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敘事散文——《左傳‧宮之奇諫假道》:
宮之奇諫假道(左傳僖公五年)
晋侯複假道于虞以伐虢。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晋不可啓,寇不可玩;一之爲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公曰:「晋,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爲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于虞?且虞能親于桓、莊乎?其愛人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爲戮,不唯偪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况以國乎?」
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必據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聽,許晋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晋不更舉矣。」
……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滅虢。虢公醜奔京師。師還,館于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脩虞祀,且歸其職貢於王。
修辭格:
襯托:「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爲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于虞?」、「且虞能親于桓、莊乎?其愛人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爲戮,不唯偪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况以國乎?」、「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對偶——單句對:「晋不可啓,寇不可玩。」
對偶——句中對:「唇亡齒寒」
比喻:「『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反問:「一之謂甚,其可再乎?」、「晉,吾宗也,豈害我哉?」、「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引用——用事(用古事典):「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爲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于虞?」
引用——用事(用今事典):「且虞能親于桓、莊乎?其愛人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爲戮,不唯偪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况以國乎?」
引用——用語:「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借代:「虞不『臘』矣!」臘原指臘祭,這裡借代年終時份。
〈宮之奇諫假道〉一文,可從章法、佈局、結構三方面,論述其篇章特色:
在章法段落方面:
1、章法、情節有序:本文在結構段的運用上,多展示出層次井然的特色。既具「起、承、轉、合」的章法層次,又具「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情節結構的特色。茲表列簡述如下:
段落 | 章法 | 情節 |
「晋侯複假道于虞以伐虢」 | 起 | 開端 |
「宮之奇諫曰……其虞、虢之謂也」 | 承 | 發展1 |
「公曰:晉,吾宗也……況以國乎」 | 轉1 | 發展2 |
「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其吐之乎」 | 轉2 | 發展3 |
「弗聽……晉更不舉矣」 | 轉3 | 高潮 |
「冬……且歸其職貢於王」 | 合 | 結局 |
2、論證法模式:(A)當虞君再假道給晉軍攻擊虢國時,宮之奇即作預言諫說:「虢亡,虞必從之。」這在文章開始處即提出全文「論點」。(B)當虞君以虞、晉是宗親國的親好關係時,宮之奇即以虢仲、虢叔功勛優於虞叔的祖上事實及晉功臣桓、莊猶遭晉君迫害的近事等,藉以說明晉既滅虢,亦會滅虞。這在文章中用了「事實論據」。(C)當虞君以為會有神靈護虞時,宮之奇即以三引《周書》說明治國當以「德」為首要,藉以說明治國、治民當以德治實務為要。這在文章中用了「理論論據」。(D)當宮之奇進諫後,虞君仍假道晉軍攻虢,宮之奇即斷言:虞於年終前必亡。這在文章中是回應首段宮之奇預言:「虢亡,虞必從之」的「結論」。
以上由(A)到(D),是一個完整的論證模式。(E)「冬十二月丙子朔」一段,作為事件結果,這在全文中是用以回應上文論證的恰當確切的說明。
在佈局技巧方面:
1、類比論證:本文論證多用類比手法。如說晉獻公行將攻滅虢國,以前滅掉晉國桓、莊兩大家族;同一個道理,最後也會滅掉虞國的。又如三用《周書》內容類近的文句,來說明修德衛道比迷信鬼神保佑更為重要。這樣的類比論證亦是本文章法結構上的一大特色。
2、層次襯托:在記述勸諫虞君時,宮之奇即運用有層次的襯托說話來表達用意。如說著有功勳及和虞國一樣跟晉國有親戚關係的虢國,亦會為晉國所滅;從而突出雖與晉國有遠親關係而無功勳立著的虞國,最終當為晉國所消滅的。接著又說與晉獻公有近親關係的晉國桓、莊兩大家族,因勢力過大導致被晉獻公殺滅;從而又突出雖與晉國有遠親關係而卻據有一國實力的虞國,最終亦當為晉國所消滅的。跟著又連用三處《周書》的文句及假設晉國滅掉虞國後才修德衛道,鬼神亦會保佑晉國而不保佑虞國的,從而突出修德衛道比迷信鬼神保佑更為重要。這樣一層深入一層地突出說明用意的襯托手法,亦為本文結構上的另一大特色。
3、引用例證:綜觀全文,先以諺語突出虢國與虞國有著脣齒相依的緊密形勢的關係;又以三處《周書》的文句突出地說明修德衛道比迷信鬼神保佑更為重要。這樣的引用古語,來論證今事及突出文章主題思想所在,亦為本文結構上的一大特色。至於提到著有功勳的虢國行將被滅,與及桓、莊兩大家族因勢大而遭晉獻公所滅,進一步印證不可開啟晉國擴張軍事野心的見解及警惕虞君守德保國的重要。這樣的據事論理,利用事例來說明道理的論證,亦正為本文結構上又一大的特色。
在結構組織方面:
1、首尾呼應:文章開始,以宮之奇諫言警示:虢亡則虞亦亡。文章結尾,即以晉滅虢後,即亦滅虞告終。
2、主題結構:全文以「德」字作文眼,以有德興國,無德亡國立案。先說:虞君不應貪財物,假道給晉軍襲滅虢國,這是失德表現。再說:晉君滅虢及殺晉臣桓、莊,是無義的行徑;虞君不應輕信晉軍假道,這正是失德表現。又引用《周書》說明「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的治國關鍵。文章終尾,即以虞君假道給晉軍滅虢後,導致虞國也被晉軍所滅;最終即以事實證明國君失德,致使國亡。
〈宮之奇諫假道〉一文的主旨:
以虞君的不諫,終致晉滅虢亡虞,說明脣齒相依及修德衛道的重要。
〈宮之奇諫假道〉一文的段落大意:
過珙(夾註見《古文評註全集‧左傳‧宮文奇諫假道》卷一p.31-32):
「(1)『晋侯複假道于虞以伐虢。……其虞虢之謂也。』:『此段特以勢論,極論虞、虢相為存亡,以為道之不可假。』
(2)『公曰。晋。吾宗也……猶尚害之。况以國乎?」』:『此段以情言,極論晉之貪殘刻薄,以破「吾宗」之惑。』
(3)『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其吐之乎』:『此段以理言,極論不能享祀,足以破「據我」之說。』
(4)『弗聽。許晋使……晋不更舉矣』:『此段見虞之必亡。』
文章定位:
人氣(4,435)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