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義大利一般家常的一餐,順序上會先來個麵食類的主食,像是Pasta,或是一種用馬鈴薯和麵粉做的小糰子 Gnocchi 等等。再來是肉類搭配煮熟的蔬菜當主菜,最後吃清淡的沙拉,然後是咖啡和甜點,餐間配紅酒或白酒。
義大利的外食消費普遍偏高,如果要將前菜主菜一整套吃完花上一二十歐元跑不掉,餐間的礦泉水和麵包是要付費的,再加上不等的服務費用,實在很難經常性的負擔。隨處可見的Pizza店和Bar裡的三明治倒是還能接受的簡單外食,不過常常吃也是挺受不了的,於是一個人搬到PERUGIA之後,我開始固定去超市買菜自己下廚張羅吃喝。
Perugia也和義大利其他城市一樣,街邊巷裡有許多小小的,大概只有五坪大的蔬果或是起司和肉類店鋪,這些店鋪雖然老闆親切東西也新鮮,卻還是比不上大型連鎖超市便宜。距離我最近的超市其實也只是比小店鋪再大個兩倍左右而已。各種食物都賣,但是所謂賣食物就是只有賣食物,並沒有牙刷洗面乳之類的生活用品。再遠一點搭15分鍾的公車就有一家像台灣頂好超市那樣大小的,有賣其他雜物。不然再勤勞一點的話轉兩班車兩個小時車程還有一家類似家樂福的大賣場,不過我去過兩次,來回幾乎是一整天實在太辛苦了,簡直就像從台北坐車去新竹買菜一樣。
超市裡最便宜的就是Pasta,長的、扁的、管狀的、蝴蝶結狀的、大腸狀的,最便宜的一大包500公克只要 0.5 歐元,以我的食量可以吃上兩個禮拜。再其次起司也不貴,一片一片像芝司樂起司的那種一包是 0.55 歐元,在台灣貴得嚇人的 Mozzarella 一大桶也只要10歐元,也有煙燻過的相當好吃。
蔬果類和肉類的價錢比台灣的超市貴一點,不過許多熟悉的蔬菜到了義大利都變了模樣,黃瓜頭頂上多了像帽子一樣的蒂和葉子、而且身上的細毛會扎人,茄子是短短胖胖的,瓠瓜(就是台語叫做“不阿”的那種)也有圓的乍看跟芭樂沒兩樣,柳橙有一種果肉是深紅色的,蘋果有紅的綠的和黃的,芹菜和蔥都比台灣的大上兩三倍。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從沒見過的菜,長得像一朵紫色大花的啦、吃起來有芝麻味道的深綠色葉菜啦,完全讓我不知道從何下手。
不過只要是食物煮熟了都能吃,我就一樣一樣的做實驗,Pasta 炒奶油和蘑菇、不然炒番茄和洋蔥、不然炒鮪魚和大蒜、另外還買了一本食譜做了番茄烤飯和馬鈴薯。有時候很想念台灣的陽春麵,就拿 Spaghetti 當成台灣的白麵條煮湯麵,有時候不習慣吃冷食,就把他們做沙拉用的蔬菜拿來跟洋蔥一起炒,偶而還能用做 Pasta 的那種麵粉來做麵疙瘩配上用紅蘿蔔和芹菜還有洋蔥燉的湯。
早餐我通常吃牛角麵包,然後用義大利咖啡壺煮小小一杯 Espresso 加上熱牛奶。下午兩點放學回家就一邊看電視一邊煮奶油義大利麵,配冰過的氣泡礦泉水加檸檬。
我簡直大部分的時間不是在做菜、吃東西,就是去買菜,再不然就是在計劃下一餐要煮什麼。就這樣在張羅食物下度過我的一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