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青春期的詩」
這本書給了我極大的衝擊,還因此投了稿,承蒙評審委員的厚愛及肯定,也得了獎。
我先分享此書書訊,再分享我個人的觀點,以及對我的衝擊與共鳴。
此書書訊:
「你不能害怕你不相信的東西。」只有幼稚的人,才能改變這個世界。因為他們幼稚到,完全不懂得害怕。
不想長大嗎?不想成為朋友們正在成為的那些大人嗎?
現在,我們要對十年後的自己投下一張信任票。絕對……絕對不要成為我們看不起的那種大人。
於是,我們在學校後面大樹下挖了一個洞。
各自將我們的夢想寫在紙上,封印在登山水壺裡,將覆蓋在上的土踏實。
隔天畢業典禮,十年如滄海一聲屁過去。
沒人記得那個洞。
但女神于筱薇這場無與倫比的美麗婚禮,一把鐵鏟,一聲槍響,其妙地將我們召喚回集體打手槍的夜晚。
我們都忘了當年到底寫了什麼,藏在那個約定的洞中。
但我們決定,不管這些夢想多麼困難奇怪,所有人都要努力幫對方完成……
---
許多人,總是埋怨著大人對自己所做的種種,與大人之間,總有一條深刻且格格不入的溝。
但可有人想過,從發現的當下,就要開始改變自己,規畫未來,別讓自己成為自己所討厭的「那種大人」?
聽起來雖荒唐且幼稚,但這卻是值得我們奮鬥和挑戰的一件事。
首先,先要保有一顆赤子之心,也許會讓人覺得幼稚。
但那些這麼覺得的人,很顯然的就是我們所討厭的「那種大人」。
盲目、一味的自以為及狂傲自大,並不是一個成熟穩重的「好大人」。
這樣區分或許有些牽強,但事實就是如此,從大人口中說出令人驚訝、或者是令人無法接受的那些話,
他們心裡真的是這麼想的嗎?
若不是,何必戴上這層面具,讓人討厭呢?
大家都希望長大,都希望成為大人,但不希望成為自己所討厭的那種大人。
九把刀將這種矛盾心態具體化、顛倒化─「我不想長大」。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他們暗自結盟挑戰,要挑戰自己的未來,將信任留給未來的自己,
因為他們了解為了不要成為他們所討厭的那種大人,唯一的一條路,就是開始改變,開始立約,
這是一項極度困難的事,畢竟,要與無可違抗的時間磨砂膏抗衡,除了對抗時間,
還要對抗自己經年累月一點一滴形成的「大人劣根性」。
一群看似少根筋的問題學生,心思及參透感卻異於他人,難人可貴的,是他們「不向命運低頭」這件事情。
刀大及其朋友們,雖然終究無可奈何的成為了大人,但這後青春期至成為大人之間的這段旅程,
他們發生了許多事,足夠挑戰「大人」的刻板印象。
九把刀及其朋友們,為了將事情做得更徹底化,決定做了「封印」儀式,
將各自未來的夢想及未來自己要成為的那種人寫在紙上,並且封印起來,不管這些夢想是多麼的不切實際、
甚至是可笑,都要盡全力的幫助對方完成,這樣的方式,
用來對抗時間及經年累月累積下來無可改變又可怕的劣根,威力確實比「孤軍奮戰」的力量來的大多。
雖然一切像是在掌握之中,但無情的歲月,會迷失你的心智,只要你一個不注意、
沉淪於現實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而後你當初的承諾,當初的期許,當初的夢想將會毀於一旦。
當你發現時,往往只能唉聲嘆氣,並且不知不覺中成為自己心目中所討厭的「那種大人」。
在當年,刀大及朋友們所許下的願望及封印儀式,就是毀於這無情的「歲月」。
「封印儀式」後過了數年,在大家聚在一起的前一刻,沒有人記得當初正值青春期所做的那些瘋狂的事,
大家正毫無防備心的走向「大人」這條不歸路。
當有人提起當年所覺得「酷斃了」的那些事情時,卻有人冷冷的覺得愚蠢極了,
甚至忘了自己曾經對現在的自己所許下的承諾,這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啊,這麼做,等於是在背叛自己!
這時讓我想起濱崎步的歌─「Rule規則」中的幾段歌詞:
「別人決定的規則,毫無存在的必要,因為我們自己就是規則,絕不妥協絕不讓步」及
「老套無聊的規則,並不想被迫遵守,徹底破壞規則,就先從你我開始」。
要成為怎麼樣的一個人,決定權及改變的權力都操之在我,若你不替自己去掙求,
那你只好成為那個你所不能接受的那種大人,濱崎步與九把刀一樣,雖是大人了卻仍保有珍貴的赤子之心,
前者亦經常在雜誌訪問及歌詞中探討─「希望能盡快成為大人!」及
「我為何要成為大人?」的那種矛盾心態,這的確值得探討。
每個人的生長背景及對自我的要求都不盡相同,但要如何讓未來的自己成為自身心目中的一百分,
是需要浪漫、幼稚、想像力及智慧的,同時,「堅強的意志力」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若擁有這些要素,能持續的隨時提醒自己及與歲月抗衡,相信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成為自己心目中所討厭的
「那種大人」。
希望已經觀覽我的文章的人,能夠想想:
1.若你正處於青少年及大人之間的尷尬階段,現在發現還不晚,「後青春期」將會是你翻身的機會,
但該如何做到呢?
2.每個人的經歷都不盡相同,但共同具備的,就是那顆赤子之心,那該從何做起,
才不至於成為自己心目中所討厭的那種大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