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11 18:06:48| 人氣18,6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柴可夫斯基:g小調第一號交響曲「冬之夢」,作品13

柴可夫斯基:g小調第一號交響曲「冬之夢」,作品13

Symphony No.1 in G Minor, Op.13Winter Daydreams

 

 

年輕柴可夫斯基

在柴可夫斯基的六首交響曲中,儘管第六號「悲愴」別稱最為知名,但事實上,只有第一號交響曲的「冬之夢」標題,是他自己賦予的。而「冬之夢」的意思,就是指冬天裡腦海所產生的幻想,頗吻合他當時創作的心理狀態。

 

 安東魯賓斯坦   

 

基本上,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曲有著兩種性格基調,一種是承襲他的老師安東魯賓斯坦(Anton G. Rubinstein1830-1894),取法德國浪漫派的交響曲,以結構為本質。另一種則是受到葛令卡等人俄羅斯國民樂派的影響,走抒情民族風,尤其葛令卡的標題器樂曲對他早期交響曲有明顯影響。

 葛令卡

 

在這兩種性格的牽引之下,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曲之路起初就走著中間路線。從俄羅斯的民族角度看來或許比較西歐化,但從西歐的觀點看來卻是瀰漫濃郁俄國風味。這兩大交響基因DNA,尤其在柴可夫斯基的第一、二、三號交響曲上,聽來格外鮮明。

 

莫斯科音樂院

 

1866年時值26歲的柴可夫斯基開始構思創作第一號交響曲,畢業於聖彼得堡音樂院之後,受聘新創立的莫斯科音樂院的教授,起初的薪水是每個月50盧布。在院長尼古拉魯賓斯坦Nicola Rubinstein1835-1881)的鼓勵之下,他整個夏天都埋首進行第一號交響曲的創作工作,當他8月底前往聖彼得堡時,還把這首未完成的交響曲拿給他的老師安東魯賓斯坦、以及札倫巴(Nikolay Zaremba1821-1879)指正,結果招致兩人冷潮熱諷般的批評,之後他於11月完成這首作品。

 

尼古拉魯賓斯坦

除了遭到老師們的冷潮熱諷之外,第一號交響曲的創作更伴隨著許多困難,某些原因是因為他不規律的作息,當時他寄宿在尼古拉魯賓斯坦家裡,經常徹夜寫譜,結果導致失眠、產生幻覺等症狀,這段時間柴可夫斯基經常感到恐懼感侵襲自己,讓他陷入妄想中,甚至他談身體彷彿中風似的,到了
7月更有嚴重的神經衰弱徵兆。

 

但終究柴可夫斯基克服了旁人的批評與身體的折磨,完成了這首他早期的作品,一首有著交響詩性格的交響曲,也是他初期民族主義的具體成果,表達自己內心對於象徵冬天的俄羅斯國土,以及大自然的愛。手法一如同時期的國民樂派作曲家,但形式上卻是傳統四個樂章,「冬之夢」的標題其實心理描述,一個內心既痛苦又甜蜜的深刻抒情化的體驗過程,明顯的有標題音樂的「嫌疑」,尤其第一、二樂章有各自的標題,以及終樂章的彷彿歡慶勝利的音響描述。但「冬之夢」卻有沒有明確帶情節的文學題材當素材,因此「嚴格」說來並不算標題音樂。

 

作品完成後獻給莫斯科音樂院的院長尼古拉魯賓斯坦,也就是他的老師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此曲樂團編制為雙管制,但沒有使用長號,是比較小的交響曲規模。

 

第一樂章,標題為「冬旅的白日夢」(Daydreams of a Winter Journey),沉靜的快板(Allegro tranquillo),g 小調、24拍子、奏鳴曲式。

不少人提到,這個樂章明顯存在孟德爾頌的影響。第一主題由小提琴如薄霧般的微弱震音,搭配上長笛與低音管奏出,有著濃郁的俄羅斯風味,第二主題則由豎笛在D大調上吹奏著,之後展開典型的古典奏鳴曲形式結構,呈現一種冷冽沉靜的心理暝想感。

 

第二樂章,標題為「陰暗、潮濕的土地」(Land of Desolation, Land of Mists),如歌般從容的行板(Adagio cantabile manon tanto)、降E大調、44拍子、小奏鳴曲形式。

1868年首演時,這個慢板特別受到莫斯科聽眾的歡迎。由加上弱音器的弦樂群導入樂章,雙簧管吹奏出深沉感人、帶著俄羅斯風的第一主題,之後豎笛與之唱和,音樂在稍為加快之後,由長笛於A大調再奏出神似第一主題的第二主題。至於第一樂章的小號、定音鼓在這個樂章英雄無用武之地,徹底呈現本樂章陰柔的一面。

 

 

(圖片來源,HAM設計師藝廊)

第三樂章,詼諧曲,詼諧戲謔的快板(Allegro scherzando giocoso),c小調、38拍子。

與前兩個樂章不同,第三樂章並沒有獨立的標題,同時改編自柴可夫斯基自己的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但是擁有全新的三段體。木管導入之後,四部弦樂群就輕快地奏出詼諧主題,之後轉入木管主奏搭配弦樂群的撥弦。中段由大提琴與小提琴,一同拉奏出抒情流暢的降E大調主題。尾段相當長大,定音鼓不斷地敲奏著詼諧曲的主題節奏,弦樂群則對位地拉奏著。

 

 

1  

((圖片來源,agape‧愛加倍» 過生活)

第四樂章,終曲,感傷的行板(Andante lugubre),g小調、44拍子、莊嚴的快板(Allegro maestoso)、G大調、22拍子。

終樂章由憂傷的木管合奏揭開,小提琴接續著低音管的旋律,帶出引用自俄羅斯民謠的主題「綻放吧!小花」,成為整個樂章的核心。樂曲轉入莊嚴的快板之後移調到G大調,第一主題由樂團總奏氣勢堂皇地呈現,之後第二主題由中提琴、低音管在b小調上奏出。發展部有氣壯山河的銅管嶄新旋律出現,再現部的開始刻意強調第一主題,而將第二主題略去,直到接近結尾的高潮才由連續敲擊與銅管合奏出第二主題,最後在全體精力十足、速度蓬勃的壯麗總奏下高潮地結束。

 

 

第一號交響曲真正與聽眾見面,是186612月,先在莫斯科由尼古拉魯賓斯坦指揮詼諧曲樂章,隔年也就是18672月又在聖彼得堡演出慢板與詼諧曲樂章,不過整部交響曲完整演出則是相隔一整年之後,在1868215日,由尼古拉魯賓斯坦指揮俄羅斯音樂協會莫斯科分部首演。

 

樂譜的修訂出版是在1874,之後還在1888年校定出一個更新的版本。1886415日柴可夫斯基寫信給此曲的出版商友人尤根松提到,「第一號交響曲是1866年尼古拉魯賓斯坦建議下所寫的,演出前我做過些許修改,1868年曾按照修改版演出。但我當時就決定要把它重新改寫,這個想法一直到1874年才得以實現,修訂版的演出更是拖到1883年。」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首交響曲為俄國交響曲體裁的發展,奠下了重要的基礎,藝術水平可說超過同時期西方作曲家。此曲即使沒有拔得「19世紀60年代的第一首俄國交響曲」的頭籌,也絕對是留存至今、經常上演的早期俄羅斯交響曲的箇中翹楚。

 

台長: 歐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