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6-20 20:19:17| 人氣1,0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成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黃基彰-老人衰弱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http://youtu.be/R7GvgO1QbpI「老人衰弱症(frailty)」在近幾年已成為老年醫學的熱門研究議題。在過去,許多學者都曾經試著用不同的定義去解釋,包含活動力、肌力、營養、認知、身體活動力、共病等等都經常被使用。然而 2000 年以後,John Hopkins Dr. Fried 研究團隊,藉由一個大型的世代心血管健康研究,重新解釋衰弱症的臨床意義,嘗試由五項臨床表徵重新界定 frailty,並將其與共病或失能區別,該研究結果獲得廣大的迴響。在該研究中首先提出五項衰弱臨床表徵- 無預期的明顯體重減輕、疲憊感、肌力下降、行走速度變慢、及低身體活動量,用以偵測患有衰弱症的老人。以上 5 項指標中,符合 3 項以上者歸為衰弱組;符合 1~2 項者歸為衰弱前期組 ( pre-frail );符合 0 項者則歸為非衰弱組 ( non-frail )。至今,有關老人衰弱症的修正定義、分級、篩檢、病理機制、危險因子、預後等等之研究探討與討論,已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
  老年衰弱症目前被視為是老年症後群(geriatric syndrome)的一環,是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造成身體恢復及儲備能力降低、抵抗外在壓力或內生性疾病能力下降,以及維持體內衡定能力變差等,進而出現臨床功能表徵及不良健康結果的呈現。在臨床上,常常可以觀察到這些患者有活動力降低、體重減輕、疲倦、食慾下降、肌肉減少、骨質流失、步態與平衡功能異常,有時也甚至出現認知功能的退步。而這種衰弱現象不一定是疾病引起,許多內在因子(如生理、心理及慢性疾病­)和外在因子(社會、經濟環境)都會彼此產生影響而導致老年衰弱症。然而,在過去的研究發現,一旦患者出現了衰弱症,在臨床上會較難回復到之前的健康狀況,只有在衰弱症前期是比較有機會回復健康的。因此,故若可以及早偵測出有這類變化的老人,給予適當介入並修正或治療其危險因子,可阻止後續疾病或失能狀況。

    在衰弱症處理方面,要先針對所有潛在可治療的次發性病因,例如心衰竭、糖尿病變、慢性肺病變、貧血、甲狀腺病變(尤其是甲狀腺功能低下)、癌症、感染症、腸胃道或肝膽疾病等先評估處理。其次評估個案在臨床用藥上,是否有藥物的多重交互影響或是副作用等造成的虛弱無力。在治療上,適當的營養補充及運動是被公認最有效的介入。適當的運動(有氧運動、伸展運動和抗阻力運動)可以幫助年長者維持步態平穩,保持肌力並維持骨質密度,減少跌倒所帶來的失能。營養部份則要根據年長著日常活動情形及是否有慢性疾病給與調整。至於其它物質的補充包含睪固酮、生長激素、維他命D等等,則是要視情況而定,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好處。

    衰弱症對老年族群的生理、心理及社交經濟影響是很大的,臨床醫師及老年患者對於這樣的議題應有一定的認知,尤其在面臨相關症狀能了解如何去做完整的評估與分析(老年周全性評估),如此一來,才能在衰弱症的黃金治療時間去介入,減少老人家太早邁入失能狀態或死亡。

台長: 蔡永源
人氣(1,03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醫療 |
此分類下一篇:台南新樓醫院舉辦『無菸檳社區掃街宣導活動』
此分類上一篇:成大醫院急診公共藝術「歌詠生命」揭幕 雙重愛心守護生命之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