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21 13:43:43| 人氣30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960502噶居書會討論摘要(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願堂:我覺得你提的這個問題很值得討論。以現在的醫學來講,有藥物的治療,這比較容易、簡單實行的。這需要一直吃的。以前可能吃半年或一年就好,但現在因為會慢性化,所以會建議說要吃得比較久會比較好。寂天菩薩在他的入行論裡面第十品也有祈願說:「願諸藥具效」、「無人成憂鬱」藥物有療效,藥物的進步也是善業的集結,像我們也是肚子餓了就需要吃東西,不吃東西就沒辦法繼續修。如果碰到生病的問題,也是要吃藥,可以改善病情。但吃藥無法解決憂鬱症的所有事情,因為有些問題是從小養成的習性,或是家庭的影響,不是光吃藥就可以改變的,還是要經過學習,在觀念和習慣上作徹底的改變,才能維持下去。

比方說我們講,一個憂鬱症病人他的生活失去目標,如果吃藥後他的憂鬱症改善,但他還是沒有生活目標的話,那他真的會很好嗎?他整天沒事作,當然不會好啊!不可能好的嘛!他吃藥會好一些,但卻無法維持得很好。所以一定要改變他的生活習慣,看什麼樣的生活適合他,不要一直就是想睡就睡,想作什麼就作什麼,生活就亂七八糟的,也不願跟其他人配合,那這樣怎麼可能在世俗生活過得好呢?這是最基本的,他的想法、習慣、習氣是其中的一個部份。

另外講到後半部,我們說所謂的知苦,知道輪迴是苦,跟要厭離世俗生活或說過出世的生活,這是不是同一件事情?有直接相關嗎?

淨誼:這裏有一個我親身經驗的例子。這個故事的女主角因為婚姻不順遂,也曾經自殺,並且她已經有小孩了,但最後她選擇出家。後來我知道的時後,她的一個小孩便安排在某育幼院中,她則帶著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到花蓮玉里一個很偏僻的地方,跟著一位男師父過修行生活。

在育幼院生活的老大已經兩三年沒有跟這母親見面了,於是我跟我的先生便帶著她的小孩開車來到她修行的地方。要去拜訪之前,我們先打電話過去,結果好不容易找到那裡之後,裡面一個人都沒有,我們問附近的人,探聽他們的消息,才知道他們一群人才剛出去,留下錯愕的我們與表情落寞的小孩。
(淨誼案:其實現在想起來,當時那種情景,還是讓我很鼻酸,心中非常不捨那個小孩,連一滴眼淚也未流,看似堅強的表面下,更讓我莫名憤怒不已。心想,為何她自己的痛苦要加諸在自己無辜的小孩身上?這樣對待自己的小孩又於心何忍呢?)

過去也曾聽到,有的年輕女孩因為感情受創,跟著朋友去某佛法夏令營,結果那個夏天就跟著人出家了,結果弄得自己的家人與寺院方面鬧上新聞。像這樣的例子,我想,在現實(厭離世間)與親近佛法兩者間,我們則要以什麼樣的智慧和學習態度才正確的呢?

玉龍:我對這個出家和出離心做個補充。像你剛剛說的這個個案,是因為對輪迴的苦覺得很苦,所以他選擇出家想要離開輪迴,這就是出離。但這邊有很大的問題是,那個想要離開輪迴的那個我,卻跑到輪迴外面去。事實上這個我本身仍在輪迴裡面。已經在輪迴裡面的我,又如何跑到外面去呢?他這個我還是很堅固,事實上他並沒有出離,他是把這個我放在自己製造的假設的境界裡面。他躲在那裡,並不是真正出離。所以一般人對這個出離心都有想法上的偏差,想說這個我要輪迴出去,可是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這個我是要被消除掉,才能夠離開。

