀而非主觀

 

Paul B.Klipsch曾說過:「Audio藝術要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我覺得一套好的音響系統最重要的是它的「精確性」,它必須將唱片中的音樂訊息正確無誤地播放出來,也就是「原音重現」,不容許任何扭曲或渲染,這項「精確性」的特質也正是富理想的Hi-End廠的終極目標。同時我也要求系統無論是在單一樂器極弱的聲響,抑或龐大編制的攝人動態都要能掌控得宜;這是一件相當不易達成的要求,有許多器材在這兩種性形下聲音會產生極大扭曲及變形。對於音響系統的調整方面,由於本身勤於技術性論文的研讀,並常與專業人士相互交換意見,我相信它是絕對客觀的,有些人把聽音響一事主觀地認知成「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雖也無厚非,但那只能關起門來聽音響;沒有理論基礎與追求Know How的決心,想要有所進步是不可能的,至於「死抱著垃圾直喊香」的敝帚自珍心態更是我所無法忍受。

 

其實一套音響系統的重點並不在於其價值的貴賤,主要是在如何充份發揮其潛質內涵,就算差一點的機器也有可學習的優點,我從不受制於次級器材,只要經過用心的調校,任何器材均能有最佳的表現,並非數百萬級的名機組合在一起就一定會出好聲,Hi-End一詞絕對不是針對昻貴的器材存在,它指的是一種態度,在Audio上窮究真理,並且以客觀的態度面對日新月異的技術而進步。要有「朝聞道,夕死可也」Open Mind的認知,勿將舊有的、不合時宜的包袱,死抓著不放。

 

 

()自我人性的重要

 

這一點觀點常被音響界人士所忽略,我認為一套音響系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為選擇音響系統的是人,調校系統搭配的也是人;欣賞再生音樂的還是人。在面對自身的音響時,唯有付出心血,才能得到真切的經驗,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Give and Take”的道理即在其中,此外也必須先下工夫去吸取音響學的基本知識,這樣才能明辨是非,不淪為「無知」之流,其實就是要實踐Audio Know How,這是件「知易行難」的事,了解Know How的重要性的人本就不多,能下苦功去研究的更沒幾個人。初入門者知識不足,觀念根基不夠厚實,常人云亦云,缺乏自我;一知半解者又善於賣弄似是而非的觀念且無開放的胸襟,既有的知識常成為他再進修的瓶頸;只有少數努力修行得道的人,重視音響系統的搭配調整,以認真的態度面對音響的問題,並設法探求解決之道,將「人性」貫注在系統中,使人與系統融為一體,如此音響的生命靈氣才有存在的可能。

 

談到修行Audio之道的哲學,我必須在此提到佛教因緣說中的「四聖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苦即滅道,生是苦,老、病、死亦皆是苦,於怨憎者,於所愛別離亦是苦,需求不能得也是苦,不離執著的人生是一切皆苦,此為「苦諦」。苦由纏於人心煩惱而起,若追究其煩,惱此煩惱是由與生具有欲望而來,此欲望乃以對生之强烈執著為本,而對所見所聞產生苛愛,轉而亦願求實,稱為苦的原因,此為「集諦」。遇人滅苦的境地必須修「八正道」:(1)正見─正當的見解 (2)正思─正當的思維;(3)正語─正當的言語;(4)正業─正常的行為;(5)正命─正當的生活;(6)正精進─正當的努力;(7)正念─正當的記憶;(8)正定─正心的統一。此八種被稱為滅欲望的正道之真理,是為「道諦」。若Audiophile苦於慾望與執著,那就必須體會「四聖道」中的精義來消滅煩惱,實踐「八正道」的內容,這一條求道之路是漫長且多層面的,更重要的是必須在此道中得到快樂,此即Audio Mind之精髓,但是這樣的哲學體驗決非一朝一夕、蹴然可及。

 

 

()理念的全面構築

 

成為一個好的玩家(Audiophile),要以如何的行動去瞭解器材的奧妙呢?首先必須先設法了解設計師的基本設計理念Basic Engineering Philosophy,再周追根究底的精神在Production(產品)Designer(設計者) Manufacture(製造商)三方面精進,最後考慮Performance(完成度)Reliability(信賴度)兩個層面,其中當然也涉及製造能力、財力、鑑賞力及個人人性等因素。大部份的廠商都有商業妥協色彩當然或多或少會在聲音的表玩上打點折扣,這也是商業經營下美中不足的憾事,然而少數獨立小廠仍力求完美,他們設計上並非以商業利益為最大考慮因素,在理念上為消費者生產聲音有極致表現的器材,然而現今注重商機的市場形態下卻常出現叫好不叫座「知音難覓」的情形。

