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3-23 08:43:54 | 人氣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式災難新聞… 洪水、淚水、口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鈕則勳

日本震災與海嘯,災難新聞播報的原則

—不渲染悲情、不製造恐慌、不穿鑿附會,

台灣多數的新聞台幾乎都將其拋諸腦後。

許多媒體透過傳統台灣式的災難新聞播報方式

來報導日本震災,

除了延續以往「洪水、淚水、口水」

這「三水」的播報方式之外,

亦充滿了濃濃「消費」的感覺;

難道媒體無法從更積極的面向來兼顧社會責任嗎?

首先,媒體可傳達一些對閱聽人有益的積極訊息。

好比說,

日本的防震知識及演練應該就是很好的教育資訊,

日本公司都配給職員一個救生箱,

其中除了食物及飲水外,還配有手套及保暖用的雨衣,

就是要預防若是結構被震垮,

在搶救的黃金七十二小時中,仍有生存的可能。

至於居家防震,

日本民眾也會將衣櫃、書櫃

或較高置物櫃的頂端固定,

事前也會不斷地確認家中可供避震的區塊。

透過這些對觀眾有利的訊息,

至少能夠讓觀眾學習到在地震中自保的方法,

而觀眾自然會注意看這段新聞,

亦不至影響收視率。

其次,媒體的災後檢討報導,

不論是對制度或是政策面,都應強化監督。

以他山之石的觀點來看,

日本政府從平時的防震機制

到災難發生後的緊急處置能力,

甚至政府與民間的互信強度與災民的迅速撤離方式,

都能提供我政府從制度到政策面上的檢視或反思;

倘媒體能以主題單元來做報導,

除了能催促政府應該補強的作為外,

更發揮的監督的功能。

最後,媒體監督的力道不能三分鐘熱度。

既然媒體可從日本震災指出我政府應該努力的面向,

便應該持續追蹤;

但我擔心的是,從經驗法則來看,

媒體監督的力道似乎只有三分鐘熱度,

當更聳動及新鮮的話題出現時,

媒體的焦點很自然地又順勢移開了。

由於媒體不繼續關注應該強力監督的災後檢討面向,

相關單位補強或改進的工作當然可能虎頭蛇尾,

災難發生,還是得大家一同承受。

或許媒體自認為以上所提的部分在報導中皆有處理,

但明顯地不符比例原則,

聳動的畫面報導仍佔據著主要的篇幅;

筆者當然了解電子媒體收視率的壓力及難處,

但是若能從比例上面逐步微調,

慢慢增加深入面的報導,帶領觀眾、政府一起進步,

或許這才是主流專業新聞台應負的責任。

【文化大學廣告系副教授】

【 2011/03/16 聯合報】


 

台長: 若無
人氣(7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