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肪及其作用
血清所含的脂肪簡稱血脂,包括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和三酸甘油酯(或稱中性脂肪TG)。 血脂必須與特殊蛋白結合成為脂蛋白:才能溶在血漿中,隨著血液循環。
膽固醇是構成人體細胞膜的重要成份,也是各種荷爾蒙、維生素D、以及膽汁合成過程中最主要的原料,人體內各種組織細胞都含有豐富的膽固醇,才能夠維持正常的功能。三酸甘油脂(中性脂肪)最主要的功用是作為能量貯存的場所,並且在人體有活動需要時,提供熱量的補給,維持生命所需。
膽固醇分好壞?
血液中脂蛋白可依離心後密度不同區分,主要兩種為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HDL)含大量的磷脂類及少量的膽固醇,可以移除血液中過多的膽固醇,預防脂肪堆積在血管壁中,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hol)俗稱為「好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含有大量膽固醇,體積小,容易滲入血管壁中形成動脈粥狀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hol)俗稱「壞的膽固醇」。
高血脂的定義
一般來說,當血中的總膽固醇過高、三酸甘油酯(俗稱中性脂肪)濃度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偏低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偏高等,任一異常或合併多種異常情形均可稱為高血脂或血脂異常。
血脂正常值
| -
總膽固醇宜低於 200 mg/dl
-
三酸甘油酯宜低於 200 mg/dl
-
低密度脂蛋白宜低於 130 mg/dl
-
高密度脂蛋白宜高於 40 mg/dl
|
一般抽血檢查時,主要是檢驗總膽固醇,高密脂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至於低密脂膽固醇可以經由前面三項檢驗數值換算而得到結果。
高血膽固醇症細分為:
-
正常理想值:血總膽固醇值< 200 mg/dl(或LDL值<100 mg/dl為理想、100~129 mg/dl為接近理想)
-
邊緣性高值:血總膽固醇值 200 至 239 mg/dl(或LDL值130至159 mg/dl)
-
高值:血總膽固醇值≧ 240 mg/dl(或LDL值160-189 mg/dl為高值、≧190 mg/dl為高值)。
高血三酸甘油脂症細分為:
-
正常理想值:血三酸甘油脂值 < 150 mg/dl
-
邊緣性高值:血三酸甘油脂值 150 至 199 mg/dl
-
高值:血三酸甘油脂值 200 至 499 mg/dl
-
極高值:血三酸甘油脂值 ≧ 500 mg/dl(易併發急性胰臟炎)
高血脂症的症狀或症候
一般高血脂症病人沒有任何明顯症候。但極少數「家族遺傳性高血脂症」患者的皮膚或皮下組織或肌腱會出現「黃色瘤(Xanthoma)」或「黃斑(Xanthelasma)」,及部份「嚴重高血三酸甘油脂症」患者併發「急性胰臟炎」。
高血脂產生的問題
血清濃度太高的話,便會堆積在血管內壁上,久而久之,造成動脈硬化,引起血栓形成,使血管內腔狹窄、彈性及張力減小、血液循環供應不足,甚至造成血管阻塞,引發各種心臟血管疾病 (如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動脈瘤),以及腦血管病變 (如腦出血、腦梗塞、腦栓塞)。
醫學界已證實,血清膽固醇每下降1mg%,就可以使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生率減少1%左右。
高血脂症成因
-
遺傳:家族遺傳性高血脂症
-
經由次發性的因素所導致:如糖尿病、肥胖症、庫欣氏症候群、腎病症候群、甲狀腺低能症
-
飲食因素:如每日脂肪攝取超過總熱量(卡路里)的40%、飽和脂肪酸超過總熱量的10%、膽固醇每日攝取超過300亳克、或飲酒過量引起
-
某些藥物:如利尿劑、女性荷爾蒙、避孕葯丸、類固醇、或貝他阻斷劑的使用等。
高血脂症的分類
-
高血膽固醇症(只有膽固醇值升高)
-
高血三酸甘油脂症(只有三酸甘油脂值升高)
-
混合型高血脂症(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值均升高)
其中HDL的角色被認為是影響高血脂症治療的重要參考因子,通常HDL如<40 mg/dl 如合併高血三酸甘油脂症者因冠心症的危險性增加而應加以治療。反之,如HDL≧60 mg/dl則對心臟有保護作用。
高血脂症的處理
治療的目的是使血脂異常回復正常,以期降低動脈硬化及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 「非藥物療法」處理(即治療性改變生活),複檢時若血脂仍高才考慮併以「藥物治療」。 唯有些情況專家建議可考慮提前使用藥物治療,例如糖尿病患者、有動脈硬化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家族史者。
一 非藥物療法 (治療性改變生活)
