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工作了半年多,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一個人的工作價值判定,並不在於技術領域的發展,而是在於個性和觀念的看法..
我開始深深覺得,工作是什麼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有那種個性的競爭力.是否能夠在各種環境變數下調整彈性的想法及判斷,如何能不受外在環境影響而持續自己前進的力量.
這幾天讀到了一句話讓我豁然開朗了起來:
Learn the rules, so you can know how to break them properly.
任何的事情,拆穿了,不過都是各種變數的組合.如何深入發掘問題,就是要弄清這些變數及它們的組合規則.就像戰術一樣.不了解環境,不了解人的話,如何能夠逐一突破而出奇制勝呢?
想到如此心情開通了,我不再對任何的事情有所抱怨了! 與其花時間抱怨,不如花時間去弄清楚規則,再逐一突破:)
與各位分享以下的好文章喔!
(圖攝於蘇格蘭 2004.12)
=====================================================================
作者:楊基寬
面對揮之不去的景氣陰霾,及大陸急起直追的雙重夾擊,大家一致以提昇專業競爭力作為藥方,這樣的看法我認為只對了一半;因為在接觸這麼多求職者的親身經驗後,我發現一個人的競爭力應該要包含兩個向度:一個是專業能力的競爭力,一個是個性的競爭力,我甚至認為,個性競爭力的培養難度要高於前者很多。
我所謂的個性競爭力指的是一個人的個性所展現的賣點,也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先以一個寓言式的小故事來說明個性競爭力的重要。一個年輕人向老師父學劍術,徒弟問:「師傅,我要多久才趕得上您的武功修為?」
師父回答:「10年!」,徒弟問:「如果我加倍努力,何時可趕上?」師父回答:「20年!」
徒弟對這個回答非常不解,老師父說:「當你加倍努力時,你只忙碌地在練習,表示你所有心靈的感覺是封閉的,你只有學到武術,卻沒有學到如何駕馭武術,所以需要20年!」由此可知一個人的專業競爭力是由個性是來主導。
個性競爭力的培養難度比較高的原因,並非它真的很難培養,而是因為在我們世俗上的價值標準中,只有能力或專業才是有價的,能力的追求、專業的精進代表個人將獲得等量的物質回饋,而且能力有衡量的標準,比如證照制度、學歷等可以具體算出一個人的身價;而個性就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所以大家看不到一個追求個性的方向,也找不到讓個性再進階的門檻,就因為個性競爭力沒有實際衡量的標準,也就無法計算它的價值性,所以大家就沒有那麼強的動機去修練自己的個性競爭力了。
這樣的錯誤觀念深深的影響著職場上的年輕朋友,每當我問一些職場上的年輕朋友為何要離開現有的公司,很多人會回答說「希望到外面看看….。」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實際接觸到下一家公司,因此在心中產生一種希望性的假設,認為最好的工作在下一個公司裡面而不是現有手中的工作,因為現有的工作充滿值得抱怨的地方。
這些選擇離去的人,似乎很少去思索一個問題,在你現在的工作上,是否拿得出非常讓人佩服的紀錄?照理說,除非你已將現在的工作發揮到極致,而公司卻不再給你更多的空間與舞台時,才需要轉換工作,管它老闆或主管對你好不好,因為你不是為他們活的,你是為舞台而活的。但是大多數人的理由只是認為自己一直在做重複的工作,所以想要有所轉換,然而如果你對現有的工作不曾有令人激賞的突破,你如何說服下一家公司你擔待得起一個更好的工作呢!
舉個例子,大家可能都會同意IBM總裁與奇異總裁的職位是世上最棒的兩個工作機會,榮華富貴享不完,但若把這兩份最好的工作交給你時,你卻又無法勝任,因為大家都忽略一個事實,工作本身是中性的,並沒有好壞之分,最好的工作,是因為有那些成功的人堅忍地把手中的工作做成功了,是因為IBM的Samuel及奇異的Jack Welch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我們才會認為IBM總裁與奇異總裁的職位是世上最棒的兩個工作!因此是Samuel及Jack Welch的個性改變了公司,是他們的個性把一個壓力很大的工作變成好工作,不是他們的技術。這就是個性競爭力的魅力。如果在過程中,這兩位人物也和我們一般人一樣,因為怪罪老闆或主管憤而離職,他們就失去讓IBM或奇異成為最棒的公司的機會了。
從最近104人力銀行幫聯電招募人才的實例子,也可以發現個性競爭力比專業競爭力重要,這次聯電招募人才,有6000人左右應徵,錄取率不到3﹪,這些應試的菁英在學歷上早已被認可、而專業能力的肯定也毋庸置疑。觀察發現被錄取者在個性人格特質部分,個性競爭力遠超越未被錄取者許多:就工作熱忱這一項特質而言,被錄取者的指標排名是前15名,而未錄取者平均值是前22名;就壓力忍受度而言,被錄取者的平均排名是前15名,未被錄取者平均排名是24,其他的個性指標也是同樣結果,由人格測驗的總結果顯示,錄取者的人格特質在各指標上普遍優於未錄取者。這就代表了專業競爭力的差異性來自於個性。
愛因斯坦晚年曾說過:「不要追求成功,試著追求生命的意義!」我們在職場上會待上三、四十年,能力也許到了你老的時候就會落伍不管用,但個性競爭力卻會跟著你一輩子,讓你愈老卻變得更有價值的一項秘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