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山應該有個名字,只是我不知道罷了。它在我心中的位置,跟名字沒有關係。
幾年前,離開母親,搬出來獨住。因為不想離家太遠,選擇的房子,就在這山腳下。房間的窗口正對著這座小山。那是我很傷心失落的日子,有許多時候,就坐在窗台上看著它。這座很普通的小山,靜靜的給了我不少慰藉。後來我搬到了灣仔,窗外是亮麗的維多利亞港,卻總覺得”海不如山”。終於又搬了回來,有小半的原因是為了它。
它的確是一座很普通的小山,我曾從窗口看了很久,從未想上去走走。直到有一天很早起床,看到山路上人來人往,不少人還提著大包小包,像是趕集。禁不住好奇,終於在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沿著山路,去看個究竟。
山的左邊,給炸掉了一角,形成一片平地和一圍峭壁。那平地上有一台巨大的起重機和許多建築用具,據說是一個建築訓練場地。山路便是從這訓練場邊上開始,沿著峭壁旁緩緩向上,兩邊長滿野草,既不茂盛,也不零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然後就看到幾只貓,雙眼炯炯有神,懶洋洋地走動。它們皮髮乾淨光滑,不像是野貓。接著就看到路邊幾個餵食的小盆,定有人餵養它們。我開始感覺到這山的生機。
順著山路往前走50米左右,有個小空地,可看到淘大花園和遠處的維多利亞港。山路在這裡轉彎,斜斜地向山裡延伸。沒走多遠,我就注意到路邊有些不太顯眼的小徑,隱約地伸入兩旁山間。好奇地走入一條小徑,稍一轉折,一個簡陋的籬笆呈現眼前。
籬笆裡種著各種花草,生機盎然。我驚訝於它的簡陋和精緻,想起傳說中的桃花源。它的主人一定用了不少心思。隨便一個發泡膠盒,圍起一撮土,就長出美麗的玫瑰。山石上貼片磁磚就成了張小凳,靠著山壁搭出個簡陋的小棚,歪歪斜斜,卻親切自然。都市裡隨處丟棄的廢物,在這裡各有位置各有用處,粗糙中透出巧妙的心思,雜亂中隱著天然的秩序。
自從發現了此山的秘密,節假日有空的時候,就會到山上走走,順便找找各式的”小桃花源”。短短幾百米的山路至少隱藏這十幾個這樣的”小桃花源”,各有各的特色。有的面向獅子山,風景開闊;有的可見維港,是欣賞夕陽的最佳位置;少數頗”豪華”,”設備”齊全;大多簡單樸實,自然悠然。主人的巧妙心思,對生活的趣味,盡在其中。
從我住的地方到山路的轉角處,只需5分鐘;過了轉角,都市的繁喧就此隱去。曾在這裡欣賞過絢美的夕陽,看過最普通的花草,和我以為是都市裡最奢侈的花園。在那段身心疲憊的日子裡,小山是我依賴的朋友。
(2002-2004/10/1, hk)
PS: 這文章寫了多年,總寫不好,只好算了。此山現在已幾乎被剷平,它是我在香港最懷念的地方。照片拍於2002/04,是小山最後的風景。
附:
陶淵明.飲酒二十首並序/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