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19 22:17:01| 人氣4,80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日常師父法語__福智之聲(第62-82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期次

師父法語__福智之聲

82

凡夫,開口通常沒好話;品德越好,好話越多。而佛,不言則已,一開口沒有一句是戲論。
在做的過程中,眼前有時會出現一些相對的好效果,但這個好效果對我們而言,應該是一種鼓勵,不要被它迷失。然而世間就看不清這一點,所以我們稱這個世間叫「顛倒」。

81

我們說要「護持佛法」,其實在整個過程當中就是「受用佛法」,看成護持,是護持你自己,佛法最珍貴、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寓自利於利他」。
雖然我們會遇見一些困難,但是如果能把它看成是成功的因素,是成就的最重要關鍵,那情況就不太一樣了。以我個人為例,我並不是有無比的勇氣,也不比楚霸王強多少倍,而是真實看清了這一點。

80

學佛除了要自己受用外,還要回饋社會。我們是凡夫,自然有煩惱,但學佛後,不要像世間人只想壓倒別人,而要學習容忍、淨化身心,這正是一種精神提升。
最好的無言之教--是身教。
成功要靠環境,環境要靠一群同心同願的人一起來推動。
當我們有了理念並去實踐時,雖非立即就能產生很好的效果,但是我們已經慢慢轉變了!

79

佛法的中心是智慧,但必需透過實踐去認識。
學了佛法以後,不要在理論上說空話,而要在實踐上努力。
目前我們迷信科學,堅持眼見為真,卻無能為力發現自己的偏執。這就好比一喻:有人在大海中捕魚,因下網處無魚,結果下結論說大海中無魚。

78

我們在生活中實踐所學時,必須把握住一個原則,即所謂的「成就是在自己內心的感受上面,不在外界看得見的成果上面。」當我們真的能夠把內心當中的認知,從跟隨無明系統的習性,漸漸以佛法的正知見取代,讓它不斷地增長,才是我們真正的成就,增上生的特點,也就在此。

77

在家人應該藉著現有的機會,去改善自己的因緣。我們為什麼不要關心小孩?為什麼不要孝順父母?當然要!但是用什麼方式去關心、去孝順?才是重要的問題。假定世界上每一個媽媽,不但關心,而且正確的關心孩子,每一個子女,都用正確的方向回饋父母,那麼,天下沒過幾年就太平了。佛法真正的中心,也就是這個。

76

真正要解決自己的問題,必須幫助大家解決問題,佛就是到處幫人家的忙,結果妙的是,人家的問題不一定解決,但自己的問題一定解決,佛陀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佛陀要度一切人成佛,度了半天,大多數人還在世間,但要度人的這個人--佛,自己卻先成了佛。佛的例子,不是給我們一個最大的鼓勵嗎?

75

以佛法看,世間的成敗是顛倒的,但是我並不忽視、也不否定這個成敗。而是我們應該先把成功的本質弄清楚,並將目標放對以後走上去。假定選擇正確後走上去,所得到的結果是「快樂」,這也是我們應該得到的。

74

世間任何事只看結果,成敗完全以大家公認的成果來談。佛法之所以可貴,是從成功真實的「因」上來談的,但它並非不講求「果」,正因為講果,所以為了正確的果,必須先找到正確的因,然後在正確的「因」上面下功夫,如果這個步驟做對了,好的結果一定出現。

73

看別人的功德,別人不一定有好處,但自己一定有好處;看別人的過失,別人不一定受害,自己一定受害--各位要從實踐中,體會對自己最有價值的是「觀功念恩」。
修行最重要的是:從自己了解的基礎上面去增上,千萬不要在意別人,但不在意別人是很難的,因為世間人都是追求名利的。事實上,名聞利養是自他比較出來的,我們盡心盡力從自己內心怎樣去觀察,才是最重要的基本原則。
不管任何一件事情,正確的動機就是淨戒的根本。

72

修行是長期的事情,絕不是 一兩 天、一個七天或一年可以急得來的,乃至於要對佛法有正確的認識,也不是一生的事情。但反過來說,自己的成功也是由一生、一年、一天、一分一分、一念一念的積累而來的。

71

找不到善知識,最大的主因是自己未具足弟子相。如果我們能夠事事反觀諸己,進而淨化自己,自然能夠找到善知識,因為佛菩薩一直在我們面前,只是自己障礙未除,看不到罷了。
所謂「加持」,是佛法的專有名詞,就是你去求佛菩薩,求了以後,祂會幫助我們。如同去求一個有錢有力的人士,然後很誠心地依靠他,請他幫助。一個普通的凡夫都能做到這樣,難道聖者不能幫助我們嗎?

