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4-18 20:07:57| 人氣7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南新樓醫院 家庭醫學科 蔡悅琪醫師-說不出的病情?我們用手語溝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http://youtu.be/M66OxAuwITg台南新樓醫院家醫科蔡悅琪醫師為了能直接溝通了解聽障朋友的病情,特別在每週二上午及夜間提供手語門診。希望透過手語和聽障朋友直接溝通,給予聽障朋友正確迅速的醫療處置。

海倫凱勒曾說:「若我能選擇恢復視力或聽力,我願意能聽得見;因為看不見使我與事物隔絕,但聽不見使我與人隔絕」。

二十幾年前,醫師在馬偕醫院服務時,有一位聽障病人,她希望醫師將來可以幫助更多的聽障病人,所以每星期一晚間會教她手語,去年四月醫師來到新樓醫院服務,有一次在門診遇到了一位聽障病人,她由兒子請假陪同來看病,因為她的不舒服必須經過手語傳達給兒子,再透過兒子翻譯給醫師;當醫師看著她比完手語,對她也回以手語後,病人發現居然可以直接醫師溝通,那種又驚訝又高興的表情,令醫師永難忘懷。當然以後,該病人的兒子也不必再請假陪伴她看診了。

醫師從基督教長老會的歷史中得知長老教會在台湾拓荒時期有三大柱石:馬雅各醫師(James Laidlaw Maxwell)、甘為霖牧師(Rev. Willian Campbell D.D.)和馬偕牧師( Rev. George Leslie Mackay)1865年英國長老教會派遣馬雅各醫師在台南設立看西街醫館(今新樓醫院前身),甘為霖牧師於1871年抵達台灣,是南部台灣教會第二任宣教師,他最大的貢獻不僅在宣教事工,1915年更創立盲啞學校。1872年加拿大長老教會馬偕牧師在淡水創立的偕醫館(今馬偕醫院前身),分別奠定南、北台灣的宣教體系。她何其有幸,能同時服務於馬偕醫院與新樓醫院,也憶起當年聽障病人對她的期許,雖然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是,希望還有可以付出的地方。於是,去年八月,透過網路搜尋、朋友的引薦等,自告奮勇的找到一位手語老師蔡姈燕姊妹,說明了原委,請她來幫醫師複習手語醫師也列出看診時會運用到的醫學名詞,一一的請教她、努力學習。

許多人會以為,只要透過筆談,就可以和聽障人士溝通;但因為個別的筆談能力差異很大,且筆談既費力又費時,導致生活溝通上許多不便。一知半解的情況更經常發生在聽障者就醫時與醫護人員的溝通中,甚或有些醫護人員的龍飛鳳舞筆跡,讓聽障者一頭霧水的離開醫院。故,聽過發生病情誤解或加重病情的憾事。雖然也有聽障朋友就醫時,會由手譯員陪同,但萬一遇到個人隱私的相關病痛,手譯員跟著病人全程翻譯就很尷尬。遇到某些醫學專有名詞時,對手譯員也是一大考驗。

醫師手語能力漸漸恢復之際,今年二月起決定在新樓醫院每週二的看診(上午及夜間),提供手語看診服務聽障朋友。希望透過手語和聽障病人直接溝通,給予聽障朋友適當之醫療處置。遇到幾個例子:

A先生說:他去某醫院看病,一直比他的喉嚨痛,幾個月後醫師才會意過來,結果已是食道癌

不能開刀

B女士看診時,我發現她吃的血壓藥來自兩間醫院,重複的用藥,所幸沒有大礙,如今已經

減半

C先生不知道他的甲狀腺腫大需要定期追蹤

D女士說:「我最怕去醫院,最大的願望就是不要生病,平時有毛病時,自己能忍就忍。」結

果,延誤病情

E小姐說:「每次去醫院看病,别人花一個小時,我起碼要花三倍的時間。從詢問台、掛號、

排隊到進入診間與醫師溝流、領藥,每一個環節都讓我感覺到自己的與眾不同,讓我身、

心都痛苦。」

新樓醫院(Sin Lau Hospital)的立院精神是服侍(Service)、愛心(Love)和希望(Hope),家醫科蔡悅琪醫師,除了提供手語門診服務,更為了能提供聽障朋友一個友善的就醫環境,於今年一月發起院內手語社,招募院內有志於服務聽障朋友的醫護人員,一起學習手語,希望各個部門都有懂手語的同工。她親自當社長,並聘請蔡姈燕老師指導。目前約有16位醫護人員,每週一中午努力學習中。

「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希伯來書十三章2節)」雖然我們的能力有限。不要問「我能不能?」,而是要常問「我願不願意?」。

希望新樓醫院的手語門診能拋磚引玉。關懷聽障朋友,讓我們大家一起來。

 

台長: 蔡永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