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美軍宿舍即將拆除」。
2006年夏天,報紙上的這則新聞標題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個中午,我穿戴整齊準備出門,準備參加下午的一個頒獎典禮,在那兩個星期間,我接獲通知,我投稿的一篇記憶童年的文章,獲得了一個旅行文學獎。
在前往頒獎典禮現場的公車上,我還在一直想著那則標題,因為我想起來,好多年前,某一個有陽光的日子,我曾經在陽明山美軍宿舍的草坪上,坐了一個下午。
那是一個下午嗎……亦或是一個早晨?
記憶隔著長長時間,顯得模稜兩可。如果是早晨,草坪應該是濕漉漉的,讓人無法那樣放心舒服的躺在上面,如果是早晨,陽光不會那樣的朦朧而溫暖,讓人可以放心的昏昏欲睡,如果是早晨,那高曠晴朗的天空、閃耀在樹梢草尖的點點金光……我在前往頒獎典禮的路上,努力追溯記憶中殘存的光影片段,推理出那應該是一個下午。
那天下午,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皮箱店沒有營業,媽媽帶著我和妹妹轉了幾趟公車,乘著顛簸又擁擠的260公車一路上陽明山。下了車,媽媽很高興的說,這是她少女時代每天經過的街道,那雕樑畫棟古典中國式的建築群,便是她每天上課的地方,「早晨,推開宿舍的窗,濃濃的霧氣就這樣湧進了房間」,媽媽這樣對我們說。
陽光很好,空氣很清新,媽媽帶著我們走進兩旁皆是美式白木屋和寬闊庭院的巷道,來到一片綠油油的草坪,草坪的盡頭是懸崖,越過那懸崖,可以看到對面大屯山的山腰上,林蔭掩映間,一台台火柴盒似的汽車緩緩開過。
媽媽一屁股坐了下來,然後叫我們也一起坐著,我們坐在草地上,看著藍藍的天空,白色的雲朵,對面山腰慢慢的小汽車……一切好寧靜,好優雅,好無憂無慮。在那天之前,我們剛經歷了爸爸癌症過世,媽媽必須一個人扛下養家的重擔,就在遠方視野盡頭的山下,無從躲避的現實還等在那裡,但是現在,在這片媽媽少女記憶中的美式整潔草坪上,她靜靜坐著,很久很久,我們像走進了萬事美好的美國廣告裡,脫離了帶給我們悲傷的現實。
忘了是多久之後,我們仍坐著搖搖晃晃的260公車下山,一路上媽媽沒有說話,只是看著窗外。我們回到了家,從此沒有再去過那片草坪。
那一個謎樣的下午,被多年後的報紙標題喚醒,我記起那美軍宿舍的草坪,記憶中短暫甜美的超現實,以及媽媽看著遠方的神情。於是,在那個頒獎典禮上,我唐突的向台下的市府首長請求,可不可以保留陽明山上的美軍宿舍,「記憶是無可取代的」我任性地這麼說。
沒有想到,這個小小的發言,在第二天的報紙上變成市政版的顯著標題,「旅行文學獎得主為美軍宿舍請命」,接著,我收到了一封陌生的email,那是來自陽明山美軍宿舍保留運動的義工朋友們,他們在報上看到了新聞,想邀請我到美軍宿舍一趟,在email裡他們說,想為美軍宿舍拍一部紀錄片。
於是,在那個謎樣下午的二十年後,我再次踏進了那片陽明山上的美軍宿舍區,我驚訝的發現,那種惑人的超現實景觀依舊,只是在歲月的侵襲下,有幾棟宿舍已經雜草叢生,形同廢墟。可愛的義工朋友們帶我走進其中一棟宿舍裡,那真是如好萊塢電影場景般的標準美式家屋,有壁爐,有大片落地玻璃窗,空間寬大、開放式廚房、綠草如茵的庭院。在這個夢幻般的場景中,我認識了美軍宿舍保留運動這兩年來的種種過程,他們熱心地說著:目前已經有部份建築獲得保留,但他們還在為全區保留繼續努力。
但是,此時我腦中出現的畫面,卻是成長過程中所有與美國有關的記憶,福利麵包店的糖果、中山北路晴光市場的老咖啡廳、五零年代的美援麵粉袋,六零年代放映美國實驗電影的南海路美新處、七零年代的美軍俱樂部,告示牌排行榜流行歌曲成為大學生最愛,「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留學熱,一直到八零九零年代,我們身邊仍圍繞著麥當勞、好萊塢、可口可樂…..
在記憶之外,現實中的美軍宿舍其實是戰爭的產物,而這曾經令童年的我目眩神迷,完全複製自美國本土建築樣式的超現實住宅區,隨著戰爭的蔓延,除了出現在陽明山,也一模一樣的出現在南韓首爾、菲律賓馬尼拉、越南胡志明市…..
我不禁想到,在已經逝去的時光裡,在南韓、菲律賓、越南……是不是也有和台北陽明山二十年前的那個下午一樣的母親與孩子,將他們現實生活中的貧窮與傷痛,寄託在這如詩如畫的美好美式住宅區景色中,又或者,在不同國家的不同角落,「美國」這個符號正附著在各種物質文明之上,安慰著不同的非美國人的心靈。
「美國」,何其美好的幻象,何其殘酷的現實,何其傷感的記憶。
於是,我從腦海中的旅行歸來,告別了熱心的義工朋友們。在依舊顛簸著下山的260上,我真的開始想像一部紀錄片,但那不是一部單純鼓吹保存陽明山美軍宿舍的紀錄片,而是一部從我的記憶出發,從台灣的記憶出發,朝向美國,抵達那個被反覆歌頌的烏何有之鄉,裸眼直視那「超現實」的素顏,並以此印證、對照在我們成長的這個島嶼上,被幻象烙印下的各種痕跡。而這一切一切,都將回歸到二十年前那天下午的閃亮草坪,在那片永遠鮮綠到宛如夢幻的草坪上,那個孤單的媽媽和她的兩個孩子,正靜靜地坐在那裡,儘管現實裡有太多辛酸與寂寞,但是從背後看過去,卻是如此溫馨美麗,好像一幅美國麥片廣告中的圖畫。
*本文原載於「旅行台灣」網站
http://www.clicktaiwan.com.tw/tour/promote/pro1/f_25.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