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得承認,我從來不是好學生。讀中學的時候,我十分看不起師長們口中的好學生,也許他們也同樣看不起我這種不好不壞的普通人。因此,在成長的階段,我總是在思考,師長口中的好學生是不是代表完美的人?我們的敎育制度,是不是為了把所有人都敎育成“好學生”?
我自小認識的好學生是這樣的:他的成績很好,循規蹈矩,聽師長的話,得到師長認同,不與壞同學為伍,不做任何壞事(至少在大家面前不做),積極地參加比賽,喜歡爭奪優異生的名銜,他們又會被學校安排參與各種領袖訓練,代表學校出席各種社團辦的活動,也就是在這種時候,他們也漸漸在大人身上吸收了一些其實很可怕的特質:一、埋堆做“精英”;二、致力在一堆“精英”之中建立自己的價値,以及發掘更多好處,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
也許大家不覺得這些特質有任何不好的地方,我們的敎育制度理論上就是要培養一班這樣的人,然後放心地把他們視為未來社會的棟樑。
問題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好學生可以在一個小群體內被認同,但他們無知無覺地吸收了成年人的功利精華,其實同時也限制了他們的發展。好學生的眞實一面可以是最勢利的人,對於學習,他們會很謹愼的選擇有好處的東西才學,對於交朋友,他們懂得建立有助將來事業的關係網,對於待人接物,他們更有一套“假到唔假”的超級虛偽應對之道,然而,這樣的一群人,眞的足以成為未來社會的棟樑嗎?抑或他們也不過是可怕敎育制度下的受害者?
所謂好學生,可以在其群體內得到認可,一旦面對平凡的大多數,則往往會變得卑微,因此日後也只能變本加厲的勢利,因為,他們是被敎育成向上爬的一群,不過當際遇令他們爬得不夠高,或者從高處跌下來,那種痛,肯定是入心入肺的。成年人對年輕人的殘酷,也在於此。(靑春殘酷物語·七)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