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經濟發展成功主要源自兩大思維,1. 跳脫英國的經濟統治,積極向全球最大的區域經濟體歐盟邁進2. 愛爾蘭政府充滿遠見的施政行為。IDA (愛爾蘭政府發展機構)是為了吸引外資而成立,政府實施兩大政策1. 對愛爾蘭教育提出承諾(因為企業需要人才) 2. 採取低公司稅 (12.5%),就算政黨輪替,也是維持優勢經濟政策的一致性,因為要確保愛爾蘭是個做生意的好地方。
愛爾蘭出口佔GNP的96%,跨國公司佔愛爾蘭的全國生產總額的75%,出口總額外資企業佔85%,並朝90%邁進。公司不再以傳統方式製造公司產品,而以經營環球供應鏈的方式讓產品以相同的方式在第三地製造,由製造業轉為服務業來增加附加價值。
從OEM轉型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在獎勵投資的同時,愛爾蘭政府沒忘記幫助本國企業開拓世界版圖,透過教育積極培養人才,成立DIGITAL MEDIA CENTER (數位媒體中心),建築科技的能力與愛爾蘭人民的創造力結合,成為媒介與企劃,不是去領導而是幫助企業或者研究人員找尋及提供他們所要的服務。
新加坡GDP超越台灣且經濟成長率及政治清廉度,國家競爭力的評比在亞洲名列前茅,創造合適的投資環境、更好的軟硬體設施、教育出優秀人才、更多支持企業的法案及穩定的環境,是新加坡成功吸引外資的原因。設定專門區域抽取利潤稅來吸引如化工等好的產業進駐,降低風險。
新加坡的政策:網路建設電子商務、金融開放、投資服務、加強稅賦優惠、簡便法規、公務效率與服務品質的提升工作,希望吸引高附加價值的海外投資。將生物醫療科學、電子、化學、工程列為新加坡的四大支柱行業,目標成為15大生技公司,臨床實驗及新藥研發中心。另外新加坡蓋了兩座賭場來發展服務業,也善於將弱點轉為強項,汙水再生的技術相當卓越,未來水源危機時,可藉由技術來幫助其他國家。
反觀同位於亞洲的台灣,雖為世界上認同最優秀的技術追隨者之一,過去名列四小龍之一。然而蘇聯解體,印度及中國的開放,國家對於經濟及保護的力量越來越薄弱。台灣對於大陸投資的熱潮,對政府造成經濟發展與主體意識的決策兩難,經濟成長表現不如預期,高科技產業技術也在不斷流失中。
愛爾蘭及新加坡的成功共同特色在於,政府明確知道自己國家的優劣勢,為國家做長遠的規劃與基礎建設,積極培育專業人才來吸引外資。然而台灣的政府,卻只是在政黨競爭中著墨,錯失為台灣積極提升國際化競爭力的契機。教育、政府能力與維護投資環境穩定是台灣目前需要改善的課題,片中引出的兩個成功經驗,值得台灣政府及人民省思,該如何才能重新創造出屬於台灣的經濟奇蹟及全球化的價值,開創台灣獨有的優勢競爭產業。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