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5-25 08:46:59| 人氣1,40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伯牙斷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弦已斷 音已絕 知音難覓
驥在野 駘在櫪 伯樂難得
抬望眼 望明月 蔽雲遮月
低回首 酒一壺 對影成雙

弦已斷 音已絕 知音難覓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於彈奏琴弦,鐘子期擅長於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遊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滯留在岩石之下,心裡寂寞憂傷,便拿出隨身帶的古琴彈了起來。剛開始,他彈奏了反映連綿大雨的琴曲;接著,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樂音。恰在此時,樵夫鐘子期忍不住在臨近的一叢野菊後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來,在山上砍柴的鐘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聽到伯牙彈琴,不覺心曠神怡,在一旁早已聆聽多時了,聽到高潮時便情不自禁地發出了由衷的讚賞。

俞伯牙聽到讚語,趕緊起身和鐘子期打過招呼,便又繼續彈了起來。伯牙凝神於高山,賦意在曲調之中,鐘子期在一旁聽後頻頻點頭:“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無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於流水,隱情在旋律之外,鐘子期聽後,又在一旁擊掌稱絕:“妙啊,浩浩蕩蕩,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樣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鐘子期就能完全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他放下了琴,嘆息著說:“好呵!好呵!您的聽音、辨向、明義的功夫實在是太高明瞭,您所說的跟我心裡想的真是完全一樣,我的琴聲怎能逃過您的耳朵呢?” 二人於是結為知音,並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可是第二年伯牙來會鐘子期時,得知鐘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傷感,難以用語言表達,於是就摔破了自己從不離身的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其故事中的彈琴者是春秋時的琴家俞伯牙。荀子在《勸學篇》中描述了他的彈奏:“昔者侉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也就是說,伯牙鼓琴時,馬兒停止了吃草,仰起頭來欣賞。

據《太平御覽》中記載,伯牙年輕時曾從成連先生學琴。苦學三年,卻未能出師,他達不到空靈的境界。於是成連先生對伯牙說:“我能授你琴藝,卻不能移人之情,我的老師方子春能做到這點。他住在東海之中,何不去向他學藝?”二人遂同行來到蓬萊仙山。成連說要遠迎恩師,獨自駕舟而去,誰知他去而不返,留下伯牙獨自一人在島上。

伯牙四望無人,只見海水激盪奔湧,海鳥悲鳴呼號,山林杳杳冥冥,伯牙愴然嘆道:“先生將移我情”。於是撫琴高歌,創作了《水仙操》,韻律與心神合一。曲終之時,成連的船象箭一樣出現在伯牙的面前,從此,伯牙彈琴出神入化,成為天下妙手。

而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見於《呂氏春秋》和《列子》中。

俞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有一次,當俞伯牙意在表現巍峨的高山時,鐘子期會回應道:“善哉,峨峨兮若泰。”而當意在流水時,鐘子期會感慨地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無論俞伯牙想彈什麼,鐘子期一定能心領神會。俞伯牙遊覽泰山時遇到暴雨,只好在懸崖下避雨。俞伯牙感到心悲,以撫琴來渲洩自己的情緒。琴聲最初表現久而不停的雨聲,後來是山崩的巨響。每奏一曲,鐘子期都能說出伯牙的心聲,令俞伯牙感嘆不已。

後來,鐘子期因病而逝,俞伯牙悲痛萬分,世上再也沒有值得讓他為之撫琴的人了。於是俞伯牙破琴折弦,終生不再撫琴。

成語“高山流水”、“伯牙絕琴”、“伯牙之嘆”等都出於這個典故。後世有“萬兩黃金容易得,知音一個最難求” 的感嘆。但我們也從中可知一個好的琴家,高超的琴技僅是一個方面,而其達到與天地相通的空靈境界方是他成為天下妙手的根本。

驥在野 駘在櫪 伯樂難得

老驥伏櫪:
好馬雖老了,伏在馬槽邊,仍想奔跑千里的路程。語出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比喻年雖老而仍懷雄心壯志。宋.陸游.與何蜀州啟:「老驥伏櫪,雖未歇於壯心。」亦作「伏櫪老驥」。

