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kid iswatching you.
這裡說的當然不是”監視”的意思,你的孩子無時不刻都在觀察你,這是我要告訴每個父母的。科學家也說,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主要的觀察與學習對象。
怎麼說呢? 莫非是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能表現出最真實的自己,一切都要以可以「以身作則」的標準為出發點,那麼,身為父母的行為豈不處處受限,而且行動不自在?活得不自然?
其實,父母也不必活得這麼辛苦,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案例和原則,就知道該怎麼規範自己和孩子的言行,讓大家都能「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我一向奉行帶水壺,除了省錢以外,環保也是一個考量,帶水壺是很方便的,不必到處找便利店或茶水間還是飲水機,還有,有些地方飲水機的水有異味,讓人懷疑清潔有問題或消毒劑使用過度。可是爸爸不是這樣,他幾乎是有些厭惡帶水壺,好像這是寒酸的象徵,他總是購買瓶裝水,以前,甚至會有把瓶裝水的瓶罐當成水壺,再去飲水機裝水飲用的情形出現,直到幾年前環境及健康專家一再呼籲不要如此,他才不這麼做。
孩子呢? 中年級前,大該我還能作主,所以她倆帶水壺帶得很開心,我也積極地幫大家選購健康無毒的水壺,所以BPA free、不鏽鋼水壺,很早就成為我們的標準配備。
直到孩子慢慢注意到爸爸的特殊習慣,他們也跟著改變飲水的方式了。
上學時還好,水壺似乎是小學生必帶的上學必需品,但是周末或出遊時,孩子刻意不用我準備的水壺,即使我幫她們帶了,放在車上,他們不提也不用,反而樂呼呼地跟著爸爸進入便利店選購,有時是運動飲料,有時是有味道的飲用水,這些都不是最適合小孩戶外活動或日常的飲用水。但是,她們竟然也學著買漂亮或特別的瓶裝水,為的是可以繼續裝水飲用,有時甚至還會帶到學校,取代水壺。為此我提了好幾次,說是對健康不好,含菌數過高等,孩子看到爸爸用得自然,那些瓶罐又這麼酷,誰還聽得進我苦口婆心的勸告呢?
這中間我自己的水壺也換了幾次,飲水習慣更是隨著運動量大增;我利用店家提供的折價優惠,勸爸爸開始使用隨行杯,當然也幫著挑符合標準的不鏽鋼材質,再加上近幾年食安風暴頻傳,飲料容器的標誌及安全性也常成為媒體話題,孩子們外出時的飲水習慣雖然未改,但是在學校使用的水壺需更換時,終於開始注意健康和質料。姊姊選了顏色酷炫的BPA free 塑料水壺,妹妹經過較劣質的不鏽鋼水壺,爸爸的隨行杯之後,又找出我以前幫她買的Kleen Kanteen 水壺。
這些轉變,讓我欣慰,孩子的確注意著我們的一舉一動,不論大小,或許還在不懂事年紀的她們只會模仿,而且振振有詞地說大家都這樣,或許有些父母很想告訴孩子說,我這是「錯誤示範」,但是孩子不會理解的,因為這個行為已經是事實。那麼,該怎麼做,才能引導孩子不要跟從錯誤示範,而能做出對孩子自己長遠較有益的選擇呢?
首先,當然還是「以身作則」,這是最簡單,最有效率的做法。你希望孩子這怎樣的,父母先這麼做。你希望孩子不要整天滑手機,父母先關機、抬起頭,面對孩子,回到真實生活,談話、看書、做家事等等,都可以醞釀話題,讓彼此更親近,然後再聊聊主題。
如果,以身作則真的有困難,或是另一半不配合,那麼就試試看 1. 舉出媒體上的例證,如科學研究,媒體報導等,讓孩子自己看看,知道「別人」,也就是一般社會大眾的觀點與做法,而非緊盯著某個或某些錯誤示範,認為可以依樣照做。2.說明某些錯誤示範的特殊情形,比方我們的飲用水案例,就應該由爸爸主動解釋為什麼他以前不帶水壺的原因,而非由媽媽自行解釋。爸爸應該對孩子主動提及自己因為上班不方便帶水壺,外出時懶得帶等等,但一定要向孩子說,「爸爸知道這是不對的,我不希望你們也這麼做。」否則孩子會懷疑為甚麼這些事情你可以,但是我們就不可以。最好再提及「爸爸現在也使用隨行杯,注重環保了!」強調父母自己的改變,藉此提醒孩子,知道不對,就改過來,這是應該的,也是對自己有好處的。
再舉一例,我相信很多人對食物有些特殊的喜惡,孩子其實都默默看在眼裡,從孩子喜歡吃的食物,或不喜歡吃的食物,是否看得出受到父母的影響呢? 你該怎麼改變這個情形呢?
我自己不喜歡吃糯米,連帶的湯圓、粽子、麻糬等糯米製品我碰都不碰,還好孩子並不排斥,但是,我很早就跟他們說了「媽咪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常得胃炎,好幾次稍微好一點了,吃了桂圓糯米粥、還是粽子,又整個吐出來,病況更加重,所以讓我從此怕吃糯米。」孩子似乎也能體諒,很少因為我不吃油飯或糯米製品,就跟著拒這類食品於千里之外。
仔細觀察、細心想想,你絕對能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和另一半的影子,或好或壞、或多或少。然後,再想想,該怎麼做。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