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09 22:20:40| 人氣1,90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淺談The Lady of Shalott*

        美國鄉村樂隊The Band Perry熱播歌曲《If I Die Young》的MV裏,盡是一本深綠封皮飄浮水面的丁尼生(Alfred, Lord Tennyson)詩集反覆出現,收結的鏡頭移近打開的書頁,朦朧的焦點漸漸對上,是一首《沙樂陀島上的仕女》(《The Lady of Shalott》)。剛巧前一陣子讀過與此有關的另一首詩,因而認識這首成詩於維多利亞時期傳頌一時的敍事名作,在此便想做一回文抄公,若不嫌枯燥聒噪,那就隨便看一看聽一聽吧。

        丁尼生的詩作根據英國阿瑟王時期(公元五至六世紀)的傳說改編而成(主要是十三世紀意大利中篇小說La Donna di Scallota,丁尼生自己說他創作的時候還未讀過Thomas Malory的Morte d’Arthur),這位仕女的原型是Elaine(Elaine the fair maid of Astolat),Bernard of Astolat的獨生女。她愛上阿瑟王身邊最威武最英俊的騎士(knight)Lancelot(又作Launcelot),可騎士心有旁屬,離她而去,Elaine傷心而死,手執百合,投身舟舶,隨水漂流,到達Camelot,被阿瑟王發現,責令Lancelot出錢安葬Elaine。

        丁尼生筆下受詛咒的仕女,卻獨居在沙樂陀島上;那是傳說中的一座島嶼,位於流向阿瑟王甘美樂宮的一條河上。人們從不注意到她,她也不能看出窗外,只能藉著鏡子的反射觀察樓外的風景、舟車和人潮,再一針一針如實把影像編織在錦緞上。她很習慣於過這種生活,直到英俊的Lancelot出現在她窗外,她終於不滿足於只生活在鏡像世界中,直接看出窗外,於是詛咒發作,織錦掉出窗外,鏡子碎裂;一個風雨交加的冬夜,她登上一艘船,在船頭寫上自己的名字,往甘美樂宮的方向馳去;翌日天一亮,人們在宮外發現仕女纏裹白紗的遺體,這時Lancelot也在人群之中駐足觀看,他脫口而出:She has a lovely face, God in his mercy lend her grace.

        比對原版本的傳說可見丁尼生不受拘束的想像力馳騁,詛咒、孤島、編織、鏡子等意象都是他獨創的。

        一般將此詩界定為ballad,隱隱然有一層情詩的意味,亦有直呼其愛情傳奇。

        其實後世很多文評家都說詩中要討論的是“藝術認知的問題”。他們認為沙樂陀仕女的厄運就好比藝術家作品中所反映的世界註定是觀察所得,或想像投射,經不起真實世界的撞擊;是處於摸索階段的模糊思考,對藝術和真實之間的關係的詰問;然而結論是令人氣沮的,因為詩人認為如果義無反顧投身真實世界,只會註定不幸。因此相比之下,更為喜歡美國女詩人Elizabeth Bishop的inverted parody《The Gentleman of Shalott》,女詩人借一位被鏡面一分為二的紳士之口道出:“Half is enough.”意思是雖然經由觀察或想像獲得的藝術認知虛實莫辯,呈不確定狀態,但既然是人類唯一可憑藉去認識外界的方法,那麼,“一半也就夠了”;充滿樂觀正面的態度。

        《If I Die Young》一曲卻是借用沙樂陀島仕女“紅顏薄命”的意象進行發揮,說“I’ve had just enough time.”也有樂天知命的意味。流行曲和文學多多親近當然是好事,文學確是一座寶山,大家各取所需,花園裏是越來越璀璨繽紛了。

        《Tha Lady of Shalott》很受插圖家和畫家(特別是前拉斐爾派畫家)青睞,大概因為詩句畫面感十足,暗示亦很引人入勝。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是John William Waterhouse(這個題材他共畫了三幅)的同名作《The Lady of Shalott》。畫中是一位面容愁苦的白衣女子坐在船上,身下墊了塊織物,船頭安插三枝白燭,還繫掛著一盞油燈(看過幾幅畫,船首都有這盞油燈),背景是自然景色,用了很寫實的筆觸描繪,唯獨天太亮,不太符合原詩中“In the stormy east-wind straining……Heavily the low sky raining”的設定。想來或許是畫家顧慮到天色闃暗,怎能看得清人物?(我想光的魔術師倫勃朗該可以畫得出,不過他是荷蘭人,那時候亦已不在人世。)是以便不忠於原著呈現。

        原來後人亦有以詩句入歌,查看資料的時候無意中發現。

        現場演出擷取原詩的第一、九、十三、十四及最後一段,簡單述說一個故事;以豎琴和大提琴伴奏,是說不出的相配,這首詩,合該這樣吟唱。

 延伸閱讀:

《The Lady of Shalott》

  http://charon.sfsu.edu/tennyson/tennlady.html

《The Gentleman of Shalott》

  http://homepage.mac.com/mseffie/assignments/shalott/derivatives.html

台長: 真真
人氣(1,90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藝文記事本 |
此分類下一篇:*【Sverige】Stieg Larsson - 《玩火的女孩》*
此分類上一篇:*傅聰的榮歸*

Natalie
唔係好明白, 不過首歌好好聽.
2010-11-11 13:47:56
版主回應
就係關於一首詩既濕碎嘢JE.
係呀首歌好好聽,演出者唱得非常動人.
2010-11-29 20:10:40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