我們要講離苦得樂的話,就是要把這個我拉掉,否則真正的我不會在六道之外產生。這是一般人完全弄錯的想法,所以根本就沒有用,因為他根本沒有出家也沒有離開輪迴。

興漢:其實我是覺得很難好耶!(眾笑)我舉個例子。我們都有病嘛, 仁波切在治療我們, 仁波切怎麼教導我們?當然是讓我們自己看到自己的染污,像治療憂鬱症會有很多方式,可是 上師唯一的方式就是讓你去面對你最醜陋最邪惡的那一面。 上師就像一面鏡子,他會想盡各種方法讓你看到自己的染污。可是我們接近這麼久了,有的人可能認為他有所改變,但是我是覺得很難。根本來講,最深層的那個(?)還是沒有改變。因為我們都沒辦法去面對我們的染污。

德祥:剛剛提到憂鬱症的患者,常常會否定自己,然而我自己也常會有這樣的想法,可能也有某種程度的憂鬱吧!(笑)

記得 仁波切曾說過,我們常常把自己陷入於一種深淵之中,而不願意任何人把你推到…那時候是在紐涅的開示吧…

願堂: 仁波切是說開悟的時間是上師決定,是說 上師對你的教導,會把你逼到一個絕境。那個時候如果對 上師有信心,才是開悟的時機。但我們往往就是自陷於絕境。自己把自己逼到一個絕境中。但是那個對開悟沒有什麼幫助。(眾笑)

德祥:我想憂鬱症患者也是常把自己陷於一種絕境中,生活上難免會碰到挫折,覺得好像自己要把自己關起來,這時候我自己覺得佛法會給我信心,有一個比較大的力量,我相信說我存在就是有這個力量,不管我現在做得多麼差,但是我相信說我的這個存在或者本身這樣的東西就有這樣的力量。也就有這樣的信心可以來面對這一切。

願堂:你剛剛講的跟我要問的第二個問題有關。我的問題就是,假如你做了惡業,有了煩惱,有了苦之後,苦要如何清淨?或者惡業要怎麼清凈,如何懺悔?第128頁《俱舍論》講到煩惱現起的十種條件。會覺得苦、覺得有煩惱就是因為有很堅固的原因,並且,它是一直延續下去,就會越聚集越多,並且會確實的讓你感覺到,這就是顯現出來了。會讓你沒有辦法,很清楚的跳脫開來。在裡面一直打轉。

德祥:上面有有講到,當你感受到痛苦的時候,就是業果的顯現,也就是一種清凈。所以(如果)當我感受到我很焦慮的時候,我並不會陷入這種情境為其所困。就是業力的清淨。

願堂:那要怎麼樣才不會陷入這種情境?

德祥:我會覺得是對佛法的信心。

淨誼:是不是說,我相信我是具有佛性的,所以有辦法從這裡面解脫出來?

願堂:我相信我具有佛性,這是見地?還是個信念?理念?意識型態嗎?

德祥:我覺得信念就是一種力量。

願堂:信念是一種力量沒有錯,但信念跟見地是不一樣。

德祥:當然我們不可能說有那麼堅固的信念變成一種力量…

願堂:你剛剛講的那種方法,與盈儀宜師兄講的那個方法:我們去注意讓我們快樂的方法…

德祥:去注意讓我們快樂的是一種轉移…

淨誼:我自己同德祥師兄有這個問題。比方說當遇到挫折時,明明知道煩惱有這十種條件所形成的原因,但往往自己明知卻仍陷在裡面無法突破,任著自己的心一直在那裡流轉,受苦受難。到底我們要依什麼才能讓自己提升起來呢?

德祥:我也會去思考到底有沒有這受苦者的存在?受苦者到底是誰?苦是怎麼來的,也會去堅固自己對佛法的信心。我覺得這樣子很有幫助。但是一般人只要陷進去,跟著苦打轉就很難脫離。 仁波切曾教導說,要如何去觀無常、無我,但這也是自己平常得去用功學習的。否則當對境來的時候,就會被牽著走,所以是需要訓練的。 仁波切是說,除非你把他抓去撞牆,才有可能讓他片刻抽離。

淨誼:還有所謂的情緒低落。情緒低落也是一種苦。但在座的各位,若發生情緒低落的時候,通常不會讓這樣的情緒持續下去。可能三、五天,或睡個覺醒來就莫名忘記、什麼事情都沒有,然後好轉起來。這是為什麼呢?

