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幾周,曾經讓北京當局十分自豪、作為中國大陸飛躍進步標誌性工程的京滬鐵路,通車不過半月,即不斷發生事故,溫州動車追撞更造成極重大死傷,加上雲南新平公路建成第二天就坍塌,福建武夷山公館斜拉大橋坍塌、杭州錢江三橋輔橋主橋車道部分橋面塌落,高頻率發生的交通安全事故,究竟意味著什麼?大陸網民有這麼一說:「中國,請停下你飛奔的腳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靈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顯然,中國大陸在歷經一段高速發展之後,已面臨整體失衡三大問題。
第一在發展心態上:中國自晚清以來的落後,當年有識之士都在盲目地向西方找「藥方」,這裡包含兩種心態:一是求方法,大家比較熟悉的民主與科學;另一是求速度,孫中山說要「迎頭趕上,並駕齊驅」,毛澤東說要「鼓足幹勁,力爭上游」、超英趕美。如今在方法上,堅持社會主義民主、科學發展觀,大抵確定,「速度」也一直是中國人隱性的目標和願望。1990年代實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後,中國爆發出巨大的能量,不斷高速發展,轉眼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外匯儲備國。趕超的心態,自然而然驅動各行各業拚建設,硬體建設容易顯現趕超的成就,大陸從官員到百姓無不以自己的城市「一天一個樣,五年大變樣」而自豪,於是越超越快,超英趕美後,就互相攀比,最後就只剩下形式和表象。
中國大陸興建高速公路、建設高鐵,莫不拚速度,高鐵動車也以創造世界最快速度為目標。在「趕超」心態下只有超快的硬體,卻沒有效率的管理文化,「快」就和「急就章」與「馬虎文化」相結合,這樣的結合必然會出事。
第二是體制上:國家體制原本必有自己的土壤和條件,無所謂好壞,中國大陸的官僚體制原本是配合計畫經濟體制運作,轉入市場經濟體制之後,原有的體制仍有其優勢,但也有致命的缺點,其優勢在於大陸自己常說的「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然而其缺點有三,一是黨政系統每每習慣以「運動」方式實現政策目標,形塑氛圍,一轟而上,成就集體,忽視個人,結果必然招致民怨;二是權力集中,容易只為目的,漠視過程,而漠視過程就是漠視規範,輕忽規章,辦事、用人不依法行政,可以是成事,也可以敗事,但不論如何,都給人一種不確定感;三是沒有外力的監督,政府在市場中球員兼裁判。
以交通為例,從設計、施工到驗收都是交通主管官署,所以一遇問題究竟是設計瑕疵,或施工不良,或監工不嚴,或驗收馬虎,每個環節都可以推委卸責,縱使內部真正查有結果,也會官官相護,大事化小。更不用說天天爆發的貪腐官吏,這都是缺乏外力監督的結果,改革開放以來,從中央到地方交通部門官員,下台丟官比例是各部門中最高,都與體制有關。綜合來看中共現行的體制,可能有利於興利,而拙於防弊,難以除弊,是以若不能夠合理制約權限,明確黨政分工,合理分權,完善監督,未來的事故仍難以避免。
第三是資訊權力化問題:在中國大陸的政治體系中,資訊媒體的角色是官方的喉舌,其主要的功能是宣傳,所以長期以來,中共總是將資訊提供視為幹部的權力,是身分的象徵。改革開放之後,在經濟資訊方面相對開放,SARS事件之後,略有調整,然在新世紀資訊科技衝擊之下,小眾媒體的瞬間大量傳播,才迫使中共的新聞媒體不得不進行有限改革,官媒也開始出現真正的新聞,出現若干批判之聲。不過中共中央宣傳部和許多的部門、單位並不習慣,例如當今中共的各部門都設有發言人,然而,我們很少看到他們發揮什麼功能,以近日溫州大撞車而言,我們沒有看到鐵道部發言人,及時地、主動地告知外界全部的經過,我們沒有看到大陸媒體進行長時間的現場報導;反而聽到中宣部要求大陸媒體冷處理大撞車的新聞,最近中共官媒更是借英國媒體大亨梅鐸集團下,《世界新聞報》掀起的「電話竊聽風暴」,諷刺西方媒體對「新聞自由」之濫用,更是說明中共對資訊媒體的心態未變。
事實上,今日的大陸一方面給人一種發展的活力感,另一方面整個社會幾乎是每日每時不斷爆發事端,給人一種強烈的不安感,類似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所描寫「黑暗與光明」並存的社會。如果中國大陸的發展被證明如同大陸的高鐵、動車只是「大幹快上」的形象工程,則體制的僵化和資訊的專制,終將使中國大陸無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則中國大陸只能困鎖在「大」國之列,徘徊在強國之外,甚或連「大」國也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