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是我的主婦市場日。
爲了防止該買未買,卻買了一堆不在計畫中的柴米油鹽,前晚便將清單羅列好,一早便趕著早市去。市場週邊停車難,早去可以把車停在市場前「華歌爾」門口,晃一圈後剛好趕在店家九點營業前離開。有幾次離開的晚了,裡頭的小姐也只是抬頭看了一下,但臉皮薄的我,總是覺得不好意思。
小時不上學的日子很常跟母親一同上市場,家裡人口多,採購量大,母親總會推一台小推車,從市場口的那一頭走到市場口,再走回來的同時籃裡已是滿滿的食材,或許我手上還會多個雞蛋糕之類的。
傳統市場賣的不外乎傳統與人情,買賣熟悉後,等物品處理的同時,母親與老闆總會閒聊,於是我知道市場內賣新鮮漁貨的是我小學同學的家長,每次總會推薦優質的漁獲,並且便宜算;市場邊賣肉鬆肉乾的是遠房親戚,母親不會在那裡採買,但每次經過總會打聲招呼,只是我始終記不得到底應該稱呼她什麼;市場外偶爾出來擺臨時攤賣自家糯米腸的是母親學校的同學,母親總會光顧她,而她也總是挑選外形肥美的給母親,並再三強調不加添加物、稱讚自己的糯米腸好吃,可也真的是不蓋人的好吃。
再走一段路,靠近火車站的十字路口,賣糖果餅乾批發的是我四歲前的家,我們在大水侵襲後搬走了,那對面住了我和大弟的小學啟蒙老師,是個和藹可親的人,一直到我唸專科她都還記得我,可以叫出我的名字。
最後,在離開市場前,母親不忘到最外圍的菜攤採買青菜蔬果,挑的都是小孩願意下肚的如高麗、花椰、四季豆,老闆娘推薦保證好吃的韭菜、韭菜花,母親常是正眼不瞧的搖頭不買,那時以為母親也不愛韭菜。很多年以後,在外婆的喪禮上我才知道,母親愛韭菜,特別是外婆自己種的,母親說很嫩不咬舌。
今天我在市場裡隨意逛,彎進以前沒進來的巷,來到一攤賣丸製品的店,並不打算買點什麼,但那攤位上的東西有些像淡水許益魚酥賣的酥炸製品,便停下腳步看了一會。攤位上恰好有一位頭髮漸見斑白的婦人正在選購花枝羹,清楚仔細的挑選,旁邊站著一位比她高了兩個頭的男子,大概只長我幾歲吧,應該是母子,我想。兒子緊依著母親,肩上背著購物袋,就這樣和母親站在花枝羹前,陪著母親挑選,母親嘴裡說著:「買些花枝羹回家做海鮮羹給你吃,這你愛吃的……」兒子則輕聲說:「不要買太多,太多吃不完。也買些你愛吃的吧……」「買你愛吃的就行了……」我呆站在一旁,看著這身影突然一陣感動,如果我猜的沒錯,這麼大的兒子還肯陪老母親來傳統市場買菜,而且還跟老母親緊緊相偎,提醒老母親也要買些自己愛吃的,而不是站在一旁應付的幫忙提菜而已,這身影很美。記憶回到二十幾年前,小女孩的我跟在母親的推車旁,母親問小女孩「要吃什麼?」「想吃什麼?」常常推車裡已是滿滿小女孩愛吃的,但母親還是不忘在冷冷的冬天買一包小女孩喜歡吃的菱角和熱騰騰的玉米……
長大後,市場採買的工作交到了父親手上,父親也總不忘在異鄉遊子回家時買遊子愛吃的皇帝豆、也不會忘了菱角、還有橘子,現在更是連林桑的喜愛也一併加進來,不會忘了林桑愛的海瓜子、西瓜……。父母親的記性真好,總會記得孩子們、孫子們的喜愛,卻忽略了自己的。
我記得外婆過世前三天,生性節儉的她,來家裡聚會時突然跟母親說想吃鮑魚,這是唯一一次外婆開口跟母親說想吃什麼,當時生意繁忙,父親跟母親打算過幾天帶鮑魚去探望老人家,無奈三天後外婆在傍晚小憩時過世了。母親為此深感愧疚,事隔十年還是引以為憾,常說以前家貧買不起鮑魚,如今有能力了外婆卻已不在。想到那對溫馨的身影,提醒自己,愛要及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