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3-18 18:24:25| 人氣6,8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郎朗2008-1226台北獨奏會演出曲目解說


圖片來源,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4/7/8/6/10047860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478609

 

 

 

舒伯特:A大調第二十號鋼琴奏鳴曲,作品959

Schubert: Piano Sonata No. 20 in A, D. 959


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這位與莫札特同樣,未滿四十歲即過世的天才作曲家,留有六百多首歌曲傳世,因而被譽為「藝術歌曲之王」。反觀他
留下的鋼琴作品,藝術地位似乎始終無法超越歌曲,但事實上,他的鋼琴作品同樣有著獨特的熱情與內涵。

 

舒伯特的鋼琴奏鳴曲包括未完成的,共超過二十首,其中最具重量感的當屬晚期的三首。分別是完成於1828年的《c小調第十九號鋼琴奏鳴曲,D 958》,譜寫於1829年同時是此次郎朗演出的《A大調第二十號鋼琴奏鳴曲,D959》,以及被譽為「貝多芬以來最完美的鋼琴奏鳴曲」的《降B大調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D960》。

 

A大調第二十號鋼琴奏鳴曲,D959》的創作動機,要提到1826年舒伯特訪問維也納時,當時著名的鋼琴家胡邁爾聽到舒伯特的音樂竟感動到痛哭流涕,讓舒伯特興起了贈曲給胡邁爾的念頭。也因此造就了這首技巧極為華麗、規模恢弘的作品。

 

全曲分四個樂章,第一樂章快板,A大調、奏鳴曲式。擁有舒伯特音樂中罕見的充滿爆發力與韌性的第一主題,以及與第一主題關係密切的第二主題,尾奏則營造著令人難忘的幻想氣氛。第二樂章小行板,升c小調。呈獻三段式單純的歌謠風,透過優美旋律在升c小調與c小調間的轉換,展現無限深情。第三樂章活潑的快板,A大調、詼諧曲。充滿跳躍感的短促琶音的運用,不僅生動且令人印象深刻,樂曲情緒也因而轉為明快。第四樂章稍快板,A大調、輪旋曲。此樂章是以首樂章第一主題發展部為基礎展開的龐大輪旋曲,十分考驗演出者對於樂曲的理解與詮釋能力。


 

巴爾托克:鋼琴奏鳴曲,作品80

Bartók: Piano Sonata Sz. 80

巴爾托克(Bela Bartok,1881-1945)是匈牙利近代最偉大的作曲家,他畢生採集獨特且優美的匈牙利民謠,從1920年代開始,更將匈牙利民謠的語法分解再生,使其在現代的創作技法中演化出新生命,誕生許多民族色彩濃厚而洋溢活力的作品,與另一位同胞作曲家高大宜,一起啟發了無數二十世紀的音樂心靈。

 

巴爾托克從十六歲創作第一首鋼琴曲,早期還根據民謠寫了許多鋼琴曲,到1939年完成「小宇宙」為止,鋼琴曲的創作可以說佔據了他的大半心力,甚至臨終前未完成的曲子仍然是鋼琴曲(第三號鋼琴協奏曲),而這些鋼琴作品也最能代表巴爾托克一路走來的音樂思維。

 

1926年創作的《鋼琴奏鳴曲》,可以說是他創作生涯從初期發展到全盛之間的代表作,複調性、循環動機皆可從中一窺,樂曲完全發揮了鋼琴的敲擊能力,呈現與一般鋼琴曲截然不同的彈奏語彙,搭配上形式堅固的結構,讓此曲完全擺脫浪漫主義。

 

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二四拍、基本上為奏鳴曲式卻充滿巴爾托克獨特風格,第一主題尾段的十六分音符成為全段的發展重點,第二主題則呈現幽靜氣質,整體質感受到印象派與十二音影響。第二樂章持續和緩而沉重,六四拍,沉重富綿密度的特色與第一樂章的律動感形成強烈對比,宛若情緒的表面張力。第三樂章甚快板,變形的輪旋曲式,主題充滿民族舞蹈風格,快速、熱切、充滿生命力。

 

 

