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2-03 10:50:15| 人氣6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聞分析-拚放寬 壽險業要搏得社會認同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5年01月16日 04:10

壽險業者爭取調整不動產管理項目

 

鎖了壽險業2年多的2.875%緊箍咒今年是否能打開?關鍵就在社會觀感、壽險業對國內貢獻度,壽險公會提的方案,除要能說服金管會,也要能說服社會上認為壽險資金「炒地、炒房」的聲音,更重要的是要在其他方面對國內經濟、社會及金融市場有一定貢獻才能換取必要開放。

壽險業在2011、2012年兩年間各買了1,000多億元的不動產,有人是大買大台北地區整棟的大樓,有人則是在各市鎮買素地,而國內房價也在當時逐步攀上高峰,政府感受到不吃不喝30年也買不到房子民眾的怨氣,開始降溫不動產,限縮銀行房貸、不動產相關授信,壽險業大買樓、大買地的行為,也自然受到注意。

據保險法,保險公司可運用資金30%以內可以投資不動產,代表這本來就是保險業合法、可投資的項目,但依據壽險的行業特質,投資應該是具有穩定收入來源、具可變現性的資產,才能因應對保戶長期的承諾,所以有公司專買大樓出租,每年租金收益3~5%以上,後來隨台北市的大樓愈來愈貴,租金收益就降到2%左右,但業者認為台北的租金比香港仍便宜許多,未來不僅租金看漲、大樓價值也看漲,現在精華區商辦未來絕對可增值。

也有壽險公司專門買素地,開發大樓或住宅,大約都要5年左右開發、出售才能回本,有公司在開發期即被迫年年增資,但一進入不動產回收期,財務指標立即三級跳,因此壽險業者主張不動產是好的投資標的,可確保對保戶的承諾,因此不應太多設限。

可是社會上有股聲音,指壽險資金來自保戶,卻去炒高樓價、房價,造成保戶買不起房子。要說服這種質疑,壽險業者必須對台灣作出更多承諾及貢獻,如多在台灣交易、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投入公共建設、養老事業及公益,讓大家看見壽險資金取之於保戶、用之於保戶,金管會也才有立場對壽險投資不動產進一步開放。

 

 

時報資訊股份有限公司logo

台長: 水白
人氣(610)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財經 |
此分類下一篇:企業提三憂慮 小英回三承諾
此分類上一篇:國內金融機構 瑞士曝險1,666億元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