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3-08 18:33:45| 人氣1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脊椎小關節症候群 導致下背痛神經阻斷術幫助診斷 緩解疼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九成以上的下背痛,只要正常休息都能獲得改善,但如果疼痛超過3個月,這時就會轉變成慢性下背痛;麻豆新樓醫院神經外科張昂傑醫師表示,慢性下背痛的發生,病因十分複雜、確診也相當困難,從皮膚、肌肉、骨骼、神經或臟器不適都可能誘發,但其中有15~45%是因脊椎小關節症候群所引起。

張醫師說,脊椎小關節症候群(Facet joint syndrome)是指脊椎關節退化,其中的軟骨漸漸受到磨損,並造成周邊組織發炎,使得脊椎伸展和彎曲的活動受到阻礙,因此引發下背疼痛;發作時間大多於早上起床時、非活動狀態下或者剛結束劇烈運動後,有時身體稍微後傾或旋轉也會觸發疼痛,甚至延伸到大腿後側引起下肢痠麻,常被誤診為是脊椎狹窄所引起的脊神經根壓迫。

張醫師表示,脊椎小關節症候群光靠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等,診斷作用不大,這些影像學檢查只能看出是否有神經壓迫,或骨頭、關節是否有問題,卻無法確定疼痛的真正成因。脊椎關節的痛覺主要由脊椎神經根內側分枝所支配,可藉由透視型X光或超音波導引,加上神經阻斷藥物如:類固醇及短效局部麻醉藥,精準注射在神經周邊以阻斷感覺神經傳導,達到止痛效果。大部分病人須接受兩次以上的神經阻斷術,且每次都有明顯效果,且時效符合局部麻醉劑作用時間,這時才能確診患有脊椎小關節症候群。

張醫師說,若要消除疼痛,首需矯正不良姿勢,盡量避免增加脊椎負擔的運動或動作。同時還可透過復健、熱敷、針灸、藥物等來緩解,但並非每個人都能獲得改善,加上神經阻斷術的止痛時效較短,目前還有下列輔助方法:

1.物理方法:即高頻熱凝療法。在患者的脊椎兩側,接上脈衝式攝頻波治療儀,將熱及電磁波傳導於神經節上,讓疼痛的感覺降低,不僅安全也較無後遺症,效果可長達3~6個月。這項治療需符合(1)有詳細病歷 (2)經保守療法三個月後仍未改善(3)接受診斷性神經阻斷2週後症狀未緩解等三項條件時,即可獲得健保給付。

2.化學方法:將酒精或酚注射在神經附近,以阻斷神經傳導疼痛感;但由於高濃度的酒精可能擴散,造成周邊正常神經組織壞死,目前使用並不普遍。

3.近來流行的PRP:將富含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的血漿注射至患部,以促進組織修復,通常需要做1-3次才有顯著效果。

張醫師強調,下背痛需先找出病因,神經阻斷術兼具確定診斷和治療的功能,可謂一舉兩得,還可避免長期吃藥的副作用,幫助脊椎小關節症候群病患擺脫疼痛、早日找回正常生活品質,值得推介。

台長: 蔡永源
人氣(1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醫療 |
此分類下一篇:乳癌再次相遇
此分類上一篇:攜手同心,經驗交流,守護心血管健康麻新˙成大心血管診療研討會登場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