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FROM 6/22 (一)澳門日報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09-06/22/content_332637.htm
院士:中國地大物“薄”
【中新社寧波二十一日電】“都說中國地大物博,我認為‘地大’屬實,‘物博’應是‘物薄’。”中國工程院院士魏復盛今天在此間表示,中國地大但物很“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矛盾日益突出,“三高一低”發展模式需改成“三低一高”。
資源短缺須降低能耗
魏復盛首先回顧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四個階段。他說,從二○○○年起,中國進入重化工時代,電力、鋼鐵、機械、汽車等行業蓬勃興起,因此,能源消耗量較大。“現在,我們消費的煤炭、鋼鐵、鋁、水泥、玻璃等均佔到世界消費總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其中,水泥接近一半。”
“長期以來,都說中國地大物博,不會為資源發愁,我不認同。”魏復盛介紹,中國國土上生活着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但耕地面積佔世界百分之七,淡水資源佔百分之六,木材為百分之二點五,石油為百分之二,天然氣僅僅是百分之○點八。“中國確實地大,但物不博,並且很‘薄’。”
資源相對短缺,並沒提醒國人在開發利用過程中格外珍惜。我國生產單位產品的能耗遠遠高於發達國家,甚至比部分發展中國家還要高,如電力、鋼鐵、有色、石化、紡織、造紙等單位產品能耗均比國際先進水準高出百分之三十以上。“據估計,我國目前節能的潛力為六億噸標煤。”魏復盛表示。
三高一低變三低一高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經濟的增長方式是粗放型。”魏復盛說,高投入、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發展模式曾被奉為“圭臬”。以不變價計算GDP增長十倍,礦產資源消耗卻要增長四十倍,經濟發展與環境的矛盾對立日益明顯。
過去的發展口號是“實現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一味地追求高速度。“現在,我們的口號應是又好又快,重點在好。”魏復盛表示,要實現“好”的目標,必須採用低投入、低物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三低一高”的發展模式,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好一句地大物"薄"
很貼切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應該並進的
若沒有這個覺悟,遲早要還債給環境
到時就不是你一年有多少GDP可以付得起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