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漢堡的這幾天裡,天氣狀況就像德國節節高升的失業率一樣糟糕!我總是必須穿上所有最禦寒的行頭,在全身上下只露出二分之一張臉的情形下,在街上晃蕩並尋找下一個可以待著久一點的室內空間。當然除了寒冷的天氣外,其他大部分的體驗都是十分美好而值得回憶的;寒冬中偶而乍現的陽光、藏身在新古典建築物中的BurgerKing、有著相同姿勢卻造型不一的漢堡人偶、舉世著名的風化大街,再加上雪夜裡寂靜的繁華櫥窗大街,這些元素,為此時有著拒人於千里之外之天氣的漢堡,增添了許多讓人想更加親近的風味。
在2004年的第二天下午,我來到這個德國北方的大城,這兒是德國的第一大港,也是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一如大城市應有的格局及氣度,漢堡的主車站展現出傲人的風範,光是從月台輾轉走到大廳,就可以感受到忙碌及熱鬧的氣氛。偌大的車站一點也不浪費地容下形形色色的遊人、居民,也包括尚未找到落腳地、開始感到熱量不足的我。
憑藉著多次在不同城市間移動的經驗,不消幾分鐘我問到了一些有用的電話並找到尚有空床位的青年旅館,坐了三、四站的地鐵後,來到位於港邊的青年旅館,開始我的漢堡體驗。雖然旅館位於港口旁邊的高丘上,不過遺憾的是從房間無法直接看到港景;整體感覺是很新的建築物,只是好像十幾歲的青少年太多了一點,將整個環境弄得像個夏令營營區一樣,過度充滿活力及噪音。
晚上跟在海德堡認識的Tomo一起晚餐。他已經在漢堡幾天了,而我們本來說好要在漢堡碰面跨年,不過由於我臨時改變行程,所以晚了幾天-也可以說是跨過了一年-才見到彼此。雖然寒冷,不過卻是個讓人心情舒服的夜;一方面是跟朋友見面,另一方面是在有千橋之都稱謂的漢堡漫步,城市間處處穿插著水道或運河,在夜晚的燈光點綴下顯得十分詩情畫意。
阿斯特湖像是一枚鑲嵌在漢堡城市內的鑽石,使整個城市更具觀光價值。略成梯形的內阿斯特湖與面積大得多的外阿斯特湖,及佔城市面積近三成的公共綠地、沼澤、森林、田園及農地,將身為德國第二大工業所在地的漢堡,點綴得更加宜人。晚間漫步在內阿斯特湖沿岸,附近的燈光映在被風吹皺的湖水上,形成一面起伏的光毯;雖然戶外氣溫大約在零度左右,但能看著這樣的景色,即使是傷風感冒也值得。
在市政廳附近繞了一陣子後,來到精品商店街,這是一條有拱型屋頂、總長一公里多的購物街;我跟Tomo兩人都感到這種形式的商店街簡直就是日本商店的翻版,畢竟在德國其他城市還沒見過有屋頂的街道哩。不過這裡跟一般日本的商店街最大的不同是,裡面幾乎都是高級商品!即使只做window shopping,也常常讓人瞠目結舌;我們兩人的財力,只夠在旁邊的咖啡廳喝杯兩塊錢的啤酒、聽聽街頭演奏及看看來來往往的行人而已。
與Tomo分別後,我緩步走回住處;夜空飄著棉絮般的雪花,空氣中混雜著海水的鹹味,夜晚的漢堡,不論是天然景觀或是人工營造的城市氛圍,都緊緊揪住我的眼光、誘惑我的感官,讓我的步伐不知覺地走向每一個引人入勝之處。
第二天早晨在夏令營式的喧囂中醒來,精力旺盛的小夥子似乎在任何地方都會惹比他們年長的人不爽,不知不覺我也成了那些年長者之一了。吃早餐時經過大廳,望著外面灰暗的世界,突然有股想賴在床上睡他一天的念頭;好在這個念頭在滿足地享用充滿美味火腿、起司及麵包的早餐後,跟著那些小鬼頭的聲音被遠遠拋在身後,果然早餐是很重要的!一踏出青年旅館門外,只見地面有著一層薄薄的雪,寒冷的風依舊犀利,我拉高衣領,調整好圍巾跟手套,離開溫暖的室內。
沒多久來到了港邊,不知道是因為時間還很早,抑或是天氣太冷,港邊排排停靠的渡輪數目似乎比在碼頭上行走的人還多。這些裝飾著彩色燈泡、內部像是餐廳一樣排滿桌椅的渡輪,大多是提供遊漢堡港一周的服務;九十分鐘的航行再加杯啤酒,也要幾十塊錢。我沿著碼頭一路往下走,渡船的生意冷清得可憐,停在繫船纜繩上的鴿子似乎是唯一對這些船有興趣的生物;望著碼頭對面的外港,想像著天氣好時港邊明媚的風光,不知不覺已走到碼頭的末端。
