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2-01 22:32:36| 人氣4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管理自我的潛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你都是怎麼吃蘋果的?

1.削皮後切成小塊,放在盤子裡慢慢品嚐

2.把蘋果洗乾淨後再把皮削乾淨,慢慢啃

3.用紙巾把皮擦擦或清洗一下就直接啃

4.將蘋果切成片丟進榨汁機,榨汁喝

你是什麼樣的人?

1.比較固執的人,不容易向現實妥協,無論甚麼情況下,都希望能夠做自己,並且極力和環境對抗,雖然會感到疲憊,但是仍會力爭到底,而且還會不時把每個人塑造成你所要求的樣子,要知道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有自己不同的個性,別把每個人都用同一個模子來做,這樣一來,世界不就太無聊了。

2.對自己有一定標準的人,你會努力的為自己而戰,可是一旦現實完全超出理想時,也不會讓自己過於疲倦而拼命堅持,有時候你會非常沮喪覺得自己是否白忙活了,因此行事前最好權衡一下是否值得去做,然後去行動。

3.是個很愛自己的人,如果現實的壓力大於你內心的標準時,你會選擇屈服,以避免自己受到傷害,你做事好像圓滑了些,不過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裡,唯有這樣才能得到生存的空間啊!否則吃苦受累的是自己。

4.沒有個性的人,沒有任何原則的人,真是隨遇而安、隨處自在,與世無爭。現實生活其實不是那麼輕鬆簡單的,應該要清醒清醒好好規劃自己的未來!

 

管理自我的潛能

人是「身心靈」的整合體。人生的動靜、出處、進退,全都離不開起心動念,亦即都是心智在運轉。心智是生命的樞紐,充滿了潛在的能量。我們常說的「開發潛能」,所指的正是有如豐富礦藏的心智能量,然而它異於一般礦藏的是:如果沒有善加開發與利用,它不會消極地等待及認命,而會積極地製造內在的困境,使一個人不得安寧。

傅佩榮教授針對人的三種潛能IQEQ(情緒智商)、AQ(逆境智商),有自成一套有系統的架構,目的在充分彰顯「心智」的祕密領域,他認為一個人若不願虛度此生,唯有開發潛能。心智的三種潛能必須均衡發展,否則難免互相牽制。以IQ而言,學無止境;以EQ而言,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以AQ而言,能以昂揚的鬥志迎向未來,不斷超越過往的成就,體驗生命日新又新的創意。而人生的成敗,也正是以此為轉捩點。

 

我們談論完整的人生,不能忽略「身、心、靈」三個部分。年輕的時候,也許側重身(衍伸至有形可見的外貌、體力、財富、地位等)。身的活動當然不能脫離心,但是心的運作主要在於「知、情、意」這三項潛能的實現過程,因而具體展示於獲取特定知識、發展人際情感,以及培養個人志趣上。然後,在一個看來抽象、其實扮演主導作用的層次,還有「靈」的存在。靈的運作可以表現於宗教信仰的靈修活動中,但是宗教並非靈的運作的唯一領域。

因此,一套完整的價值觀,必須針對上述「身、心、靈」三個部分,提出各自的定位,以及彼此之間的適當關係。容我先以三句話來作個概括,再說明其內涵:「身體健康,是必要的;心智成長,是需要的;靈性修養,是重要的。」  

人是「身心靈」的整合體。既然談「合」,就表示三者在功能上是「分」的。身體是一個人的實際存在狀態,最容易受到大家的重視,但是,稍加思索,就知道人生的動靜、出處、進退,全都離不開起心動念,亦即都是心智在運轉。並且,若要力圖振作,往靈性層次提升上去,也需要心智下定決心,找對方向。換言之,心智是生命的樞紐,充滿了潛在的能量。

  心智能量有如豐富的礦藏。它異於一般礦藏的是:如果沒有善加開發與利用,它不會消極地等待及認命,而會積極地製造內在的困境,使一個人不得安寧。亦即,心智的特色就是活潑流動,有如行船不進則退,不上則下,稍一不慎就江河日下,甚至萬劫不復。面對與生俱有的這種心智能量,我們難免憂喜參半:憂的是這一生都不可鬆懈,必須時時警惕,要像曾參一樣「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論語‧泰伯);喜的是這一生將可以不斷成長,進而抵達孔子所謂的「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孔子能夠「忘食,忘憂,忘老」,正是因為他的心智潛能一直在實現之中,並且向著靈性的境界推展。

  心智潛能可以大致分為三個方向,就是「知情意」。知是認知,情是情感,意是意志。這三者互動相聯,在作用上循環往復。認知使人明白自己的定位,人我的分際與關係;情感可以孕育情緒與感受,喜怒哀樂盡在不言之中;意志則是選擇及行動的契機所在,由此造成一切變化。我們常說的「開發潛能」,所指的正是心智。

  心智潛能現在的流行說法是「IQEQAQ」。這三者皆屬於「智商」,有如「心智商數」,所對應的就是認知、情緒與意志。

参考資料

陳正男,丁學勤 (2002),銷售人員的內外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企業管理學報,Vol. 52pp.59-97

黃厚堅,(1999),人格心理學,心理學出版社。

張潤書,(1985),組織行為與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春興,(1998),心理學,東華書局。

盧盛忠、余凱成、徐昶、錢冰鴻,(1997),組織行為學-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鄭臻妹,(2001),內外控人格特質、工作特質及工作績效之分析研究---以台灣高科技產業員工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翔霖,(2001),組織行為與變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台長: 詹翔霖副教授0955268997
人氣(47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演講授課內容分享 |
此分類下一篇:隔代不隔心--隔代互動並不難-高雄縣彌陀國中
此分類上一篇:人格特質與潛能激發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