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天上午專車前往最後一站四川峨眉山,下午抵達山下,還要坐一大段長又陡的纜車到山頂上,住宿金頂大酒店。
峨眉山是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普賢菩薩的道場,位於四川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邊緣的峨眉境內,距成都約一百六十公里,在峨眉山市西南七公里處。高出五嶽,秀甲天下。在中國的遊覽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說是最高的一個,主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次峰金頂海拔3075米,三峰千佛頂海拔3046米。山體南北方向延伸,綿延23公里,面積115平方公里。長久以來,峨眉山以其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神話般的佛教勝跡而聞名於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麗。其山脈綿亙曲折、千岩萬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稱。
峨眉山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總稱。山勢逶迤,大峨和二峨兩山遠望宛若秀眉一對, “如螓首峨眉,細而長,美而艷”而得名。人們通常說的峨眉山大多指的是大峨山,山體有古生代花崗岩、變質岩構成,頂部有大面積玄武岩覆蓋。峨眉山介於大涼山和邛郲山之間,地質上屬於“峨眉斷塊帶”,懸崖峭壁很多。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裏,山體經風化、剝蝕、冰川、流水等自然力的雕塑,才逐漸演變成今日峰巒奇絕、千姿百態的名山。
由於山上山下氣溫懸殊較大,從山下到山頂氣溫相差約15°C。這種自然環境為各種植物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山上共有3000多種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樹種。茂密的山林,多樣的樹種,到處都是翠綠、碧綠、墨綠的樹葉,使山埋藏在厚厚的綠葉之中。隨著季節的變化和山勢的不同,加上古木參天,流泉飛瀑,以及陰、晴、風、雨、雲、霧、霜、雪的喧染,使峨眉山的景色更加清幽,風景獨秀。
第十一天早上峨眉山正下過雪,氣溫約在零下十度內,到處白茫茫景色,蔚為奇觀。搭乘的中型巴士防滑,車輪要綁鐵鏈才能上山。峨眉山主要景點─金頂:海拔3075米,是峨眉遊山的終點,由洗象池上行5公里,經過登金頂最長最後的一道有2380餘石級的險坡——七里坡,再經接引殿即至。金頂上有正殿,古名華藏寺。華藏寺始建於晉漢時期,當時,稱普光殿,後改名為元相殿,又稱“銅殿”。因其殿頂鎏金,瓦、柱、門、窗皆為銅中摻金建造,在陽光下金光閃閃而得名“金頂”。華藏寺側為臥雲庵,庵左為睹光臺。華藏寺後是斷岩720米,峭絕如削,這裡遙對西康雪山,下臨3000多米的深壑。立於其上,但見雲霧浮沉,深不可測,令人怵目驚心。登臨金頂,不能不看“金頂四奇”而欣賞“四奇”的最佳觀賞點在臥雲庵左側的睹光臺。
峨嵋山古蹟名勝: 報國寺-報國寺古稱會宗堂﹐為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明光道人主建﹐原址與伏虎寺隔溪相對。寺中供奉普賢、廣成和楚狂﹐取三教會宗之義﹐故名會宗堂。清順治年間﹐聞達和尚重建﹐遷到大光明山麓﹐即今址。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始改今名。現寺門匾額“報國寺”三字﹐就是康熙皇帝禦題﹐大臣王藩手書的。報國寺佔地面積60餘畝﹐建築面積5600多平方米。殿宇結構自然﹐雄渾大方﹐入山門﹐依次是彌勒殿、大雄寶殿、七佛殿和藏經樓﹐殿堂倚山因勢﹐一殿高出一殿﹐掩映在翠竹古楠之間。建築為框架式結構﹐庭院式布局。殿堂兩側有僧寮客舍﹐周圍環繞著吟翠樓、待月山房、花影亭、七香軒等庭院園林建築﹐布局嚴謹。
峨嵋山聖壽萬年寺: 磚殿五塔。無梁磚殿和普賢騎象銅像是萬年寺最具特色的建築和塑像。磚殿是一座穹隆圓頂的方形建築。方形每邊長15.6米﹐以磚砌牆。該殿除大門以木而製外﹐並無梁、柱、棟、方﹐故稱無梁殿﹐亦稱磚殿。磚殿外面牆上飾以鬥拱、垂柱、橫眉、窗根﹐殿頂豎立著五座白塔和四隻吉祥獸﹐大門上有“聖壽萬年寺”五個傅金大字。遠遠望去﹐別具一格﹐風格新異﹐為我國佛教建築的珍品﹐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蹟。原殿內四壁的橫臺山﹐曾供有鐵佛三千(影指普賢菩薩的三千弟子)﹐金人十二﹐羅漢五百。但現僅存鐵像三百餘。殿內頂部畫有四個彩色仙女﹐懷抱琵琶、箜篌、蘆笙、笛子﹐衣帶飄舞﹐十分生動。殿內正中是一座銅鑄普賢騎象像。象色白、腹空﹐四足分踏三尺蓮座﹐四體有力﹐古樸雄渾﹐雙目炯炯﹐栩栩如生。象背普賢坐蓮臺﹐體態豐潤﹐衣紋線條流暢﹐花冠雕刻精致﹐手執如意﹐表情肅穆莊嚴。普賢、蓮臺、白像比例勻稱﹐質感真切。全像通高7.35米﹐其中白象3.3米﹐象背上蓮臺加普賢4.05米﹐總體重62噸。此銅像為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宋太宗命張仁讚在成都分部鑄造﹐然後運到峨眉山焊接而成﹐距今已千年餘。
行程到此已經是下午4: 00多鐘了,利用一點時間趕往附近之樂山,在江中觀望聞名的“樂山大佛”,返回成都宿同一酒店。
第十二天上午參觀瀏覽成都市容,下午在成都雙流機場搭機〈港龍航空〉飛往香港轉機〈港龍航空〉,晚上6:10起飛於7:50安抵桃園機場,此次四大佛教名山朝聖之舉,順利圓滿! 〈全文完〉
附記:四大佛教名山有關地理人文歷史部份資料參用華夏經緯網提供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國外旅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