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生於仁宗景祐三年(西元1036年),卒於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西元1101年),年六十六,諡文宗。二十二歲中進士。深得歐陽修賞識,讚之為「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他思想恢弘,文筆雄建,散文、詩詞、書、畫都具有獨特的風格。著有東坡志林、東坡七集、東坡樂府。
#寫作風格:
蘇詞的寫作風格非常豐富,有的纏綿深婉,有的飄逸灑脫,有的清新明麗。最重要的是蘇東坡開創了豪放清曠的新詞風,如《念奴嬌》、《水調歌頭》、《江城子》等作品,從內容到風格都令人耳目一新。他這類的風格雖然並不多,但在綺豔婉約之外另立一體,顯示了新的發展方向,影響深遠。
蘇軾以詩為詞,豪放不羈,開創豪放派詞風。把詩文革命運動的精神貫徹到詞的創作,是真正轉變北宋詞風的人。其特色為:
1.擴大詞的內容和題材:抒情、寫景、說理、懷古、感事、送別,無一不可入詞。徹底打破「豔科」傳統觀念。
2.提高詞的意境,創新風格:以奔縱的激情、豪邁的氣勢和宏偉壯闊的境界,表現出豪放詞派的精神。
3.突破詞的形式,音律束縛:語言上以詩句及口語入詞,且擺脫音律的羈絆,使詞獨立發展成新的詩體。
☆豪放詞派★含有「高曠自在」、「雄健豪邁」、「沉鬱悲壯」等三種不同的意義。
賞析→《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翻譯:我拿著酒杯問蒼天:「什麼時候才有明月呢?天上的宮殿今夜是何年何月呢?」我想乘著風到天上去,但又怕位於高處那玉砌的宮殿太淒清寒冷了。於是我跟著月下自己孤單的影子翩翩起舞,還有什麼地方能像在人間這樣好呢?月光斜斜照入紅樓,低低地斜照入裝飾華美的門窗裡,使人無法入睡。本來不應有什麼怨恨,可是無情的明月,卻偏在人們生離死別的時候獨自顯出團圓的樣子呢?人有悲歡離合,月亮有陰晴圓缺,這些事自古以來就難以兩全,只希望能夠長壽平安,就是山隔水阻,千里迢迢,也能一同欣賞這皎潔的明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翻譯:十年來妳我生死永隔,音訊渺然,感覺上是那樣的遙不可及。即使我不去想妳,妳依然在我心中難以忘懷。妳的墓地離此遙遠,使我無法表達內心的感傷。此時我們若再相逢,大概也認不得了,我已是歷經艱辛,兩鬢白髮的人了。昨夜夢中,我忽然回到故鄉,看見妳坐在窗前梳妝打扮。我們相視無言,卻流下了許多眼淚。想起使我每年悲傷的地方,就是在這明月下種滿矮松的小山崗了。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翻譯:滔滔的長江水默默地向東流去,洶湧的波浪沖洗了多少年代傑出的英雄人物。在那古老的營壘西邊,人家說是三國時代周瑜大敗曹操的赤壁。那兒的亂石像雲般崩裂,衝擊的浪花打到石岸上,捲成無數的雪花。江山像圖畫般那麼美麗,人物又是一時的俊傑英雄。遙想當年的周公瑾剛娶了小喬,真是英秀卓越;他手執羽扇,頭戴綸巾,在閒談笑語的當下,縱火焚燒了曹軍船艦,大破曹兵。我想像著當年在黃州赤壁之戰的種種情境,也都是自己的自作多情,而我的頭髮也已有些白了。人生就像一場夢,還是斟一杯清酒,祭奠江中的明月吧!
★賞析→蘇東坡赤壁懷古的名作,起首「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有大格局、大氣勢,卻有許多無奈。很多詩人和詞人無法了解為什麼美好事物留不住,只好以酒來逃避,蘇軾或許酒喝得多、喝得深、喝得透,看盡人生如夢之後,還懂得把酒灑地,因為種種無奈,祭告起江中的明月。「酹」,是將酒灑地,有祭拜、祈求的意思。他懂得「把酒問青天」,嘆盡人間如夢之後,這酒其實也不必喝了,「一尊還酹江月」,連江中的月光都是虛幻的,這一酹想來也沒有什麼用處,大家盡人事聽天命,日子或許會愉快一些。
參考網站:
http://neuro.ohbi.net/~huanyin/anfa_dongpo.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