伯樂一顧:
千里馬須遇到伯樂,才能顯現其珍貴。語本戰國策.燕策二:「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 立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於市,人莫與言。願子 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之賈。』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 倍。」後比喻才能受人賞識﹑肯定。後漢書.卷十三.隗囂傳:「但駑馬鈆刀,不可強 扶,數蒙伯樂一顧之價;而蒼蠅之飛,不過數步,既託驥尾,得以絕群。」

驥: 良駒
駘: 劣馬
野: 荒野, 喻在野, 不得用
糲: 馬槽, 喻在朝

抬望眼 望明月 蔽雲遮月

蔽雲遮月:
表面上的詞性: 動詞名詞動詞名詞, 實際上蔽為形容詞(遮蔽的)或虛詞(無意)
整句意即"雲遮月"而已

低回首 酒一壺 對影成雙

李白 月下獨酌 :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李白詩文為今日之人所共賞,他的文學精采,於其行字之間便可明瞭,進入他的文字之中,便有著感同身受的感覺。「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訴出了他心中的憂愁,於當時,他的才氣無人欣賞,而未展長才,只能獨自默默飲酒,更可由其中見到他對酒的愛、戀,即使只有自己一人,也需有酒氣相 伴,以解心中的愁思。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帶出了孤寂的情況,由筆尖將詩中情緒帶到高潮,更表出了作者的高明。寫出只有月亮可明瞭他,此句顯出他的才能非常人可知,其心神的境界較他人高深,方與影、月共席,顯出「謫仙人」豪放不羈、瀟灑自在的特質,更顯一種飄渺、虛無的感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有著一種感慨:月雖可知其心情,但卻不可於天上與他共飲,不免感到愁悵,影雖日日隨行於身,但可知的,他不過只是影子啊!不可與之交談、舉杯、譜詩,讀到此處,令人也為李白的心情感到難過,不免使人感到同情。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寫出詩中人的無奈啊!在此境地之中,只 有月、影相伴,只好和他們相交為伴,以度今晚如此煩人的夜。在如此美好的 景色中,該把握住此刻啊!「行樂須及春」,有著雖感無奈之情,但卻依然忍 住傷感,收拾其感傷。下列幾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 後各分散」,便由此句帶出。在高歌之時,或許可稱為人生一大快事吧!連月娘都駐足於空中,不忍離 去,點出了那時的欣喜之情,而在舞動時,影子亦隨我的身軀零亂的飛舞者, 在我清醒時,它們和我一同歡笑、快樂,人生何處復得此樂呀!在醉酒之後, 也許因此趕到眼前一片迷茫,而覺月、影離他而去的錯覺。以一般人的想法來 看,他可能有些許的精神錯亂,但能夠以自己的方式,處於孤獨的環境中,也 許是最懂得生活的人吧!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世間萬物本無情,若非有情之人,它們怎可 淚、笑、能言、能舞,在這,李白寫到了這兩句,更顯出了他的不俗啊!與月 、影相交,並相約在天上,我們只能笑他狂啊!詩中的情緒,由原本的孤獨、靜寂,轉為喜悅、歡愉,全由「對影成三人」 ,一句劃破死寂的氣氛開始,就連讀的人,亦感受到這股感覺,體內的每一根 神經,彷彿被他帶著,走過了當時的情景。於詩中的字句,並無明顯點出他的 愁緒,但於行字遣詞之中,我們卻可明確知道,他當時的感受,這可說是他的 高明之處。

於敦煌本詩題作「月下獨酌」,在「相期邈雲漢」句後有「天若不飲酒, 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即愛酒,愛酒不愧天。三盃通大 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可知,李白愛酒之深,也許因 為酒精就如他的催化劑,可以讓他妙筆生花,隨筆於紙上一點即成佳作,也許 在他醉時,方是他最清醒的時候,所以他會如此愛酒。

太白尚能邀明月, 舉杯能成三人; 而此時, 蔽雲遮月, 舉杯徒剩自己和影子而已

台長: ChaosOrder
人氣(1,40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