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優勢 反對黨的機會之窗
http://udn.com/NEWS/OPINION/X1/1984626.shtml
高思博/世新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台北市)
李安的「臥虎藏龍」電影中有段話說:「把手握緊,裡面什麼也沒有;把手放開,你得到的是一切。」
國親聯盟新敗,內憂外患一時併至,內部上演的隱然又是「危城爭霸」的老戲碼,而外部面對的卻是已完成黨內初步整合,刻正進行未來四年人事布局的民進黨。實話說,現階段不管在氣勢、組織以及思想論述上,都是綠軍穩居上風,這絕非僥倖,而是綠軍掌握了台灣的社會力與思潮,累積十年之功所至。那麼,藍營要如何成為堅強反對陣營呢?
第一,反對黨無實際資源,因此政治人物現實地採守勢「把手握緊」,反而輕忽了反對黨的優勢與天職。作執政黨固然擁有極大的物質優勢:掌控國家機器,主導資源分配,擁有資訊優勢及手握大把銀彈,這些無一不是過去國民黨及今天民進黨擁有的優勢。但是政黨一旦執政,也幾乎可以肯定會讓出思想上的優勢,因為理念一旦進入實踐,就不再只是夸夸而談,兩難的抉擇會接踵而至,政策的獲利者和受害者將會出現,政治包袱也就這麼逐步累積。
政黨一如其他組織,鮮少能由內生力量主動進行大規模的路線調整,理由是以往的勝利方程式和基本盤怎麼能輕言放棄呢?於是組織注定走上日益僵化之路,而反對黨搶佔思想優勢的機會之窗也就打開了,政黨政治就是明乎此「天理循環」讓各方競爭以求進步。
因此,反對黨善用思想優勢超克執政黨是它的天職,否則它亦無存在的價值,今天執政的民進黨本身成長的歷程即是最好的證明。十多年前它還是一個初立的迷你政黨時,它的思想水平就已經是以本土論述直指老國民黨的法統論,試問若民進黨當初懾於國民黨之大,怯於挑戰法統論,會有今天的局面嗎?
因此當下論者有謂藍軍應向綠軍論述靠攏,我個人卻以為這絕非長久之計,藍軍若有意搶佔思想優勢,必得有志超克本土論述,況乎本土論述雖強,卻絕非無懈可擊,如何抉擇全繫於一念之間:是要永遠當輕鬆的跟隨者,或是努力當辛苦的領路人?何者才是從政的意義?
========================================================================
政黨,勝選機器
評思想優勢 反對黨的機會之窗 一文,高老師於文中提及之意涵,如在下未有理解上之錯誤,則高老師之意為:「現階段不管在氣勢、組織以及思想論述上的優勢,肇因於綠軍十年的思想建構,因而掌握了台灣的社會力與思潮。而執政黨的優勢在於掌握國家機器,相較於執政黨的在野黨其優勢在於,政黨一旦執政,也幾乎可以肯定會讓出思想上的優勢,因為理念一旦進入實踐,就不再只是夸夸而談,政策的獲利者和受害者將會出現,政治包袱也就這麼逐步累積。執政黨難以進行大規模的路線調整,理由是以往的勝利方程式和基本盤怎麼能輕言放棄,於是組織注定走上日益僵化之路,而反對黨搶佔思想優勢的機會之窗也就打開了」
然筆者有幾點拙見想請高老師指教。首先,民進黨以十年時間進行思想論述,而泛藍似乎將此次的總統大選和立委選舉視為政權保衛戰,至少目前是希望保有現有實力並進而取得過半席位,此點與高老師的長遠計畫,有著嚴重落差。其次,在多黨兩極化的架構下,在重大選舉時(特別是首長選舉),如未有新興政黨的出現,則對原先所支持的政黨,即使是失望不滿,也會投票給先前選舉所支持的政黨。由於這一類型的人的死忠支持,因此政黨得以向中間選民趨近,進而取得支持。因此一個執政黨若是施政成果與政治立場為大多數人所支持時,並不會有所謂在野黨具有主導思想這樣的優勢出現。畢竟每一次的選舉就是選民對政黨的信任投票,因此選舉其實就是在考驗對於該政黨在信任上的強度(鐵票是否繼續支持)與廣度(能否爭取中間選民)。
設若泛藍集團並未依高老師之願,而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心態來進行思想論述,那麼就只好將重心放在如何打贏年底選戰為前提考量。從上次的立委選舉,我們可以看到泛藍內部的集體廝殺,使得綠軍的「高額提名」打敗了藍軍的「超額提名」,這種低票當選高票落選的情況相當明顯,而這樣的情況亦使得泛綠陣營在國會席次中有著明顯進展。若是此次泛藍重蹈覆轍,那將一厥不振,將會有很多時間可以好好思考,如何「重新建構思想論述」,再借用上一次高雄市長的例子,高雄市的合作使得謝市長不得不,好好的認真選舉,那次的經驗應該讓泛藍的大老們還記憶猶新吧!而此次總統選舉由國親共推候選人的模式,筆者私以為應當可以繼續參考。
筆者時常於課堂之上聽到授業教授是如此說的:「政黨為勝選機器」。倘若國親新三黨共同成立一個一個選舉用的「政黨」,以「泛藍大團結聯盟」的名義投入立委選舉,由於是以一個政黨的「名義」來進行選舉,那麼在不分區立委上便不會有選票的耗損,甚至還能夠增加些許的不分區席次。此次,立委合作在於各黨內部出現成員擔憂各自選票上重疊的問題,亦擔憂於合作所造成的屬性相斥而導致自身選票的流失(如國民黨本土派與部份親新候選人的屬性相斥)。若是擔憂此點,則合作機制可以降低層級為「共同名義的政黨」,選舉之時,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三黨各自提出自己的政策與政見路線;若是要有更高的合作效率,則當以此機制做出提名的協調,並且進行配票策略。此外在大目標上可以有著共同的選舉路線與方向,至於其他的政策在選後各黨各自決定。
最後,不分區立委由於受到政黨核心的控制,政黨領袖可以開除不分區委員的身分,因而開除不分區立委勢必得經由三黨領袖的「共識」,故不分區的名單與比例上的協調,便需要三黨領袖「妥協的智慧」。此外不分區立委有著彌補未提名區域立委的人的功能,也具有拉拔新秀進入國會表現的功能。因此,區域立委之提名當以善戰者為前提考量,不分區立委以彌補未提名者與拉拔新秀為主。個人亦認為,三黨主席應當參與競選以拉台氣勢與督軍,不論是在區域的或是不分區的席次擇一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