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20 20:06:45| 人氣22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好書推薦-台灣寶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http://blog.roodo.com/chensumi/archives/4546783.html

這是米果姐的新書,寫的是一些懷舊的記憶和老東西,已經出版一段時間了,有興趣的朋友就交觀一下吧!

我是在博客來訂的書,從7-11領回家時,無視於床邊那兩本還沒看完的書,一翻開後就停不下來。

讓我最有感覺的兩篇文應該都是在第一部吧!這兩篇讓我看到眼淚停不住,內容講的分別是大灶和便當,事實上,以這兩個物品為主題的文章,我在舊新聞台就已經寫過了,舊台已經關閉不會重新開張,但我可以大略寫一下這兩樣對我的意義。

一灶爐火情

(這是舊台的標題,老實說,我是一個不怎麼會想標題的人,但想到這個標題讓我小小得意一下,因為我覺得這標題挺讚的。)

起因是三立台灣台的某個節目,外景主持人訪問一家包子店,當那位頭髮銀白的阿婆掀開大灶上的蒸籠,冒出的熱氣白煙讓我模糊了視線,我想起了已經不在的阿嬤,當時,阿嬤離開我們還不到一年。

我的阿嬤是一個很傳統、很固執的人,什麼樣的假日就非得做什麼樣的應景食物不可,端午節一定要包粽子,中元普渡一定要做芋粿ㄎㄧㄠ ,冬至就一定要搓湯圓,過年了就一定要炊蘿蔔糕、年糕、發糕。

每年到了差不多是農曆12月的26號左右,就是阿嬤開始忙著炊粿的時候了,阿嬤會準備要炊的不同的粿的米,用她的經驗照比例混好,洗好米後浸泡個一晚,隔天阿嬤會要我和她一起用扁擔把米挑去村裡讓人磨成米漿,當時全村只有兩台磨米漿的機器,一台在我姨婆家,另一台是雜貨店的,磨一次大概會意思意思給個幾十塊補貼水電費和工錢,常常一排要排好久,就會跟村子裡其他的阿婆聊聊天。

磨好米漿後,回家就開始要來料理啦!

像芋粿ㄎㄧㄠ和湯圓這一類的糯米製品,米漿磨好後會倒到粿巾,綁好後放在瀝水用的篩子上,上面壓鉆板和大石頭將水份瀝乾,等到壓成固體了才能往下做。

至於蘿蔔糕、年糕、發糕這一類的則不用。

像蘿蔔糕,重口感的人會把白蘿蔔剉簽蒸熟後,和到磨好的米漿裡,不重口感的人在磨米漿時會將蘿蔔和糯米一起磨,調味後再倒到蒸籠去炊,阿嬤用的蒸籠是竹製的(後來有買一個白鐵製的),看起來頗有年代,鋪上粿巾倒入調好味的米漿,在蒸籠邊緣放置4~5個空心的竹管,目的是要讓水鍋裡的水蒸氣跑到上面來,這樣蘿蔔糕在炊的時候受熱才平均,否則,底下可能已經熟了,但上面卻還是糊狀,這樣蘿蔔糕就失敗了。

年糕則是加香蕉油和紅砂糖,調好比例後,一樣在蒸籠裡先鋪上粿巾,然後在鋪上一層透明的玻璃紙,在將調好的米漿倒進蒸籠。

發糕放的是紅砂糖和發粉,阿嬤在村裡雜貨店買到的發粉會有兩小包,我猜可能是蘇打粉之類的東西吧!加到米漿後會冒泡。阿嬤會先在大灶的水鍋上放入有洞的大鐵盤,將炊發糕用的陶碗和瓷杯倒扣在大鐵盤上預熱個10來分鐘,再很快的將陶碗和瓷杯翻正,用ㄅㄨ ㄏㄧㄚ(白鐵製的水瓢)將調好的米漿倒入陶碗或瓷杯中,大約是八分滿,倒的速度要快,一來是因為大水鍋的水蒸氣太燙手,再者是怕最先倒米漿的那幾碗會因來不及蓋上鍋蓋而發得不夠漂亮。

阿嬤在炊粿的時候,我總愛守在灶前說我要顧灶火,哈哈哈~我可是會在大灶生火的,很古早的時候,生火用的是ㄘㄠ ㄧㄣ,是用乾稻草捆成一小綑來充當火種,後來農家在收割後常會將稻草出售,沒有ㄘㄠ ㄧㄣ了,就改用舊報紙,我開始上小學之後,阿公阿嬤會把我的舊課本和作業簿都收集起來,就放在大灶旁的娃娃車裡(那台娃娃車可是我出生時買的),有時沒有舊報紙了,阿嬤會順手就把我寫過的作業簿拿去生火。

