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4-27 21:26:03| 人氣1,3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安南醫院 消化內科施長碧醫師-大腸激躁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臺南市立安南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施長碧醫師表示,「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即是指腸胃比較敏感,是一種慢性疾病,換句話說,就是患者的腸子蠕動收縮比一般人還快,不僅僅是大腸出了毛病,還包括胃和小腸也會有一些症狀,因而產生腹絞痛、拉肚子、便秘及脹氣等症狀尤其焦慮症及憂鬱症患者更為常見

 

在病因及致病機轉方面,施長碧醫師指出,此類病人因為長期累積的飲食、作息、生理心理因素、憂鬱、焦慮、生活壓力不正常等原因,造成自律神經功能失調,故無法發揮正常應有的功能,最後造成胃腸蠕動不正常而引起。

 

施長碧醫師也說,「大腸激躁症」雖然不會致命,但常常需要長期的觀察治療,且一生中有可能會出現數次。根據醫學統計結果顯示,台灣目前每10位成人當中,就有1位是大腸激躁症患者;任何年齡層皆常見,其中以年輕人最多,中年人次之,50歲以上較少見,而女性患者約為男性的3~4倍左右,有一部分的女性朋友則會發生在月經期間或月經快來之前。

 

對外表現類型及症狀方面,施長碧醫師提到,臨床上「大腸激躁症」患者的解便習慣並不規律,依照病因及發生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四種類型︰腹瀉型、便秘型、腹痛型及混合型。常見臨床症狀則如以下所示︰

    (1)腹部絞痛、脹氣   
    (2)排便次數1天多於3次或1週少於3次
    (3)糞便外觀呈「羊糞狀」硬塊或稀軟便,嚴重時為水便並帶有黏液
    (4)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互出現
    (5)殘便感,排便不乾淨
    (6)排便急迫感
    (7)不舒服症狀只發生於白天,夜晚及睡眠時較不會

(8)雖長期受腸胃症狀困擾,但體重並不會減輕,也不會有嚴重併發症

 

臨床上是如何診斷及檢查呢?施長碧醫師強調,由於「大腸激躁症」是一些胃腸症狀的集合,且症狀與其他腸胃道疾病很相似,因此目前在診斷腸躁症之前首先要排除類似胃腸相關疾病,如乳糖耐受不良症、食物過敏、感染性腸炎、大腸癌或其他大腸器質性病變的相關疾病等。

 

在初步的診斷後,就可配合一些簡單的檢查來排除其它腸道疾病,以作鑑別診斷,最常用的方法是糞便檢查,以觀察是否有潛血反應和不正常的紅、白血球、是否有寄生蟲卵、是否有消化異常等。如果病人合併有肛門出血、發燒、體重異常減輕、持續嘔吐時,就可能為腫瘤或發炎的徵兆,必須要進一步接受大腸鏡、大腸鋇劑攝影術及超音波檢查。另外,40歲以上的民眾,在檢查方面最好也能將大腸攝影、大腸鏡檢查列入考慮,因為這對於大腸癌症的診斷會有很大的幫助。

 

後續治療及預防方面,施長碧醫師指出,須從以下四方面同步進行︰

(一)藥物︰針對病人症狀予以最適當的處方。
(二)飲食︰避免過敏性、刺激性與辛辣性食物、遠離菸、酒、咖啡因飲料;

攝取定量低脂、少糖、少鹽及適度的蛋白質與高纖維性食物。
(三)運動︰可以放鬆心情,強化腸胃的機能,像太極拳、瑜伽、旅遊皆是不
          錯的選擇。
(四)心理︰關鍵在於做好情緒管理及紓解壓力的工作,完美主義的人容易給

自己壓力,也常出現焦慮、憂鬱及身心症狀。因此待人處事應該

盡量勿吹毛求疵,得失心不要太重,隨遇而安,腸胃自然不會承

受太多壓力。

最後,施長碧醫師再次叮嚀,大腸激躁症已成為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而所產生的腹瀉和便秘等現象,不僅嚴重影響生活作息,還可能因隨時隨地想上廁所,造成工作上的困擾。其實要根本減輕或預防大腸激躁症發生的良方,不外乎就是避免刺激食物、規律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充足的睡眠和適度的運動、適當紓解工作及情緒壓力等,再輔以定期的檢查,就可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台長: 蔡永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