非藥物治療的目的在於降低 TC 和 TG、減輕過重的體重,並維持適當的體能狀態。 非藥物治療包括:減輕過重的體重、規則的耐力性運動、戒菸及飲食控制。
雖然有研究發現,適量酒精攝取可以增加 HDL-C;但酒精也會增加 TG 濃度,過量飲酒可能還會增加心臟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所以不建議利用飲酒來增加 HDL-C。
-
(一)飲食控制
-
拒絕油膩食物: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少吃豬皮、雞皮、鴨皮、魚皮、肥肉及奶油等。
-
炒菜用油:選用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植物油(如橄欖油、花生油、菜籽油等 ),少用飽和脂肪酸高的動物油(如奶油、牛油、豬油等),不要省小錢而使用回鍋油。
-
多採用清燉等清蒸、水煮、涼拌、燒烤或方式烹調食物。
-
(二)減少膽固醇攝取
-
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包括內臟(腦、肝、腰子等)、蟹黃、蝦卵、魚卵、蛋黃或牛油製成的麵包、蛋黃酥或餅乾等。
-
若血膽固醇過高,則每週以不超過攝取3個蛋黃為原則。
-
肉類宜多選用魚類及去皮家禽,儘量減少羊、牛、豬等脂肪含量高的肉類。
-
每餐亦可搭配豆製品食用。
-
(三)多攝取纖維
-
纖維食物含飽和脂肪酸低,且可在腸道結合膽固醇減少其吸收。
-
高纖維食物包括:
-
(四)多運動
-
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
-
增加心臟及肺臟的功能。
-
降低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
-
增加肌肉、血管彈性及血液循環。
二 藥物治療
一般時機:應先接受飲食計畫3-6個月、控制體重、運動及戒菸。若複檢時血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濃度仍偏高,此時醫師就會給予藥物治療。
何時是給予藥物最適當時機,須仰賴臨床判斷。女性及年輕人不宜過度使用藥物,應強調非藥物治療之重要,如改變飲食、控制體重、運動或戒菸等。
藥物種類 | 1. | 膽酸結合樹脂(Bile acid sequestrant resin) | -
主要是在小腸與膽酸結合,阻止膽酸之再被吸收,增加膽酸從大便中排泄。此使得肝臟內膽固醇必須大量氧化成膽酸,因而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
-
常用藥物有Cholestyramine(Questran,貴舒醇散)、Colestipol等。
-
可能的副作用有胃腸不適症狀,如腹脹便秘等。
| 2. | 纖維酸鹽衍生物(Fibric acid derivatives) | -
主要作用為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濃度 。
-
常用藥物有Bezafibrate、Ciprofibrate、 Clofibrate、Fenofibrate(Lipanthyl, 弗尼利脂寧)、Gemfibrozil(Gem-S,伏脂膜衣錠)等 。
-
可能的副作用有腹痛、腹瀉、噁心、嘔吐及肝功能指數上升等。
| 3. | 菸鹼酸(nicotinic acid) | -
為B群維生素,大劑量時可以減少低密度脂蛋白、三酸甘油酯、膽固醇的濃度,並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好的膽固醇)的濃度。
-
常用藥物有Acipimox(Olbetam,脂倍坦)。
-
常見副作用有腸胃不適、高尿酸、痛風、紅疹、肝功能指數增加等。
-
長期服用,可能增加膽結石的機率,已罹患膽結石病人,一般不宜服用。
| 4. |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 -
此類是效果最強的降膽固醇藥物,其作用機轉為抑制肝細胞中膽固醇合成的速率限制酵素,進而減少血中的膽固醇含量。
-
常 用的藥物有Atorvastatins(Lipitor,立普妥膜衣錠), Pravastatin (Mevalotin,美百樂鎮), Simvastatin (Zocor,素果膜衣錠),Rosuvastatin (Crestor,冠脂妥膜衣錠)及Fluvastatin (Lescol,益脂可)等。
-
此類藥物副作用較少,可能會出現肝功能指數上升、或有頭痛、噁心、疲倦等。
-
偶有肌肉酸痛副作用,此時應立即求醫。
|
注意:如果經醫師診斷服用降血脂藥物時,不要任意停藥,以免造成血膽固醇上升。如果症狀改善,應再做一次血脂肪檢驗,醫師會視情況決定減量或繼續服藥。
心血管疾病定義
-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患者有:1.心導管檢查證實。2.曾患心肌梗塞有心電圖或住院證實。3.心絞痛病患,有缺氧性心電圖變化或運動試驗陽性反應者。
-
腦血管病變患者:1.腦梗塞。2.腦內出血(不含其他顱內出血)。3.陣發性腦缺血患者(TIA)其頸動脈超音波證實有粥腫樣變化併有70%以上阻塞者。
-
周邊血管粥狀硬化有缺血性症狀且經血管都卜勒超音波或血管攝影證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