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念是一顆種子,
這顆與生俱來愛的種子,永恆存在。
用心培育、細心耕耘,
讓愛的基因活躍、啟動,無所不在……
兩千多年前,佛陀宣講法華後,
期待娑婆世界的弟子們能明白他的教法,發心弘揚;
但眾出家弟子以娑婆世界眾生
剛強難調難伏,不敢承擔;
雖有從他方國土前來聽法的菩薩向佛陀表示,
要在佛滅度後在娑婆世界廣說《法華經》,
卻被佛陀婉拒。
佛陀自信,娑婆世界
必定有為數眾多的菩薩會志願弘法;
果真,眾多菩薩從地涌出,
發心立願弘揚法華大法,
承擔在娑婆世界度眾的使命……
二月初,有十三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歸來,
分享在各地推展志業的成果與特色;
從他們真誠的言談中,
感受到這群人間菩薩勇猛精進,人人具備
—單純的「赤子心」,一性圓明自然,不受染著;
獅子的「勇猛心」,是非分明,果敢前行;
以及駱駝的「耐心」,恆心忍耐,堅持到底。
人間菩薩從他方而來,
就如同《法華經》所描述的場景,令人感動感恩。
●
四十六年來,慈濟人以無私大愛為人間苦難付出,
不論遭遇任何艱難,人人秉持「對的事,做就對了」;
發心立願,甘願做、歡喜受;
篤定志向,願意克服一切困難以成就。
每一位慈濟人都是人間菩薩的典範,
心寬愛大、志堅信定,心靈境界很美很透澈。
每一位法親都是宿世善友,都曾在靈山會上相遇。
儘管兩千五百多年前的靈山會,
時間、空間都已距離遙遠,
但人人心中都有靈山塔,
空間——就在每個人的心裏;
時間——當下就是。
感恩靜思弟子,引法入心,回歸清淨本性,
並且以佛陀的慈悲、智慧,
在堪忍世間為苦難眾生拔苦予樂;
苦既拔已,復為說法,讓人人心開意解,跳脫執著,
而能以寬闊的愛心,悲智雙運,平等付出,
真正做到師父所說的——「為佛教、為眾生」。
歡喜受法、廣結善緣,
使人敬而愛之,
感動相隨,共成好事。
佛典記載——
頻婆沙羅王非常景仰佛陀,
一日,他至誠懇切地來到佛陀面前,
請佛帶領弟子入王宮,接受他的終身供養。
佛陀聞言默然。
頻婆沙羅王見狀,退而請求供養十二年,
但佛陀仍未答應;
他再提出請求:「讓我虔誠供養十二個月吧!」
佛陀依舊沒有回應。
頻婆沙羅王不願放棄機會,再度懇求:
「至少請您讓我供養三個月吧!」
這時,佛陀終於微笑點頭:
「好吧!就圓滿你的心願,讓你供佛及僧三個月……」
為何佛陀不願接受頻婆沙羅王的提議,
帶領僧團弟子接受一輩子、十二年
或是十二個月的供養?
因為假使只接受一人供養,出家眾無須托缽化緣,
就無法接觸人群,眾生也沒有機會供僧聞法,
佛法如何普遍開展?
回到現代,這也是慈濟「人間菩薩招生」的精神。
我希望,不論在哪一個國度、任何一個角落,
慈濟人都能以佛弟子的清淨形象,
走入人群,啟發眾生無私之愛,
帶領人人行往正確的方向,
讓菩薩道愈走愈寬、愈廣、愈遠。
「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是菩薩度眾不能缺少的方法。
「布施」:除了有形的「財施」,
還要以「法施」和「無畏施」,
播下善種,引法水滋潤受助者心田,
讓人堅定無畏,安穩前行。
「愛語」:要運用「軟實力」,
從說話開始,隨順對方根機,
用善而柔的語言去安慰、勉勵、教育;
彼此好話相對,就能「愛語相受」。
「利行」:要愛惜自己的身行,
所走的每一步、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利人間。
利行更需「力行」,要為人間立典範,
做「不言之教」。
「同事」:行入人群,
要提起慈悲智慧,循循善誘、相互關懷,
接引大眾同做好事,同霑法益。
法要入心、歡喜受用,
才能在人群中觀機逗教,廣結善緣,使人敬而愛之;
期待人人照顧好身、口、意,讓人感動相隨,
號召浩蕩長的菩薩隊伍,共同成就人間好事。
窮困心地猶如貧瘠土地,
以愛守護,耐心引導,
讓善種成長、開枝散葉。
去年八月底,中區慈濟人醫會成員 洪啟芬 醫師,
收到一封由日本寄來的信件,
信中附有一張四萬日幣的捐款收據,
還有一封中文書信述說對慈濟的感恩之意——
2010年10月,六十歲的衣川先生
帶了十萬日幣來臺,準備了度餘生;
卻在不久後盤纏用盡、流浪街頭,
因偷竊被捕而移送到移民署南投收容所。
所方發現衣川先生疾病纏身,健康狀況堪虞,
便將他送往收容所附近的診所接受治療;
這間診所的負責人
正是中區慈濟人醫會成員 洪啟芬 醫師。
此後, 洪 醫師悉心為衣川先生治療。
經過三個多月,衣川先生的健康逐漸恢復、
即將返回日本,他詢問 洪 醫師:
「這段期間的醫藥費共需多少錢?」
洪醫師告訴他:
「這是慈濟的義診,請不要放在心上。
祝福您有一天也能成為幫助別人的人!」
