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標題取自Blur的同名單曲Music Is My Radar,至於內容與歌曲名稱無關。
在我高一高二時候,可能是台灣唱片工業最興盛的時代(當時全世界的趨勢都是如此),尤其對我這一掛西洋音樂的愛好者,當時唱片行同時存在著Tower(淘兒)東西區各一家、Fnac、誠品音樂館台大店、以及傳說中的T-wave(這對新進樂迷無疑是一家「未知」的唱片行);獨立唱片行包括CD2.31。
以上這些給我高中生涯帶來美好回憶,彷彿當時空氣的氣息現在還可以聞到…。
為什麼T-wave在許多台灣樂迷心中會如此重要?當時他們運用德國的管道進了許多超級便宜的經典CD,猶記許多CD的價格第一個數字竟然是2開頭的。現在唱片很多舊的CD封面上貼著Nice Price,但是賣的價錢還是原價,想當初那時候的T-wave進了許多Nice Price的CD,真的會讓你買到手軟(尤其當時我剛接觸音樂,對唱片的飢渴程度異於常人)。當時T-wave雄霸四個地區:東區統領、和平東路古亭、以及我所居住的板橋。
現在豪華的唱片行幾乎已經消失殆盡,那時所謂的五星級唱片行當然首推西門町的Tower Record,有以下特色:1.獨立的建築、2.音樂類型分眾詳細、3.幾乎有你想找的CD、4.難以下手的價錢(但你還是會掏出錢包)。
如今2005年唯一還可以讓我重溫舊夢的唱片行,只剩下誠品音樂館敦南店(想想當時台北地區同時存在這樣的店大概有10餘家,便可知當時的唱片行是百花齊放)。
舉個例子,就連當時的大眾和玫瑰唱片行都會透過「印象唱片」,進口一些英國的單曲和合輯(英國的NOW系列合輯在我高中時期是可以在大眾玫瑰購買到的)。
當時唱片業的興盛也反應在文字刊物上,Tower Record每個月會發行一本免費索取的音樂雜誌Pass,裡頭介紹的幾乎都是另類音樂(想想2005年的今天,台灣竟然沒有連一本音樂雜誌都沒有,更別提另類音樂的雜誌)。而T-wave與不甘示弱推出了小樹主編的T-MAG(這本雜誌現在仍然以一息尚存的方式存活下來,目前發行到了第20期)。
主流音樂界由余光雜誌坐陣,非主流/另類音樂除了香港的音樂殖民地(台灣曾經在繁榮時期推出了台灣版),還有黃子佼主編的Play雜誌(這分刊物現在還存在著,不過純粹介紹偶像歌手)當時以林哲儀的專欄為主打,後來再由Play遷至Fun Music雜誌,不過只發行了11期就停刊了。
那段時間的中國時報在每個星期六都有專門介紹另類音樂的副刊出現,甚至那幾年每年終還會選出10大唱片和電影。
就先回憶到此,若有需補充,歡迎大家討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