 

硬體的設計理念是器材的精神靈魂;調校音響的人也要有深厚的理念基礎,意指知識涵養的廣度,當個人在追求Know How過程時,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涉獵也不可或缺,音響是人文科技也可視為電子零件就能掌握諸如電子學、電路學、乃至物理聲學(Acoustics)、數學等,及人文學科中的歷史、地理、哲學等知識均有其非線性的關連存在。適度學習運用音響相關知識才能達到理念全面構築的境界,並擁有全方位視野。其實以常人有限的時間及精力是不易達到此境界,但是對於以文化為己任的人,劍及履及地實踐是責無旁貸且絕對必要的。

 

「錯誤的知識比沒有知識還可怕」,或許多數的音響入門者正在浩瀚的器海中浮沈,正確觀念的建立是當務之急!如此才能避免以訛傳訛,盲從盲動,一但誤入歧途將難以翻身,而且耗去相當的時間及金錢,尤其在面對所接觸的文章或資訊時,千萬不可陷入煽情之文字泥沼而無法自拔,最佳的免疫方法,就是設法增進每個愛樂者本身對Audio之道的認識。這些知識的由來,並非沒有根據,而是自從人類對音響的研究開始,一點一滴累積至今,古希臘人,早已洞察聲音傳導的藝術,因而非常成功地建造了他們理想中的劇院,把聲音的傳送控制得很好,Acoustics一辭源自希臘文”AKUEIN”就是To hear的意思,乃包括著研究聲音之科學及研究接受與傳導的奇妙學問,除了知識的獲取外,增強自身聽覺分辨的能力也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另外身為雜誌人,更要深諳謹言慎行之道,因為雜誌有著傳遞資訊、教育讀者的功能,所產生的影響力既廣且深,當事者不可不察。其實Audio世界中的種種現象均有合理的科學解釋,只要用心尋根,怪力亂神的言論絕對無法困惑你的思維。資深的發燒友一定都會有深刻的經驗,缺乏深度、廣度的浮面論調很難通過Hi-End精神的考驗,這是一個理論上求真、心靈上求善、音樂上求美的殿堂。

 

 

~~後記~~

 

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此次與柯醫師訪談使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許多人附庸風雅地花下大筆金錢買音響器材卻毫無追求Know How的觀念,空有Hi-End音響而無Hi-End的態度,與Audio Mind相差千萬里之遙,我常不解為何兩者其間差異如此之大?直到細細揣摩柯醫師話中精神,心裡才豁然開朗,Hi-End為的是什麼?何種強烈的原動力? Hi-End追求的是什麼?夢中理想的聲音? Audio迷人處像極了致命吸引力,使人廢寢忘食。

 

柯醫師家中總有許多最新的器材待評,他本人亦相當關心Audio技藝之進展,然而Audio世界之最貴器材,對他的誘惑已成過去,其追求的是能聚合歷史過去並展開先見之明的Audio風格。其中所提倡的觀念乃來自國外的第一文獻,或是他與原廠設計相互討論而得,彼此之間理念常不謀而合,而這些論點精闢,彌足珍貴的文章教育音響後進者無數,然而無法體會柯醫師文章字字珠璣、理念意喻深遠者亦大有人在,但柯醫師也不以為意,畢竟民主社會人人有發表意見之權利,可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步出柯醫師家,夜幕已降,我的心卻是漲滿的,而且腦海中思辯不斷,當置身喧囂霓虹街道時,我悠然自忖:「這篇訪問稿刊出後,柯醫師的苦口良藥對看慣了糖衣包裝文章的讀者朋友們,不知有幾個能欣然下嚥?」

台長: 歐頭
人氣(61,096) | 回應(1)|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 個人分類: News & Info |
此分類下一篇:【新片報到6月18日上市】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花都巴黎》
此分類上一篇:許常惠民歌採集 後人再訪重現

Mon Dieu
您好,
柯伯伯從小看/醫我們家幾個小孩長大. 讀過您的文章後, 才了解柯伯伯的功德無量, 不只是在醫學界.
願他老人家安息...
2010-08-03 00:43:3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