臨別前更送他一套日語版《靜思語》,
請他日後有困難可以到慈濟日本分會尋求幫忙。
洪醫師的鼓勵,讓衣川先生深受感動,
返國後重新振作,到東北海嘯災區打工;
去年八月中旬,他特地前往慈濟日本分會捐出善款,
感恩臺灣慈濟人在他落難時給予協助。
《雜阿含經》述說大醫王需具備四項良能:
「善知病」——用虔誠的心了解眾生病;
「善知病源」——仔細追究眾生病的起因;
「善知病對治」——對症下藥;
「善知治病已,當來更不動發」——
藥到病除,令人身心安穩。
這四項醫者的良能,
在慈濟醫療志業及人醫會大醫王身上,都可以看到。
他們不僅知病、知道對治的方法,
還能應病投藥,讓人身心安穩。
就如這位衣川先生,在日本原已當了五年街友,
離鄉背井流浪到臺灣後,遇見生命中的貴人,
用心用愛為他治病,且輔導他轉變心念,
懂得自力更生,從「手心向上」
轉變為「手心向下」助人。
窮困的心地,猶如貧瘠的土地,
需要有愛相伴、細心灌溉,
才能讓善種成長、開枝散葉。
愛,是人間之寶;
人間有愛,苦難人的生命才有希望。
感恩慈濟人間菩薩,以愛守護眾生,
讓苦難人安身心、為貧病者拔病痛,
使其在洶湧波濤中穩步前行,化苦海為法海。
要有好的「結果」,
一定要先付出——
造「善因」,得「福果」。
最近,俄國科學家
成功培育出冰凍了三萬多年的果實,
使其發芽、開花,實在不可思議。
人的心念也是一顆種子,
這顆與生俱來愛的種子,
哪怕已經沈睡多年,卻是永恆存在;
只要用心去培育、耕耘,
愛的基因同樣也會活躍、啟動起來。
科學愈是發達,愈能證明佛陀所說法——因緣果報觀。
「因」是種子,這一顆種子能造就未來的「果」。
人生要有好的「結果」,一定要先付出;
造善因,才能得「福果」。
世間苦難人眾多,人間菩薩要悲智具足,
用「大悲以身為天下,苦人之苦」
——以大悲心身體力行付出,
啟發他人愛心,為天下人拔苦;
「大智以身為天下,樂人之樂」——
發揮智慧拔苦予樂,眾生快樂,就是菩薩的快樂;
「大愛以恆善救人,常無棄人」——
以永恆的善念救人,不棄捨任何一個人;
「常存善念救物命,故無棄物」——
心中常存善念,惜福愛物,
就不會棄捨任何有用的物資。
雖然個人力量微小,
只要發一念心,刻苦勤行道,一定做得到;
就如小螞蟻扛大餅——凝聚眾力,一心一志,
這就是所有慈濟人的典範。
多投入、多體會,
開啟智慧,
人生充滿幸福滋味。
今年三十歲、家住臺北的張譽瀚,
從小家境很好,又是家中老么,備受寵愛;
高中時,他就擁有兩輛摩托車、一輛跑車,
卻不能體會父母心,結交惡友,吃喝玩樂,
讓父母憂心。
幾年前,慈濟志工莊秀裡到張家收善款,
得知這對父母心裏的苦,
便找來也曾荒唐放逸的慈濟志工謝銘智,
希望以過來人身分,把這個孩子愛回來。
謝師兄很用心地帶譽瀚到環保站付出。
剛開始,譽瀚雖投入去做,
惡的力量還是不斷拉扯著他;
他禁不起朋友誘惑,到處買醉、沈溺網咖……
後來,他在環保站
看到許多老菩薩辛苦地為大地付出,打從內心尊敬,
也不忍老人家早出晚歸,悲心一起,願力就啟發了,
他開始認真做環保,心想:
「我若多做一些,這些老人家就能早一點回去休息。」
就這樣善惡拔河了好幾年,
譽瀚藉由做環保、參加讀書會,
更能體會父母恩,逐漸遠離惡友,
斷絕菸酒等惡習,
且半工半讀完成專科學業;
於2009年受證成為慈誠隊員。
如今,譽瀚在家中工廠幫忙,
也積極參與社區志工勤務,
主動配合補位,隨傳隨到,
並負責定點的隨車回收,日日精進法喜,
父母感到很安心。
人生之苦,不只是物質缺乏之苦,
還有心靈之苦,需要有人救拔。
重重的心靈難關,只要一念精進,多投入、多體會,
就會開啟智慧、克服任何困難,則人生充滿幸福滋味。
●
農曆正月已過,新聞報導,
花費數億元打造的元宵燈會,
開幕兩週就吸引上千萬民眾前往觀賞。
看似美麗的景致,背後卻隱藏著危機——
絢麗燈火如過眼雲煙,活動結束後,
除了耗費大量能源、留下滿地垃圾,
還有什麼能真正留得住?
現代人心靜不下來,易受聲色境界所惑,
擾亂自心,惹來禍端。
其實,真正的喜,是人與人之間溫馨互動;
真正的福,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祝福。
放眼天下,氣候不調,災難頻繁,
人們不能再貪一時暢快,損害大地、污染空氣,
忽視未來世界可能陷入環境崩壞、資源匱乏等危機。
保護大地唯一的方法就是「環保」。
要把握時間,擴展愛的空間,
在人與人之間帶動節能減碳,
愛護大地,才是智慧人生。
期待人人點燃「心燈」,照亮自己、照耀他人,
共同為大地付出、為人群而庇護、
為有困難的家庭解危,
讓人間菩薩無所不在,令人見聞歡喜。
請大家多用心!
(證嚴上人主講於 2012年2月1日 至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