德布西:德布西鋼琴前奏曲集選曲:第二集、第一集

Debussy: Selections from Debussy Preludes: Book.2, Book. 1

與法國印象派詩人過從甚密的德布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受到甘美朗音樂的影響,進而發展出全音音階,音樂語法緻膩、色調多彩,而成為法國印象派音樂的開山老祖,同時也被公認是脫離浪漫主義挺進二十世紀現代音樂的關鍵人物。

 

其中他的二十四首鋼琴前奏曲寫於1910-1913年間,分為兩冊每冊各有十二曲,音樂敘述作曲家的親身經歷,內容極具描寫性,包括有人物、風景、傳奇、詩篇、節慶等等,屬於他成熟時期最具個人風格代表之作,無論旋律、和聲以及結構都展現德布西嶄新且獨到的鋼琴美學。

 

第一冊前奏曲共十二首,分別是1.「德爾菲的舞者們」、2.「帆」、3.「吹過原野的風」、4.「暮色中的聲音與香味」、5.「阿納卡普里的丘陵」、6.「雪上的足印」、7.「西風所見的」、8.「棕髮少女」、9.「中斷的小夜曲」、10.「沉沒的教堂」、11.「妖精之舞」、12.「吟遊詩人」。

 

第二冊前奏曲同樣為十二首,13.「霧」、14.「枯葉」、15.「威諾之門」、16.「妖精是出色的舞者」、17.「石楠叢生的荒地」、18.「古怪的拉威奴將軍」、19.「月光下的陽台」、20.「水妖」、21.「皮克威克卿禮讚」、22.「埃及骨壺」、23.「交替的三度」、24.「煙火」。

 

 

蕭邦:降A大調波蘭舞曲,作品53《英雄》

Chopin: Polonaise Op. 53 in A-flat Major, “Heroic”

波蘭舞曲據說盛行於波蘭國王亨利三世登基之後,起初是貴族在皇宮列隊行進時禮儀之用,後來發展為舞會所用,也因為最初是因歌詞而創作,因此充滿國民氣質與愛國心,而成為代表波蘭民族精神的音樂。而波蘭舞曲更有獨特的表現手法,通常會誇示它強大的三拍節奏,並刻意加重第一拍的後半拍,把第二拍彈成切分音。

 

蕭邦(Frederic Chopin,1810-1849)一生共作了十六首波蘭舞曲,這首寫於1843年的《A大調波蘭舞曲,作品53》暱稱「英雄」,是其中最為宏偉的一首,無論對演奏家或樂迷來說都有著高度的評價。曾有鋼琴家說:「這是蕭邦鋼琴作品中的頂峰,發揮了最壯大的氣勢,具有最完美的結構。」蕭邦在這首樂曲中,彷彿全身穿上了華麗的盔甲。

 

此曲當初獻給波蘭英雄俄久斯特.雷奧,歌頌1683年英勇抗擊入侵者的波蘭國王的騎兵隊,他們曾擊敗橫行歐洲的土耳其人,保衛祖國拯救歐洲,音樂充滿著燃燒的熱情和強勢的力量,連續不斷的固定低音,好像戰馬奔馳沙場。據說當時蕭邦創作時由於太過投入,眼前彷彿出現這些全副武裝的騎兵隊愈走愈近的幻影,嚇得他自己奪門而出。

 

全曲採複三段體,第一段降A大調,音量漸強的序奏後,英雄主題以無比信心出現,充滿戰鬥氣息,雙手八度強有力的彈奏無比懾人。第二段則從E大調不斷轉調回到降A大調,左手低音部十六分音符八度雙音的快速強奏,彷彿是越強越快的馬蹄聲,營奏出千軍萬馬的戰爭場面,右手則彈奏著雄壯的進攻號角聲,此段極度考驗鋼琴家的技巧。壯觀場面過後,經過減速、過門,一段婉約哀傷的旋律,與前面的壯闊氣勢形成陰陽對比。第三段降A大調,經過一段流連折返之後,情緒再度漸漸沸騰,第一段的英雄主題赫然出現,但透過變化使音樂氣勢更加龐大,最後在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的勝利歡呼聲中結束全曲。

 

 

【相關新聞】

郎朗鋼琴獨奏會 耶誕展魅力(趙靜瑜/自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dec/3/today-art3.htm

 

2009-0109()郎朗訪台帶來最新專輯曲目(歐頭/古典啟示錄【廣播版】)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m977/3/1311753173/20090108084959/

 

 

台長: 歐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