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07 14:08:38| 人氣2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詹翔霖教授-處理「問題」的過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許多研究者對「問題解決」歷程的分析,不外是由外顯的行為或內在心理活動的觀點去描述或心理活動過程),若依解決問題外顯的行動歷程來論述,分析歷程中各階段的心理活動:

‧若某人想要處理「問題」,首先當然要在心中先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可是,人們本來好端端地怎麼會突然察覺到這兒有問題、那兒做起來有些不順暢呢?在這個問題醞釀的階段裡,需要有一個敏銳的察覺力來意識到「有所不同」的存在,不僅如此,還要在心裡頭形成一個「問題」。我們稱這類的心思活動為「發現問題」。

‧其次,在面對「問題」時,他可能回顧已往類似的經驗、可能直接對問題進行分析、可能決定承擔或迴避問題、可能擬設一個預期想達成的目標、可能意識到時間並資源的限制、可能進行評估問題的價值及意義。經過這個階段的思考,他應能對「問題」的屬性、規模、現狀、目標有所認識,我們可以稱這個階段的思考為「確定問題」。

‧在認識「問題」之後,他可能意識到與「問題」有關的各種變因、提出處理問題的各種策略並選擇其一、可能會去推測應有的結果、可能想到處理問題所需要的資源,我們稱這個階段的思考為「形成策略」。

‧依所構想的策略實地去執行;在實施過程中,由於情境不斷的演變、意料之外的狀況不斷地發生,所以需要不斷地、應變地去想辦法處理。而且,還要能集中注意力使問題在主軸上演進。若是做實驗的,則需要購置及安裝設備、需要去操作,需要去克服非預期而發生的狀況。若是做業務的,則需要搜集資料、需要準備樣品、需要宣傳、需要隨時調整物流供需。我們稱這個階段的活動為「執行實現」。

‧最後,需要對整個事件的處理過程有一個綜合性的回顧;也就是整理資料、研判資料所呈現的意義、檢討工作的品質、我們可以稱這個階段的活動為「整合成果」。

‧每次處理好一件事,不管是不是能如預期般獲得成果或是意外地另有發展,總是會獲得一些心得,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事後獲得的想法、理論,甚至於發現更多的可能、更多的問題,這些心得可稱為「推廣應用」也可稱為個人直覺反應。

台長: 詹翔霖副教授095526899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