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2006年,“靜物”寬約40公分,1260度氧化燒)
黑暗中掙扎的顏色
透漏著我眷戀的秘密
我試圖在風化中
捉住最後的一絲美麗
到唇的酒杯
割傷我的記憶
在微醺的鏤空裡
已經流不出更多醉意
罷了
我逝去的青春
那曾經豐腴的肉體
那曾經多汁的甜蜜
以及那酒池肉林的光影
於是我學會做出自己
卸下我光彩的外衣
面對無常的道理
在內心深處
仍堅持
堅持那落幕的雍容
和那殘缺的剛毅
~~~~~~~~~~~~~~~~~~~~~~~~~~~~~
2006年,我走向一個新的風格。造成這股變動的,諷刺地竟然是因為我的五十肩。離五十歲還有一點距離,當時也不了解什么是五十肩。左手抬起來,有個角度會痛。後來變嚴重,抬到一個高度就難受。因此也沒有心情創作,於是給自己放個長假,回臺灣探親訪友,也看看手到底是什么回事。
診斷後,我開始做復健。想想病因,我很確定是在做大型作品時,長時間雙手抬高的姿勢所造成的。和同行講起來才發現,很多做陶者都有同樣的問題,算是職業病嗎?在休息的這幾個月中,我開始想將來的方向。捨去了“大”的元素,我的作品還有什么想表現的重點?
整個創意的演變過程,值得另闢文介紹。總之,後來以粗糙破裂馬的造型為一個方向。而這水果盤反而是技巧訓練中的一個分支。馬的律動比較難掌握,所以有挫折感的時候,就隨手捏捏茶壺,水果等容易掌握的形體。這件靜物是great expectations系列的第一個成品。很幸運的得到評審的肯定,拿到我算是最重要的一個獎項。
http://www.nzpotters.com/Exhibitions/Exhibition.cfm?exhibitionID=37
當時創作的過程,心中是有浮現塞尚(Paul Cezanne)的水果靜物。所以當有人在這件作品中,看到塞尚,我真的有遇到知音的感覺。另外還有不少人對我說看到了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小說"Great Expectations".後來我將這一系列以這個名字稱呼,其實是蠻心虛的。因為我沒有看過這本書,只有在維基上看了他的簡介。如果你讀過這本書,不知道有沒有看到郝薇香小姐的影子?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远大前程&variant=zh-hk
但是取名字實在不是我的強項,如果能不取,我是寧愿留白的。尤其是英文,字匯有限,很難傳達出精髓(或者有些本來就沒什么大道理)。所以我還是喜歡以”still life“(靜物)來稱呼這個沒有什么大道理的作品,而借用“Great expectations"來稱呼這一系列。我總覺得觀者的感覺不必受限于作者,只要能有感動你的元素,我們就有相連的緣分。
之後有個機會,也為這個系列辦了一個小小的展示。算是有個比較完整的交代。
更多靜物
細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