70

我們學習《廣論》以後,它告訴我們一件事情:「你要嘛不做,要做就不能斷。」現在我們應該慢慢去嘗試,在起步時最好要有比較好的規劃。學佛固然如此,凡事皆然,必須採取謹慎的態度。
修行是長期的事情,絕不是 一兩 天、一個七天或一年可以急得來的,乃至於要對佛法有正確的認識,也不是一生的事情。但反過來說,自己的成功也是由一生、一年、一天、一分一分、一念一念的積累而來的。

69

「困難不應退,皆因修力成。」,精神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假定我們侷限在這一生去看,不管有多大力量,終究會淹沒在這整個社會的大洪流當中,一點跡象都沒留下來。但若以無限的生命去看,如果方向把握得住,的確會感覺到生生增上,如同小小的火種會不斷地擴大,乃至於造天造地。

68

世間人所謂的「成功」,實際上是「魚餌」。魚餌讓你覺得很好吃,最後卻是要你的命。
一群理念相同的人結合起來,會形成一股不可思議的新力量,那時要把握住一個原則,不是與別人作對,而是要進一步提升自己,幫助別人。

67

佛看每一個人都是他過去的父母,未來的佛子。
佛成佛以後,最感謝的就是眾生,因為沒有眾生,沒有機會讓祂成佛。
初進入佛門是需要信心,但如果只停在這個階段,弄得不好會變成迷信。因為解決問題,需要真正的智慧。

66

接觸佛法後,宿生善根得到薰發,而能與佛法相應的是第一等人。
能夠懂得感念他人之恩,結果受用的是自己。
世出世間一切的好東西,都是從佛法而來。

65

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
儒家的仁是推己及人,佛法的悲是捨己為人。
對法要具有大希求心,如果沒有的話,就會這個也放不下;那個也放不下。
好的不容易學;壞的倒很容易學。
哪怕用一個不好的字,也會在心中留下一個惡劣的種子。

64

真正的目標,不在把事情做好,而是在做事的過程中提升自己。
不是在業已感果的果上去改,而是感果的境上去改。
正因為困難,才更要去做。
所謂「隱惡揚善」,以佛法來說,自己的惡要發露,別人的惡要遮蓋。
境無好壞,一樣是業感。

63

末法的時候,苾芻大多沒有戒,只求多聞。戒和多聞,不暸解的話是兩件事情,暸解的話是一件事情。要想真正把戒學好,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而正確的認識要透過多聞,反過來,多聞以後不去持,也沒有用。
如果說:「現在是末法了,算了、算了……」這種話完全說錯了。正因為末法,所以我們更要努力,只要努力就向上了。如果不依法行持,正法的時候也有末法,反過來,末法的時候,如果行持認真的話,正法就住世了。

 

62

初學時,就想要把正見立刻把握得住是很困難的,但如果覺得把握不住正見就不去學、不去做,那就永遠沒有機會了。例如,小時候絕對不可能先弄清楚奶、飯是什麼再去吃,如果這樣是沒辦法長大的。
初學最重要的是先要認識自己有病,然後就肯信賴、依靠善知識,這是學進去必然的條件。這個法則,不僅是佛法,世間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樣,如果樣樣事情都要等到弄清楚再去做的話,沒有一樣事情做得通。
大乘佛法的師長講說的時候,能夠使聽聞的人產生無量知解,因為他對各方面的問題都認識得質正量圓。有了這麼圓滿的認識,照著去修行的時候,一定次第不誤,眼前得到什麼樣的利益,將來得到什麼樣的果位,其間因果絲毫不差,次第一點不亂,這才是真正的善知識。

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n08-s58ty/article?mid=369&prev=370&next=352&l=f&fid=27

台長: 感恩
人氣(4,800)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日常師父 |
此分類下一篇:日常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83~124期)
此分類上一篇:日常師父法語__福智之聲(第40-61期)

美國黑金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1 07:55:4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