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11 16:15:57| 人氣1,5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德國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面積:為357020.22平方公里(1999年12月)。
人口:8231萬(2006年底).
行政區劃:分為聯邦、州、地區三級,共有16個州,14808個地區。

  德國位於中歐西部,與9個國家相鄰,北瀕北海和波羅的海,南部為高原山地,中部為丘陵和中等山地,北部為冰磧平原,河流主要有多瑙河、萊茵河、易北河和威悉河。湖泊眾多,較大的有博登湖、基姆湖等。德國總面積為358970萬平方公里,人口8209萬,絕大多數為德意誌人,有少數丹麥人、吉蔔賽人等,大多數人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通用德語、英語和法語使用得也較為廣泛,首都柏林有著急促的都市步調,慕尼黑是歐洲最迷人的城市之一,人們的旅遊路線:由維爾茨堡南至菲森的“羅曼蒂克大道”和從哈瑙到不來梅的“童話大道”。不論是風華絕世的國際大都會,神秘的阿爾卑斯林區、海湖畔度假勝地、或是具歷史風格的地區,在在散發無可言喻的魅力。加上千年古老的歷史,在每個大城小鎮留下教堂、中古城堡等,十分的古色古香。最有名的食物不外是德國香腸、麵包和啤酒。據估計德國香腸的種類超過1500種,連麵包都有300種以上的選擇,對於以米食為主的中國人而言,這未免有點不太可思議。啤酒可是德國人的主要飲料,無論是淡啤、黑啤酒或特淡巴伐利亞啤酒等,每種啤酒嘗一杯,足夠醉個好久!  

  德國風景圖

  西元前境內就居住著日耳曼人。西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10世紀形成德意誌早期封建國家。13世紀中期走向封建割據。18世紀初奧地利和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誌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於1866年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誌聯邦,1871年統一的德意誌帝國建立。該帝國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因戰敗而宣告崩潰。1919年2月德意誌建立魏瑪共和國。1933年希特勒上臺實行獨裁統治。 德國於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占領,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占領區。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占領區合併。翌年5月23日,合併後的西部占領區成立了德意誌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誌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

  德國風景圖

  德國作為一個地理單元在歷史上曾經幾經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個世紀的四十年代末,當時德國分裂為東德(德意誌民主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G)、西德(德意誌聯邦共和國,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兩個國家。並於1990年10月3日再次統一。

  德國風景圖

  德意誌民族的產生是一個延續了許多世紀的過程。一般認為,德國歷史開始於西元919年。在這一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東法蘭克王國王位,建立了德意誌王國。亨利一世的兒子鄂圖一世繼承王位後為了取得所謂上帝授予的皇權,於西元962年強迫教皇約翰十世在羅馬給他加冕,稱為“羅馬皇帝”,德意誌王國便稱為“德意誌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史稱“德意誌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始終不是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隨著地方封建勢力日益強大,皇帝的權力便不斷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國。在這四分五裂的帝國中,最大的兩個邦國是普魯士和奧地利。

  德國風景圖

  在17-18世紀時,它們都發展成為當時歐洲大陸的強國。19世紀初,當拿破侖占領德意誌時,取消了德意誌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有名無實的神聖羅馬帝國就不復存在了。19世紀後半期,普魯士透過三次王朝戰爭,實現了德國在普魯士控制下的統一。1864年對丹麥戰爭後,普魯士和奧地利迫使丹麥割讓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地區。在1866年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戰爭中,奧地利敗北,於是奧地利不得不脫離德意誌邦聯。德意誌邦聯解體後,代之而起的是包括美因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內的、由普魯士主導的北德邦聯。普魯士在1870年爆發的普法戰爭中擊敗法國,翌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誌皇帝,是為“德意誌第二帝國”,這是德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統一。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的失敗和德意誌帝國的瓦解而告終。戰爭也導致德國第一次建立了聯邦共和國,史稱“魏瑪共和國”。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宣告了魏瑪共和國的終結。這個由希特勒統治的法西斯德國號稱“德意誌第三帝國”。1939年3月法西斯德國軍隊開進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軍進軍波蘭,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次世界大戰共有61個國家參與,死亡5000多萬人,使世界陷入一片黑暗。1945年5月8日,德國在投降書上簽字。

  德國風景圖

  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戰敗,根據波茨坦會議(Potsdam Conference)中英、美、法、蘇四國的協議,決定在德國戰敗後將其一分為四分別由四個戰勝國占領,並且合組一個最高管理單位盟國管制理事會(Allied Control Council,ACC)來治理德國事務。但由於理念上的差異,在戰後以美國為主的西方陣營與以蘇聯為主的共產陣營逐漸疏遠,1948年3月時,美國、英國、法國三國在倫敦舉行會議,初步決議要將三國所分別管理的德國領土合併,組成一個德國西部的政權,針對這點蘇聯方面作出反制,首先是退出ACC,並進而宣佈著手設立一個東德政權的計劃。

