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5-15 10:40:48| 人氣1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連鎖零售門市主管管理才能培訓班-企業內訓-店長SD心流理論--詹翔霖副教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連鎖零售門市主管管理才能培訓班-企業內訓-店長SD心流理論--詹翔霖副教授

 

分組討論【6人】-MBO階段繪圖

 

心流?它是特殊的精神狀態,當你在極度專注時,完全沈浸其中,效率和創造力提高,讓你忘記時間、忘記飢餓、甚至忘記所有不相干的身體訊號。

 

一旦你從這個狀態出來,你可能會覺得口渴、肚子餓,但精神依舊很好,心情也很愉快;換句話說,雖然肉體消耗了能量,心靈反而補充了能量, 不只是在創作、運動領域,甚至在職場上,「心流」也有可能發生。

 

研究發現,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重複且規律地進入「心流」狀態,也能夠提升你整體的幸福感(well-being)、生活品質,令你更快樂,生活更積極;如今,心流是「積極心理學」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要如何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目前研究歸納出以下五個條件:

 

1)你要熱愛你所做的事。

2)你要具備一定的技能,對你做的事有主控的能力。

3)要有挑戰性,但不會太有挑戰,難度大概微微超過你當下的能力( 10% )。

4)要有階段性的回饋和獎勵。

5)要有明確的目標,並且知道大致的步驟。

 

補充資料:1

心流理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m.wikipedia.org › zh-tw › 心流理論

心流(英語:Flow),或譯神馳或沉浸等,描述了一種完全沉浸(專注)和完全投入於活動本身的心智狀態的令人振奮的感覺。

 

奇克森特米哈伊·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被認為是心流理論的創造者,他透過觀察生活的各個領域而得出該理論,包括外科醫生和極限運動員,並發表在許多文章中。今天,他的理論也被用於純粹的智力活動。

 

在不知所措(恐懼)和缺乏挑戰(無聊)之間控制複雜、快節奏的事件時,可能會出現心流。心流的出現和經驗是各自不同的。在質性研究訪談的基礎上,米哈伊描述了心流體驗的各種特徵。[1]

 

在適當的條件下,心流狀態可以變成催眠或欣喜若狂的恍惚狀態。一些科學家已將心流本身理解為一種恍惚。

 

米哈里·契克森認為,使心流發生的活動有以下特點:

 

我們傾向去從事的活動

我們會專注一致的活動

注意力投入在當前活動

動作與意識的合併

反省自我意識的喪失

有清楚目標的活動

有立即回饋的活動

我們對環境與動作有主控感--挑戰與技能之間達成平衡

在從事活動時我們的憂慮感消失

主觀的時間感改變--例如可以從事很長的時間而不感覺時間的消逝

以上項目不必同時全部存在才能使心流產生。但米哈里·契克森也提出一些方式使得一群人可以在一起工作使得每個個體都能達到心流的狀態。這種工作群體的特點包括了:

 

創意的空間排列

遊戲場的設計

平行而有組織的聚焦

目標群組聚焦

現存某項工作的改善(原型化)

以視覺化增進效能

參與者的差別是隨機的

心流狀態的特徵

編輯

當人們處於心流狀態,可能會出現四個特徵:

 

自動運轉:事情做起來順手不需多加思考,身體自動發揮。

時間流逝:處於心流狀態中,不會在意時間的流逝,直到回到正常狀態後,才會注意到已經過了多長時間。

不覺他物:專注投入事物之中,導致不易察覺像是飢餓、手機震動等感覺與刺激。

感到愉悅:在事情完成後,感受到愉悅、滿足、成就感等正向情緒。

機制

編輯

任意給定時刻,每個人能注意的訊息是有限的。米哈里·契克森在2004年的TED大會上分享的訊息大約是110比特/秒。[3]人們用英語談話時的交流訊息大約是60比特/秒。[3]這也是人們在談話時難以注意其他事物的原因。

 

人能夠決定是否關注大部分知覺(除了天生的體內感覺如飢餓、痛覺等)。但在心流狀態,人完全沉浸在手頭的任務上,不會有意識決定如此,因而失去了對其他事物的感知:時間、人、分心的事、甚至基本身體需要。這是因為在心流狀態人的全部注意力在手頭任務,沒有可分配的注意力。[4]

 

米哈里·契克森稱心流狀態為「最佳體驗」,因為人從中感到極高的滿足。

 

補充資料:2

心流是什麼?心理學家發現:想快樂、提升幸福感,這個狀態是關鍵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8455

劉軒主持人、資深音樂人和DJ

 

心理學家發現,有種人精神能量源源不絕

米哈里教授在 1970 年代時發現:多數人工作一天之後筋疲力盡,但是,有些人會工作一整天之後,竟然還精神抖擻。你應該會疑惑:這些人不是在工作嗎?應該會消耗能量才對啊?精神能量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於是他開始研究特別有「創造力」的人,例如頂尖運動員、音樂家、學者⋯⋯每個人都會提到自己有時候會有那些精神抖擻的狀態,當時,米哈里教授訪問了一位著名的鋼琴作曲家,作曲家描述了他在創作時候的心情:

 

我會進入到狂喜的狀態,在那個時候,我感覺不到自己,我好像根本就不存在 ,我的手好像跟我的意志無關,我坐在那裡,帶著崇敬和平靜的心情,音樂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從我手中流瀉而出。It flows from my hand.