德祥:這是因為氣入中脈。如果氣入中脈的時候,自然智慧息會出來,就會以這樣的感覺。


興漢:我們對憂鬱症的治療,那也是一時的。就好比 仁波切治療我們, 仁波切希望徹底的把我們給治好,而不是只有一時的治療成功而已。根源在於說你願不願意去面對自己那個最深層的自我。 上師不斷的擾動, 仁波切也有講過,想盡辦法去挑起你的憤怒,你的染污,唯有如此,才有辦法根本解決我們的問題。而不是像我們有其他的方法,例如:轉移注意力,那也只不過是一時的。

我覺得大部分的人都會希望 上師跟自己是朋友的關係,然後在自己受挫折的時候,希望 上師來安慰你。

德祥:我覺得希望 上師怎麼樣來對待你就是一個很大的迷思。變成自己想要的、自己想像的 上師。

德祥:關於懺悔有什麼用?這個問題,我最近看到 仁波切的每日一語有說到,你不去懺悔的話,就把染污藏在倉庫裡,這樣的話,只會發霉、發臭。如果去懺悔的話,就是把染污暴露在太陽下曬一曬,染污才會揮發掉。

仁波切有講到真正的懺悔是去觀想、放光,然後那個光收攝回來才是真的懺悔。好像後面有提到。而我覺得,苦的消失是說,你感覺到苦,受到苦,業因已經成熟,以俗義諦來講是這樣子。比如說剛剛那個例子,那個國家後來被消滅了,也表示業果已經成熟了,業因也就消失了,果的顯現之後,也就是滅苦了。

但如果以勝義諦來講的話,其實根本也沒有這個苦,因為這個苦也是不存在的,也是種執著、認知而已。所以也沒什麼好消滅。諸業也是不可得。

玉龍:我想大家都忽略掉很重要的,我們這世間是因果業報在控制我們。善因有善果出現,惡因有惡果出現,善果或惡果出現的時候,中間會有個緣,助緣。那麼修行的人就是如何來處理這個助緣。像治療憂鬱症,剛剛講的轉移焦點,把這個助緣──情境轉移,幫助他這個惡果不會再顯現得更厲害的這個助緣,然後讓他起惡念頭的時候,勸告他,和給他一些快樂的東西,讓他暫時不要去想那個,這些都是改變助緣的方法。我在想說,其實這個憂鬱症包括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有些人嚴重,有些人輕微,是因為過去的業因所造成。嚴重者你要叫他去修行那是不可能,只能讓他服藥,讓他腦子靜下來,做個正常人,雖然他的惡果顯現,但當他睡覺的時候,這個惡果就不會變大了。如果清醒之後,惡果便出來擾亂他使他痛苦,看到社會的染污,也許會瘋狂。所以當這些把他控制好的時候,就可以很平靜的渡過惡果顯現的階段。這也是種消業。因為他會碰到這個醫生,也是他的貴人或是藥物來幫助他,這也是他的福報。而比較輕的人,就好好的修行,往上提升。

所以第一個便是要斷惡修善,這個很重要。不再造惡因,然後透過懺悔、轉移等等方法,讓惡果顯現得小一點。讓他能夠堪忍來渡過。並勸他積極的去行善,種下善因(快樂的因),將來就能夠得到善果(快樂的果)。照這樣慢慢調整,調整到比較接近正常人的時後,再鼓勵他去修行。

德祥:像 仁波切也曾對憂鬱症患者說要去吃藥。

願堂:所以我們要定時來參加讀書會!(眾笑)

(本次討論結束)

台長: BB
人氣(30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