      德國風景圖

  但直接導致東西德分離的導火線,則是發生在1948年6月20日,西方占領區境內的貨幣重整計劃。當時西方三國占領區內原本分別發行的貨幣進行了整合的動作,但卻排除蘇聯占領區,發行了所謂的西德馬克,而蘇聯占領區也在短短三日後發行了東德馬克,儼然象征東西德正式分離。東西德分離後,東德方面曾在1948年中開始,對使用西德馬克的西柏林地區進行封鎖,為期11個月,希望透過此舉達到完全控制整個柏林地區的目的,但卻在西方國家持續以空運方式所進行的柏林空運之支援下沒有實現。在柏林封鎖解除(1949年5月12日)後沒多久的5月23日,西德(德意誌聯邦共和國)宣佈正式成立。而東德方面也在同年的10月7日宣佈正式成立以德意誌社會主義統一黨(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SED)一黨專政的社會主義共和政體。

  德國風景圖

  相對於英美法占領區所組成的西德加入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NATO),東德則是加入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組織--華約組織。1989年民主德國局勢發生了急劇變化。自同年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聯邦德國。10月初,許多城市相繼爆發了規模不等的示威遊行,要求放寬出國旅行和新間媒介的限制等。10月18日,民主德國總統昂納克宣佈辭職。11月9日,“柏林墻”開放。11月28日,聯邦德國總理科爾提出關於兩個德國實現統一的十點計劃。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國總理莫德羅首次訪問聯邦德國。3月18日,民主德國人民議會實行自由選舉,德梅齊埃任總理後,兩德統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兩德在波恩簽署關於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8月31日,雙方又在柏林簽署兩德統一條約。9月24日,民主德國國家人民軍正式退出華約組織。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民主德國的憲法、人民議院、政府自動取消,原14個專區為適應聯邦德國建制改為5個州,併入了聯邦德國,分裂40多年的兩個德國重新統一。以德意誌聯邦共和國(Bundasrepublik Deutschland,BDR)為存續單位,東德遂成為一個不再存在的國家。

  德國風景圖

  1970年的一個蕭瑟冬日,剛剛上任的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來到了波蘭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二戰中,波蘭有250萬猶太人在集中營裏飽經痛苦、絕望的折磨,最終無助地死去。在冰涼的風中,勃蘭特一步步走到死難者的墓碑前,在全世界的註視下,這位二戰中反納粹的英勇鬥士,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震驚不已的動作:他跪倒在地。一位記者寫道:“不必這樣做的他,替所有必須跪而沒有跪的人跪下了。” 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意誌。二戰後,聯邦德國開始陸續向遭受德國法西斯迫害的受害者及其遺屬支付鉅額賠款,教育部門則將法西斯暴行列為歷史教科書的中心內容,強調“關鍵的任務是教育下一代”,要“將防止歷史悲劇重演的職責視為己任”。 
  勇於承擔歷史責任的德國回到了歐洲的懷抱,也回到了世界舞臺。 

  德國風景圖

  1945年,納粹德國投降後,根據二戰時盟國的有關協定,柏林被蘇美英法四國分區占領,東柏林為蘇聯占領,西柏林為美英法共同占領。1948年,東西柏林正式分裂。1948年6月至1949年5月,蘇聯從水陸兩路封鎖西柏林,後解除封鎖。1949年,德意誌民主共和國成立,東柏林成為民主德國的首都。但西柏林實際上依然為美英法三國共同控制,雖然聯邦德國基本法和西柏林憲法規定西柏林隸屬於聯邦德國的一個州,但是,西方三國認為該規定同柏林的現實地位不符,宣佈該條款暫不生效,但認為西柏林與聯邦德國間有著“特殊關系”,同意西柏林在司法、經濟、財政、貨幣和社會制度方面同聯邦德國一體化。1961年,為阻隔東德人遷往西德,東德政府在東柏林自己的一側修建了聞名的柏林墻,直至柏林墻倒塌,東德合併到西德。1990年10月3日,勃蘭登堡門上的和平女神又一次見證了國家命運,分裂了41年的德國再次統一。這一天,被確定為德國的國慶日。

 

 

資料來源: 同程旅遊網

台長: 水白
人氣(1,520)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海外旅遊 |
此分類下一篇:德國旅遊(一)
此分類上一篇:印度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