 

心流狀態:效率、創造力高,忘記時間、飢餓

1975 年,米哈里教授首次發表了他對於這個神祕現象的研究,並給它一個很傳神的名字 「心流」( flow

 

什麼是心流?它是特殊的精神狀態,當你在極度專注時,完全沈浸其中,效率和創造力提高,讓你忘記時間、忘記飢餓、甚至忘記所有不相干的身體訊號。

 

 

答案是電玩遊戲。

如果你曾經迷過電玩,你也許擁有廢寢忘食、完全投入的體驗吧!為什麼打電動會有這樣的魅力呢?

 

我們來一一檢視:

首先,電玩很有趣,感官設計很刺激,故事性強,你會玩它,因為你喜歡;

二、電玩的設計上,讓你很有主控感,得以快速上手操作;

三、電玩會設定難度,還會不斷調升難度,讓你覺得有挑戰性;

四、過了特定關卡之後,你會得到獎勵;五、你會有明確的階段性目標,像是打魔王、蒐集寶物、過關等。

 

發現了嗎?這跟「心流」的條件完全吻合,難怪打電動那麼引人入勝,還會上癮;如果電動遊戲能夠按照心流的原理設計,讓你獲得心流的好感,給你更多動力,甚至主動想要玩它,我們是否能按照心流的原理,設計自己的工作呢?

 

好好思考一下,讓工作變得像小遊戲,「玩」翻你的工作,給自己設計一些樂趣,一邊工作,一邊進入心流狀態。

 

進入心流狀態,愈做愈不累,此時仍要依隨番茄鐘準則,定期休息?還是隨著心流做多久是多久?

 

我想了一下,還真是個好問題。我認為,這要看你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如果你在創作過程中進入心流,你當然可以隨著能量繼續創作,但從一個長遠的角度來說,「大腦」這部機器仍需要固定休息。

 

以我個人的經驗,當身體習慣了某一種間歇模式,大腦反而更容易在該專心的時候進入心流,時間到了,大腦也會習慣性地自動「換檔」,讓你休息片刻。

 

所以,對於一般工作來說,我還是覺得「固定的休息」(番茄鐘)很重要,而在專注的時間內,我們則要設法讓自己達到FLOW

 

透過 5 個練習,把工作變得像遊戲一樣好玩

英國程式設計師尼克‧佩林(Nick Pelling)在 2002 年發明了「遊戲化」(gamification)一詞,「遊戲化」的意思是:

 

在非遊戲的場合,譬如工作,使用遊戲的元素,遊戲化的目標並非找樂子,而是將遊戲中吸引人著迷的元素,

 

應用在非遊戲的場合中,激勵人們達到一定的目標,並感到有趣。

 

我也常常在工作中「找樂子」,譬如處理電子郵件,我會坐在書房裡的電腦前,設定好目標,面對每天上百封 email,並非每一封都要回覆,一見到滿滿的 inbox,我會把 VIP 的電子郵件放入資料夾內,

 

每十封 email 為一個單位,給自己半小時回覆,「按馬錶」是非常必要的儀式,不按就很容易分心,半小時 KO 這些電子郵件後,看到空空的信箱,我就覺得神清氣爽,然後,我會好好獎賞自己,譬如放空分神一下,或跟小孩玩,不准讓自己看螢幕。

 

於是,明明是例行瑣碎的工作,一旦成了遊戲,也能有「心流」的感覺,請留意,在你的生活裡,什麼時候會進入心流的狀態?如何能夠將心流狀態複製到生活其他的地方?請透過以下導引練習。

 

1.專注時間

關掉手機與電腦的訊息提醒。切斷干擾源,給自己一段不被打擾的時間和空間。

 

2.訂定目標

為工作訂定明確的目標,參考之前練習,試問自己:「如何知道我完成了?」

 

3.工作挑戰

讓工作有所挑戰,而這挑戰需要高出你的能力約 10%。這樣的難度下,你需要專注努力,又非完全達不到。

 

4.設定關卡

把給自己的挑戰、執行計畫和目標,明確定義出來。

告訴自己有幾件事情要完成?關卡、里程碑在哪裡?

愈清楚愈好,這是一天的任務,每天都做更新。

 

5.即時獎勵

給自己設計即時的回饋獎勵。例如:完成了小階段,可以向同事或主管要回饋,或是自己好好犒賞自己一番。

 

(本文整理、摘錄自《大腦衝浪:你只需要一點心理學,衝破人生僵局》,三采出版)

 

 

台長: 詹翔霖副教授095526899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