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認為,楊培安是位很值得期待的歌手,上一張專輯【午夜兩點半的我】,讓我對這個聲音的期望值達到最高,期待的,不是他的嗓音能飆多高,而是愛唱、能唱的那份純粹。
很喜歡楊培安詮釋《痛也不說出口的我》的方式,中音域的起始,讓人清楚感受到他聲音裡的感情,一股倔強壓抑的情緒緩緩的在歌中蔓延,明明討厭自己這樣的個性,卻偏偏不知該怎麼控制,總只在愛裡,看著一幕幕的畫面成形,隨即....變成回憶....明明承受著椎心刺痛,卻佯裝堅強,緊閉著那扇別人怎麼都敲不開心門。是不願面對失敗?!還是根本不敢期盼?!瀕臨潰堤的淚水,或許已經給了答案。我的思緒隨著楊培安的歌聲遊走,一陣鼻酸,不是為自己,而是彷彿經歷了歌中的苦戀,透視了主角的心境........
為線上遊戲所寫的主題曲《完美世界》,有點《我相信》續篇的味道,一樣輕快的節奏,一樣精采的高音,沒有經過太多修飾的歌聲直衝雲霄,中氣十足、自信滿滿的聲腔態勢,充分展現出一位歌者站上舞台之後的霸氣,又是一首他人難以挑戰的高難度歌曲。
整張專輯聽下來,我意外自己最喜歡的會是《謝謝讓我愛上你》這首歌,簡單的民謠吉他帶出專屬於歌曲的純淨,而楊培安也少見的以輕柔的吟唱方式呈現,質樸內斂的嗓音,將歌曲中的幸福感詮釋得恰到好處,甜而不膩,聽來格外溫暖動人。《謝謝讓我愛上你》和上張專輯裡的《下雨天》在既定印象裡,雖然都是比較不「楊培安」的歌曲,卻也讓歌者分別在中、低音域有所發揮,讓閱聽大眾聆賞到不一樣的楊培安。
最近除了幾齣日劇之外,並沒有收看其他戲劇節目,所以在聽這張專輯之前,不曾完整聽過裡頭收錄的任何一首歌,但《愛不能從頭》的旋律卻讓我覺得好像是首老歌新唱,而且曾經演唱過的應該還是位女歌手,浮現在我腦海中的是彭佳慧的影像,稍微査了一下她歷年的專輯,卻沒發現這首歌的蹤影,難道這是我個人的錯覺嗎?!還是....這是她曾經在電視上演唱,後來卻沒有發行的歌曲?!這個疑問一直纏繞在我心中,目前還沒找到確切的答案........
Jazz最近在華語流行樂壇好像頗為吃香,不久前才聽到曹格《3-7-20-1》的瘋狂熱鬧,現在又聽到楊培安《快樂的歌》以Jazz鋼琴起始,這兩首歌的出現,讓我開始質疑自己以前為什麼會排斥這類曲風,一個勁兒的去聽灑狗血的芭樂情歌?!楊培安以獨特的高音揚名,但也必須有很好的歌唱技巧,才能駕馭得漂亮,《快樂的歌》剛好提供了「高音不只一種玩法」的空間,雖然進歌之後Jazz的軌跡漸淡,但靈巧輕快的Teist節奏搭配上熱情奔放的聲線,呈現出眾人手牽著手齊舞跳躍的畫面,快樂,彷彿真的圍繞在每個人身邊。
回想拆封專輯時,自己的第一個動作不是急著聽歌,而是直覺的先瀏覽內頁每首歌的詞曲作者欄,讓聽覺對歌曲的走向有所預期,當看到《愛是飛翔還是墜落》的作曲是楊培安時,心裡有些驚喜。記得他在上張專輯的自述中曾提到:「我不會樂器,更沒有任何樂理基礎....」對這樣一位歌者而言,能獨立完成一首旋律創作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按下音響的Play鍵,我選擇先聽這首歌,簡潔明確的節奏,鋪陳流暢的音符,帶來了首支創作曲的四平八穩,雖然副歌部分還是無可避免的走高音路線,但也許正因為是出自歌手自己的創作,非旦精準掌握了聲腔特色,音域也沒有被過度擴張的跡象,反而在聽覺感受上取得難得的平衡。
跳脫製作人陳國華的編曲模式,《永恆》顯得特別與眾不同,歌曲前半先以沉緩的新世紀音樂打底,勾勒屬於永恆的無止無盡,歌曲後半則改以歐系電子舞曲相襯,營造時間洪流中的不同空間介面,兩者的結合,產生出某種思維剖面,引領著聽者窺伺歌中主人翁從想像藍圖到付諸實現的過程。層次很分明的一首歌,這種被牽引的空間感,真實的令人難以抗拒。
老歌新唱的《小小羊兒要回家》是整張專輯中風格最鮮明的一首歌。歌曲起始的音樂編排搭配楊培安高亢的嗓音,使聽覺帶領著想像,彷彿置身於大草原之中,看著落日餘暉的火紅,映照牧人歸途的身影。隨後而至的搖滾音浪,乍聽之下突兀得令人有些惶恐,但若單就翻唱歌曲(尤其是相同語言的重唱)而言,有時候是可以忽略歌詞內容,純粹以展現音樂性或唱功的角度切入,為閱聽大眾帶來全新的聽覺感受。聽著這首歌,我想起了信樂團的《大驚小怪》(收錄在【天高地厚】專輯中),同樣都是試探市場接受度的實驗性作品,兩者的演繹方式也有不少相似之處,只可惜,高音花腔似乎有些玩過了頭,嗓音卻又釋放得不夠完全,使得全曲還是少了分重搖滾該有的狂野。
整體而言,【楊培安II】的聆聽度還是不錯的,但若與上張專輯【午夜兩點半的我】相較,這張有「過度消費高音」的趨勢,長遠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現象,畢竟,高音只是歌曲的一種表現方式,而不是「唯一」的聲音表情。其實兩張專輯下來,不難發現楊培安在低、中、高音域都能有不錯的嗓音發揮,但是急於在一年之內發行兩張專輯卻迫使他「只剩下高音」,歌手唱得累,消費者聽得更累。能夠理解受限於公司規模,專輯可能無法有大手筆的製作,但若要繼續發展下去,精確掌控他在各個音域的聲腔特色、強化多元曲風是絶對是必要的!
****************************************************************
【後記】
聽到專輯的第一首歌,頗有「似曾相識」之感,前奏和多年前蘇芮《親愛的小孩》有幾分相似,中段間奏又有Saya《想念你的歌》(原曲:伊藤由奈《Endless Story》)的影子,本以為只是自己多慮,但後來得知身邊的朋友也有同感,才確認了這點;雖然還不致於構成所謂的「抄襲」,但好詞加上好曲搭配好演唱,本該是個極度出色的作品,卻因為編曲而模糊了焦點,難免還是覺得有些可惜。
(p.s陳樂融老師的詞寫得極好,尤其欣賞「火熊熊了眼」一詞的用法。)
個人感覺,楊培安的兩張專輯,都存在著編曲上的問題,形式不在潮流之上,卻又不能以「復古」歸結,風格總徘徊在90年代前後的華語創作模式,雖然那或許是影響楊培安或陳國華最深遠的一個音樂時期,但放在21世紀的今日聆聽,即使是好聲音,似乎也無法補救那股尷尬的陳舊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