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反觀台灣現行的教育制度,好像粉難培養出這樣的未來人...。
致勝戰略
新世紀領導的6大能力
作者:朱灼文 譯
出處:天下雜誌 第365期 2007/01/31 出刊
未來的挑戰到底有什麼不同?未來的領導人到底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天下雜誌》精選《未來領袖II》的內容,告訴你新世紀領導人該具備的六大新能力。
能力1:整合性思考
未來的領導人,必須是整合型的領導人。
換句話說,整合型領導人就是能夠既廣且深地檢視組織內的各種人事物,然後靈活地整合組織資源、明快地整合傳統與創新、適應新的動態商業模式,再以協調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
未來的領導人要培養自己冷靜的氣質與開放的心胸,以接納各種批評,懂得培育組織內的多種觀點,並自覺地將這些觀點應用到多項技能上,以建立組織的新方向、新可能與新的解決方案。能夠傾聽,才能夠進一步衡量眾多的選項與可能性,並為不同的領域、部門、利害關係人搭起溝通協調的橋樑。
能力2:人類學家的文化洞察力
未來的領導人要像人類學家,不帶成見地思考文化環境。
要真正了解文化的影響,領導人應該向人類學家看齊,也就是在不同的組織、文化面前都以謙卑的心態,知道這世上的文化沒有優劣之分,只有融不融入其中的差別。
領導人學習人類學家的思考,首先得主動、不帶色彩、深刻地認識自己所處的文化,也就是有意識地察覺不同國家與公司間的差異。無論領導人未來是否要改變既有的文化,都得先了解這個賦予你現在地位的文化是什麼。例如採用新興技術的年輕企業的文化,就和身處成熟市場的老牌企業大不相同,只是特質不同,沒有優劣。
能力3:家庭治療師的溝通力
未來的領導人要像家庭治療師,用溝通帶動改變。
身處由知識工作者所組成的企業,未來的領導者必須以正確的溝通,讓組織健康而有效地運作。最有效的學習對象,就是用溝通創造改變的家庭治療師。
過去大家重視溝通的技巧,忽略了溝通發生的網絡。夏恩指出,人類系統是一種「角色網絡」,領導者應嘗試影響角色,而不是人。只要角色改變,自然會促成個人的自發性改變,就能從溝通創造改變的過程,將組織的方向轉往自己的戰略目標。
能力4:像藝術家的直覺
未來的領導人要有像藝術家的直覺能力。
領導人要培養像藝術家的直覺並不容易,其中最難之處就在於保持隨時學習和反省的開放心靈。美國陸軍的「行動後檢討」模式很值得學習,就是要求每個參與行動的官兵在事後討論行動中的優缺點,以做為下次行動的借鏡。
此外,豐富的經驗才是藝術家直覺的沃土,藝術家總是讓自己體驗各式各樣的事物和刺激,未來領導人要培養直覺,也就有賴多讀、多看、多聽、多走與多玩。
能力5:正向價值觀
未來領導人要具有正向的價值觀。
領導是長期的工作。前哈佛大學校長波克(Derek Bok)就警告,「增加政策方案的知識不足以解決當下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強化大學生的個人美德、倫理美德與公民美德,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領導還是要回歸本質,以身作則尤其重要,才能長久發展。例如美體小舖創辦人羅迪克(Anita Roddick)就時時提醒自己必須當年輕人的榜樣。羅迪克說,「我眼中的領袖不是高坐象牙塔發表公告就行了,他同時得是道德楷模。他必須做一些事,讓他手下的年輕員工讚嘆:『天啊!他竟然願意這麼做,我又學到了一課!』」
能力6:傾聽內在的召喚
未來領導人能夠從內心的召喚,找到真正的力量。
讓領導人對抗種種壓力、挑戰的重要力量,其實經常不是外求的知識或能力,而是內在的召喚。
職場專家萊德(Richard Leider)指出,「生命並不是有待解決的問題,而是有待回應的召喚。」只是很多領導人對於心中的呼喚充耳不聞,以為爬到了人生的巔峰,忽略一些以前覺得很蠢、但現在卻格外有意義的問題:我現在在做什麼?我這麼做的意義是什麼?如何讓我所作所為更有意義?這都是有待回應的召喚。爬上領導位置的人,如果時時自忖這樣的問題,我們不但會發現生命追求的意義,也會更加肯定終身職志的價值。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在經典著作《管理:任務、責任與實踐》中曾說,優秀的領導人除了滿足所有利害關係人(客戶、股東、公眾)的基本需求,還必須展現高度的道德,並且厚植自我與他人的力量,這段話也就是未來領導人的縮影。未來的領導人必然是個聆聽者,是個服務者,也是個激勵者,整合與激發組織成員的知識力量。能夠為企業與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才會是未來真正的領導人。
《未來領袖II:新時代的願景、策略與實踐》
編者:法蘭西斯.賀賽蘋(Frances Hesselbein)、馬歇爾.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
出版社:Jossey-Bass
出版時間:2006年9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