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01 16:36:52| 人氣29,626|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馬勒交響曲的錄音版本(下)

稱為「悲劇」的第六號,四個樂章沒有人聲,是首形式上相當古典的作品,常常與貝多芬「英雄」相提並論。過去發燒友的首選名單,首推伯恩斯坦&維也納的錄音。不過,日本「唱片藝術」新更的三百名曲榜單中,布列茲&維也納愛樂版大獲青睞,與伯恩斯坦並列首選。

●第六號交響曲「悲劇」

最精采的是布列茲在第三樂章慢板的表現,看似浪漫,實際上卻是一種若有所失的深層孤寂。音樂似乎喚醒人們心靈,帶來絕望前的黎明。提醒庸俗的人類,面對困境時該如何超脫?該如何度化?馬勒透過音樂提供了他內心的答案。

更早之前的唱片藝術三百名曲,還選出過伯恩斯坦&紐愛、李汶&倫敦交響、阿巴多&芝加哥等傑出版本,企鵝指南也有幾個三星版本。

No6推薦版本
指揮&樂團(唱片公司) 推薦指數
布列茲&維也納愛樂(DG) ★★★
伯恩斯坦&維也納(DG) ★★★
伯恩斯坦&紐愛(Sony) ★★
李汶&倫敦交響(DG) ★★
阿巴多&芝加哥(DG) ★★
拉圖&伯明罕市交(EMI) ★★
Wit &波蘭國立廣播管絃(Naxos) ★★
塞爾&克里夫蘭(Sony) ★★
卡拉揚&柏林(DG) ★★
列維&亞特蘭大交響(Telarc) ★★


●第七號交響曲「夜曲」

第七號共有五樂章,被稱為「夜曲」是因第二、第四樂章都具夜曲風。第一樂章由銅管吹出詭異帶有哀怨的送葬進行曲,是相當知名的一段。第四樂章馬勒加入吉他、曼陀林、豎琴等彈撥類樂器,讓其成為全曲最容易被接受的一個樂章。鄧許泰特&倫敦愛樂獲企鵝三星帶花佳評,是不可或缺的經典版本。

辛諾波里(Giuseppe Sinopoli)&愛樂管弦版,以及布列茲&克里夫蘭版詮釋上則英雄所見略同,他們相同都像拿顯微鏡分析樂曲,將各聲部的肌理與情緒都清楚地放大。只不過布列茲的顯微鏡帶著冷靜清晰的鏡片,而辛諾波里的處理就戲劇化多了。

辛諾波里不僅雕琢出各聲部精緻的聲音,諸如小號聲音的飽滿、立體感,定音鼓敲擊的豐厚,音樂資訊量密度高、黏稠性強,呈現標準的辛諾波里風範!

No7推薦版本
指揮&樂團(唱片公司) 推薦指數
鄧許泰特&倫敦愛樂(EMI) ★★★
辛諾波里&愛樂管弦(DG) ★★★
布列茲&克里夫蘭(DG) ★★
泰頌湯瑪斯&倫敦交響,(RCA) ★★
拉圖&伯明罕市交(EMI) ★★
阿巴多&芝加哥交響(DG) ★★
伯恩斯坦&紐愛(Sony) ★★
列維&亞特蘭大交響(Telarc) ★★
麥可哈拉茲(Michael Harlaz)&波蘭國立廣播管絃(Naxos) ★★


●第八號交響曲「千人」

想要好好第八號十分不易,現場指揮掌握千位演出者的困難可想而知,而錄音時希望重現磅礡氣勢更是難上加難,光是動態範圍的收錄,就足以傷透錄音師的腦筋。要講錄音,TAS推薦的羅伯蕭(Robert Shaw)&亞特蘭大交響,以及發燒友人手一張的蕭提&維也納愛樂,獨唱與合唱都極佳,是兩個最佳選擇。

就音樂性而言,鄧許泰特的「千人」我相當推薦,企鵝評鑑則把三星帶花給了辛諾波里&愛樂管弦,不過這兩版談到錄音,就略遜一籌。日本唱片藝術提到伯恩斯坦&倫敦版,熱情十足且配上樂團的穩陣,形成良好的平衡感。另外,庫貝利克&巴伐利亞版,整體表現淡雅清新,在這個講究氣勢的作品上來說,相當不易。

No8推薦版本
指揮&樂團(唱片公司) 推薦指數
羅伯蕭&亞特蘭大(Telarc) ★★★
蕭提&維也納愛樂(Decca) ★★★
鄧許泰特&倫敦愛樂(EMI) ★★★
辛諾波里&愛樂(DG) ★★★
伯恩斯坦&倫敦交響(Sony) ★★
庫貝利克&巴伐利亞,淡雅清新,不容易 ★★
小澤征爾(Seiji Ozawa)&波士頓交響(Philips) ★★
葉維(Neem Javi)&哥廷堡交響(BIS) ★
柯林戴維斯(Sir Colin Davis)&巴伐利亞廣播(RCA) ★


●第九號交響曲

第九號是馬勒最後一首「完整創作」管絃作品,實際上此曲是他「第十首交響曲」,但因馬勒擔心自己死於「九的魔咒」,因而刻意迴避第九的編號。精神分析師賴克(Theodor Reik)曾說,馬勒看到貝多芬、舒伯特、布魯克納(他早馬勒十五年過世)等人,都寫九首交響曲後過世,因此對第九號交響曲相當忌諱,算是患有「驅迫性精神衰弱」的患者。