至於炊粿添的柴火,種類可就多了。我們在搬到現在住的新家後(說是新家也已經住超過20年了),阿公買了一台碾米機,此後我們家吃的米都是阿公親自碾的,第一次碾米脫的稻殼叫粗糠,粗糠的用處很多,可以灑在田裡當肥料,鋪在菜圃裡可以幫蔬菜保溫,還可以拿來當燃料,從大灶上面那個添柴口放進去,慢慢悶慢慢燒,灶火就成了文火;舊家庭院裡種的龍眼樹,收成後樹枝砍下曬乾,也是柴火的一種;老家前還種了竹子,不再生竹筍之後或是竹子長得過茂密了,就將竹子砍下,用鋸子鋸成一段一段,曬乾後也是柴火;小時候村子裡有傢俱工廠,每天都有刨木頭剩的木屑或薄如紙的木片,或者是鋸木頭剩下的邊邊角角,老闆會將這些對他而言是廢棄物的東西收集成一袋袋,有需要的村民只要講一聲,誰都可以去搬,要多少就搬多少。

通常大灶的旁邊會有一區是堆放這些柴火的,我們家的是用磚頭砌成約一坪大小的空間,取柴火這邊會砌到約大人的腰部這麼高,阿公會把不同的柴火分門別類堆放好,從傢俱工廠搬回來的木屑和木塊就一袋袋整齊的擺在柴火堆旁,要用的時候手一伸就拿得到。

我最喜歡拿著火鉗子將粗糠推到大灶的深處,挪出空間後肆無忌憚的將木屑或粗糠加到滿,或者打開添柴火的小門,用火鉗子將已經快燒完的柴推往燒開水的那口爐,再拿新的柴火添到滿,看到灶裡的爐火燒到超旺,就有一種很滿足的感覺。(從灶底掃出大量的灰燼時,更是有成就感)

但,對阿嬤來說,炊粿是一件神聖的事,粿要炊得好,火侯的控制就很重要,怎容得我在那裡亂搞呢?阿嬤每隔半個小時左右就會來巡火,發現我亂添柴總會唸上半天,還會把才燒了一點點的柴抽出來,告誡我不准再放進去才又去忙別的事,每次阿嬤前腳才走出倉庫(我家的大灶設在倉庫後面),轉個身我又把阿嬤抽出來的柴放進去了。

其實,阿嬤光看屋頂的煙囪也知道我在裡面玩什麼把戲,常常明明灶裡的柴就是滿的,被阿嬤發現了要罵人了,我就是死不承認那是我放的,ㄚ就只有我一個人在大灶前顧火,不是我放的會是誰放的?現在想想,當時說謊還真是不打草稿啊!

我總是會在阿嬤來巡火的時候不斷問阿嬤問題(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轉移阿嬤的注意力,讓她忘記我把柴火添到滿這件事),阿嬤總會扳著臉回說,囡仔人有耳無嘴,給我電電。但我還是愛問東問西。

那天看著電視節目介紹包子店,當阿婆打開鍋蓋的剎那,我彷彿看到那個八九歲大的小女孩,在阿嬤掀開蒸籠鍋蓋時,興奮得在一旁蹦蹦跳跳,或者是踮著腳搶著要看粿炊得如何。我很想念小時候阿嬤炊粿時一掀開鍋蓋那撲鼻而來的香味,蘿蔔糕的蘿蔔味+糯米香、年糕的香蕉油、發糕的砂糖香,那是童年好幸福好幸福的記憶。

阿遜總愛笑我,跟在阿嬤身邊看她做了10幾年的粿,我卻還是不知道怎麼炊粿,就只知道會吃。呵~阿嬤炊的粿真的很好吃,那不是在市場買來的粿比得上的,因為,那裡頭加了阿嬤的愛心,是幸福的滋味。

其實,我家媽媽的粿也炊得很好,但她用的不是糯米磨的米漿,而是用市場買來的糯米粉調的,那味道就是不一樣。

在阿嬤離開前的幾年,阿公也去買了一台磨米漿的機器,想說這樣一來以後阿嬤要吹粿就可以不必再那麼辛苦的挑著米到村裡排隊了,但機器買回來後,阿嬤的身體已經走下坡,那台機器只有拿來試磨過一兩次,在阿嬤走後就塵封在倉庫裡了。

我們家的大灶還在,柴火還有庫存,水桶、蒸籠、鐵盤通通整齊的收在大灶旁的桌子上,很久沒人用了,早已蓋上一層厚厚的灰塵,女主人不在了,再也沒有人會用到它們。

而且,我已經不愛吃粿了,因為我再也吃不到那熟悉的幸福。

便當下次再寫好了,我又在加班了>”< (意思就是動手寫的機率不大,除非我真的閒到長蜘蛛網)

台長: Jacy
人氣(22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憶兒時 |
此分類上一篇:憶兒時之我要來出賣我家爸爸

夏.
這本書,真能挑起回憶!呵…

阿嬤在我們的童年,真是重要人物!
2008-03-09 13:09:08
版主回應
是啊^^
2008-03-10 10:16:2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