一邊用戴著手套的笨重雙手翻閱地圖,一邊繼續往前進,沒多久來到Reeperbahn-著名的風化區大街。即使是在大白天經過此地,似乎還是能感受到夜晚降臨時這裡的非比尋常;誇張的霓虹燈及張貼得像台灣特有的佈告欄文化一樣凌亂的各式廣告,髒亂的地面散佈著煙蒂及啤酒瓶,可以想見昨晚這兒如往常一般上演了許多令人血脈噴張的劇情。薄薄的積雪被來往行人踩得烏黑凌亂,一整排關上漆黑大門的情色販賣店坐落於寬廣的道路兩側,這裡散發出的氣息是迥異於這個城市的其他地方的;有那麼一點引人墮落的因子懸浮在冷空氣中,隨著時間的趨近夜晚,越發顯得凝重。
在接連著經過巨大俾斯麥雕像、逛過兩間教堂並稍微迷路個幾分鐘後,我來到了昨天晚上到過的市政廳,從這兒開始我突發奇想地有個不一樣的點子來紀念漢堡之行。在漢堡市的街上常常可見一尊戴著方禮帽、肩挑兩個水桶的塑像,跟柏林的熊一樣,這也是這個城市的代表物。每一尊漢堡人偶應該都是同一個模子造出來的,供給街上的店家或團體贊助認養,而贊助者就可以為人偶加上代表自己的圖案,連臉上也可以化上不一樣的妝;人偶站的基台上有這尊人偶的編號及贊助店家的名字,每一尊都負擔起整合市容及宣傳贊助者的功用。跟柏林的熊不一樣的是,漢堡人似乎很喜歡作這樣的事,在主要街道上幾乎常常可見漢堡人偶的蹤影,於是幫這些人偶拍照就成了我的獨特記憶漢堡的方式。之後我在街上到處尋找人偶,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都進了我的鏡頭,而有時為了等在人偶附近的路過行人稍微淨空,也必須等上個幾分鐘;也許那天我們也可學學漢堡人的巧思,在台北市放個幾尊代表性的塑像呢。
下午來到著名的漢堡藝術館(Hamburger Kunsthalle)膜拜,這也是Tomo跟我介紹的必去之地。從館的建築物外表看來,似乎不是很大,不過後來才發現這一切都是騙局!進去拿了導覽手冊後,才驚覺這是一個巨大的複合式藝術館,主要展區分為古代、古典、現代、未來等幾個藝廊,除了繪畫之外,在現代區及未來區還有大量的攝影、裝置藝術及一些看不懂的東東;再仔細看了看地圖,才發現剛剛在門外只注意到入口的那棟建築,完全不知道旁邊接連的另一棟,及距離數公尺遠的第三棟和中間的地底通道,都是這龐大館群的一部分。雖然買門票進來參觀是十分合乎成本效益的一次投資,不過看看時間距離關館只剩三個小時,我實在很懷疑有辦法仔細地參觀每一個部分而不頭昏眼花地走出這兒。
接下來的三小時,我在努力理解、消化各個時期的偉大創作中度過;對於古代及古典區的繪畫比較沒有問題,因為在德國將近半年,我也看了許多同時期的創作,也頗能理解在文藝復興前一切藝術都脫離不了宗教及教會的範疇。諾大的展示空間裡漫溢著陳腐的氣味,或許是看了那些作品後自己的心理作祟也不無可能,不過卻可以明確地感受到時間的流動似乎變得緩慢了點;跟以往的參觀經驗相比,感覺上在相同時間內看進了更多的東西,而且是真的進入意識中,或許整個空間氣氛的設計,就是要讓人用全身來體會藝術,而不只是單純地用眼睛接收訊息。
像較之下,屬於現代及未來的攝影及裝置藝術創作,就得花更多精力去感受及體會。並不是古早的創作者比較會透過作品表達自己的理念,而是近代的創作方式及作品內涵蓋的意象,比起以前要具有更多的面象及可能性;就像科技的發明日新月異一般,現代的藝術創作也以很快的速度,更新表達的方式及創作基材,誰能想到廢棄的瓶瓶罐罐或是從海底撈起的雜物,也能以不同的表現方式成列在藝術館裡呢?由於時間的關係,參觀到後半段時只能加快腳步匆匆一撇,如果能有更多時間在每件作品前仔細端倪,或許會有不一樣的見解及領悟產生呢!
在關門前離開藝術館,深深地吸了一口冷冽的空氣後滿足地去覓食,漢堡,果然是個深藏不露大城市呀。雖然雪已經停了,不過濕滑的地面還是讓人必須步步為營;在路燈及車燈的照射下,路面有著不規則的反光,即使天上沒有星星,看看地面也可以想像一下哩!回旅館前在港邊的高丘稍作停留,看著燈火通明的海面,深深覺得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
(後接Episode 2)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