怎知歷史有其必然性,馬勒最後還是只寫了九首交響曲(「大地之歌」是他原本的第九號,第十號則未完成)便辭世。錄音上,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芝加哥版,甚受日本樂評推崇,音樂既華麗又細膩,一種孤奧絕世之感。卡拉揚&柏林版則把音樂處理得猶如水晶般細膩剔透,巴畢羅里&柏林版則是充滿真誠的優雅,再加上伯恩斯坦&柏林版,堪稱這個曲子最值得的四個版本。

No9推薦版本
指揮&樂團(唱片公司) 推薦指數
朱里尼&芝加哥交響(DG) ★★★
卡拉揚&柏林愛樂(DG) ★★★
伯恩斯坦&柏林愛樂(DG) ★★★
巴畢羅里&柏林愛樂(EMI) ★★★
拉圖&維也納愛樂(EMI) ★★
克倫培勒&新愛樂(EMI) ★★
布列茲&芝加哥(DG) ★


●第十號交響曲

1910年馬勒留有部分不完整的手稿,之後第一、三樂章由Krenek編輯,其餘的由Franz Schalk以及Alexander von Zemlinksky完成,1924年在維也納由Schalk指揮演出。之後,馬勒音樂學者Deryck Cooke,依據馬勒死後的斷簡殘篇,補齊第十號,並於1964年首度廣播演出,指揮是Berthold Goldschmidt。Cooke版首度公開演出,則在1964年在倫敦同樣由Goldschmidt指揮,樂譜出版則在1976年。

由於第十號的「完整版」並非出自馬勒親手,因此錄音版本也不多,參考價值遠剩餘欣賞價值,其中以拉圖&柏林愛樂最具知名度。

No10推薦版本
指揮&樂團(唱片公司) 推薦指數
拉圖&柏林愛樂(EMI) ★★
夏伊&柏林廣播(Decca) ★★
Robert Olson &波蘭國立廣播交響(Naxos) ★★


●結語

馬勒終其一生是個關心「人是什麼」的懷疑論者,他曾問華爾特:「我們來自何處?我們將走向何處?我怎麼理解上帝造物的殘酷和惡意?生命的意義難道最終會由死亡來揭示嗎?」一連串的疑問,顯示馬勒經常沉溺在哲學的思索上。華爾特認為馬勒的交響曲,是他不斷苦思人生問題之後所嘗試傳達的解答。

他的交響曲可以說延續貝多芬、舒伯特、華格納等人的精神技法,並且融入李斯特、白遼士的標題主義。因此馬勒認同暗示性標題、隱藏式標題的交響美學,換句話說他的交響曲都有隱而不宣的內在標題,主要勾勒出作品精神讓欣賞者有概略理解的方向。

精神分析師賴克又說,「馬勒追求超越現世的、神秘的形而上真理,探究絕對超越的、超自然的秘密而不覺厭倦,但是他沒想到這樣的境界是根本不存在的。」他的交響曲往往出現超現實的體驗,一種精神狀態的意識流轉,交雜虛無與實證、融合戲謔與沉重,呈現一種前所未有的管絃美感,令人讚嘆。


●附錄:馬勒交響曲一覽表

編號 / 標題 / 調性 / 創作時間 / 首演時地、指揮 / 樂章 / 人聲
第一號 / 巨人 / D大調 / 1885-1888 / 1889布達佩斯、馬勒 / 4 / 無
第二號 / 復活 / c小調 1888-1894 / 1895柏林、馬勒 / 5 / 有
第三號 / 夏日夢境 / D大調 / 1895-1896 / 1902 Krefeld、馬勒 / 6 / 有
第四號 / 天堂之歌 / G大調 / 1899-1901 / 1901慕尼黑、馬勒 / 4 / 有
第五號 / --- / 升c小調 / 1901-1902 / 1904科隆、馬勒 / 5 / 無
第六號 / 悲劇 / a小調 / 1903-1904 / 1906 Essen、馬勒 / 4 / 無
第七號 / 夜曲 / b小調 / 1904-1905 / 1908布拉格、馬勒 / 5 / 無
第八號 / 千人 / 降E大調 / 1906 / 1910慕尼黑、馬勒 / 4 / 有
第九號 / --- / D大調 / 1908-1911 / 1912維也納、華爾特 / 4 / 無
第十號 / --- / 升F大調 / 1910 / 1964倫敦、Goldschmidt / 5 / 無


圖說:馬勒正好趕上留聲機問世的時代,這幅漫畫預言了他與唱片錄音密不可分的關係。

台長: 歐頭

Yen
蕭提的第八號,指揮的應是芝加哥交響樂團。
第九號的話... 個人十分不喜卡拉揚的版本,覺得處理精細的只有音樂本身,卻沒有抓住該作品的內涵。《音樂的極境-薩依德音樂評論集》(Edward W. Said著,太陽社出版)中,對卡拉揚詮釋馬勒第九的評價也不高,反而對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的版本極為讚賞。
2010-02-11 08:51:37
Yen
巴畢羅里指揮的第六也是不錯的選擇。
2010-02-11 08:54:58
美國黑金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7 13:28:4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