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輕的時候很依賴書。一天沒有看到書,好像生活少了什麼重要的東西。或許是習慣高密度的談話,養成挑剔的習慣。你不見得每天都遇到精彩的人與事,但是書不會讓你失望。”
回顧早年這份對書的依賴,認為其實是一種“病徵”:
“我們根本不應讀那麼多書的啊,讀那麼多書根本是錯的,真正重要的知識學問,可能每個領域只要五本就好了,尤其搞理論的更應該要精讀。”
(摘自《逛書架》之楊澤訪談<藏書的文化特權>,逛書架編輯小組編,邊城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0月)
歲末在書店看到這本《逛書架》,我很興奮。
我喜歡讀談書的書,想不到談書架的書更令我歡喜。
原來多年來對書的迷戀只是假像,勤於買書的動力,可能是對書架的慾望。
我相信一個人的書架會展現其個性,從第一本書到第一千本書,從只有一個小書櫃到擁有可觀的書房,一則書架經營史也是最重要的成長歷程。
買書的目的不只為了保存它,而是要閱讀、思考,並且把書的內容化為己用。
因此,多買一本書,便多一分責任。買而不讀,不但浪費金錢,同時阻礙知識傳播,不似是福氣,反而似罪孽。
我現在仍然依賴讀書來平衡心理,楊澤說得太對了,“你不見得每天都遇到精彩的人與事,但是書不會讓你失望。”如果時常要面對一些令你失望的人與事,保持大量閱讀的習慣,可能是人生牢獄裡一扇希望之窗。透過這扇窗來裝備自己,總有一天可以重回自由快樂的天地。
書架逛得多了,自會發現書海無邊,值得羨慕的不是人家的藏書和書房佈置,可喜的是這個世界還有很多人對書有依賴,有信念,即使現實再不像話,這些人仍不至於絕望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