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記錄兩次光顧鮨味亭的星星點點。
鮨味亭日本創作料理好像挺火紅的。怕人多就懶得湊一腳的人,沒有光顧培正本店的意欲,直到在補習生家附近新開一家分店,鮨味亭,即時變得垂手可得。
據介紹,「鮨」在日文裏,與壽司的意思相通。至於為甚麼稱「鮨味亭」(壽司味亭)?大概取個「滋味」的諧音吧。
因為我的介紹,寒假與Adrian、Natalie、Kyle和Rachel共聚於鮨味亭。從十二點多直坐至三點半接近四點,難得沒有趕客之意,相信晚市時段一定不會得到如此優待。
眾人都覺滿意。
當時Natalie照了相,我擅做主張,放在這裏。相信她也樂見。
不分享亦可惜了嘛。
封面圖是海富分店的內部裝修。總體上還算舒適,如果不那麼容易聽到或被人聽到私人對話的話。
圖一是三文魚腩刺身。切得相當肥厚,可是我們還未到那種大啖鮮肉的境界。要求再切薄、小一點,端回來後一看卻只是在各條魚肉正中聊聊切一刀。不敢再要求,以免被白眼。
圖二是日式蟹肉忌廉薯餅。香口嫩滑,濃濃的薯仔味是Natalie的最愛。
圖三是牛油果忌廉鮮蟹肉。是原個牛油果挖空打茸混入蟹肉絲,再裝回牛油果殼中烘焗。用來搽麵包吃。感覺很特別。幼滑,不失絲絲的咬感;清新,但不失鮮甜。牛油果是健康食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多吃也無妨。
圖四是牛油煎銀鱈魚。用牛油煎的魚,很鮮,肉也嫩。但羶羶的動物脂肪味道,吃起來竟有些錯配。
圖五是泡菜豬肉炒飯。人人都知我嗜酸,見泡菜二字,登時心動。連Natalie亦讚不絶口,說很惹味。
圖六是加點的芝士鰻魚卷。坐得久了,不知不覺也就吃得多。Natalie最愛這張照片。我也認為很好,是不是有點美食雜誌上的圖片的錯覺呢?
圖七是海鮮炒烏冬。從沒想過厚厚的味道淡淡的烏冬竟然能做得入味,這道菜是一個好的示範。
圖八是鵝肝醬魚子蒸蛋。Natalie、Adrian、Kyle和我都不約而同想起武漢,我和Adrian去武漢探望他倆時,曾經亦在某餐廳吃到這道料理。但價格與澳門相差一大截,才8塊人民幣。而鮨味亭索價澳門幣22元整。雖然味道是有點差別,但便宜的消費總是令人忍不住比較。難怪Adrian念念不忘武漢的平價美食,更打趣說若去不了美國乾脆在武漢讀研究生算了!
魚子入口即溶,但不是幼滑的溶化,倒像是水珠子遇熱溶解,鹹澀,略腥。而鵝肝煎得外脆內軟,倒是頗香口,亦沒有禽畜的羶腥。但並不是每次都能保持水準的,據說那天的鵝肝,既乾澀亦帶苦。看來,我們的舌頭注定貴族不起,精緻不起。但是又何妨,對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