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1-22 19:47:24| 人氣8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影像學診斷:電腦斷層、磁振造影腸道攝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https://youtu.be/8LeyK3kGzPU年輕人或小朋友如有經常慢性腹痛、腹瀉、拉稀便,甚至是血便,且長期反覆發作,即使飲食控制、休息,甚至吃了藥也沒有改善,可要小心了,這可能不是一般的腸胃炎!通常在醫師評估後需要進一步做影像學檢查,以確定是否為發炎性腸道疾病,以免在腸道持續發炎下,最後可能會造成潰瘍、出血、纖維化狹窄,甚至是廔管的產生,不可隨意輕忽。

 

成大醫院影像醫學部王博醫師指出,有位9歲男童有超過2年的時間反覆右側腹痛、腹瀉,嚴重時天要跑超過10次廁所,體重越來越輕、身形越來越瘦。後來到成大醫院小兒腸胃科門診就醫,安排做了胃鏡、大腸鏡鏡檢,以及磁振造影腸道攝影,發現近端及中段空腸與迴盲瓣端有多處病灶,因此再進一步安排膠囊內視鏡,又發現有多處潰瘍。經腸胃科醫師綜合評估確診為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其中一種:克隆氏症,在安排靜脈注射的免疫抑制治療後,男童的腸道發炎反應順利被控制,出院後也都按時回診,生活重新回到軌道上。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潰瘍性大腸炎(UC)及克隆氏症(CD)2種造成慢性腸道發炎疾病的總稱,是西方人較常見的疾病,東方人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可能與飲食西化影響、胃腸疾病診斷工具的進步,或是對疾病有了較多瞭解有關。

 

王博醫師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常從年輕時期就開始如影隨形跟著病人一輩子,發作時除了惱人的腹痛、血便外,更會讓人狂跑廁所。若未及早診斷、控制,除了生活大受影響外,長期累積下來的腸道傷害更會造成不可逆的併發症。

 

但是,發炎性腸道疾病剛發病時,很容易跟一般急性腸道感染、機能性腸胃障礙及大腸癌等混淆,通常需要做鑑別診斷。診斷的原則以臨床表現、配合內視鏡檢查,及切片做病理化驗、醫學影像學檢查等為依據。

 

王博醫師指出,過去針對小腸發炎的病灶必須手術切片,現在可利用影像學檢查,搭配膠囊內視鏡或小腸鏡,做直接或間接的病灶觀察。以成大醫院為例,在腸胃科、小兒腸胃科及影像醫學部醫師評估後,可執行腹部電腦斷層腸道攝影及核振造影腸道攝影等影像學檢查,透過影像的判讀,有助於對疾病及併發症診斷,包括:疾病位置與影響範圍、疾病嚴重度、疾病狀況的監測、所產生的後遺症,以及對治療的反應等。

台長: 蔡永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