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人劇團15週年巡迴公演,演出去年得獎作品- 金剛心
高雄文化中心6/4,6/5 晚上7:30
團體預約8折部分至5/31截止
不二《金剛心》
~游祥洲(慈濟大學 宗教與文化研究所 副教授)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經》
「二」與「不二」
看這個世界,有兩個角度:「二」與「不二」。
放眼地球村,我們所看到的是,西半球比東半球富有,北半球比南半球強大,剝削與被剝削,控制與被控制,處處對立,處處矛盾,從自我分裂到集體仇恨,這是「二」的世界。
真誠地面對自己,沒有分裂,只有融合,沒有矛盾,只有和諧,沒有戰爭,只有和平,這是「不二」的世界。
《金剛心》所要開顯的,就是這個「不二」的世界。這個「不二」的世界,在佛教裡面把它叫做「不二法門」。有人以為,「不二法門」是一個玄之又玄的神祕境界,其實,真正的「不二法門」,不離「當下」這一念心。只要當下這一念心沒有對立,沒有矛盾,沒有你我的相,當下這一念心就是「不二」。
《金剛心》第二幕用「以水入水、以光入光、以空取空、以金剛取金剛」四句話點題,確有深意。
游泳的時候,泳者化為水,然後可以在水中優游自在。人、水不二,這就是「以水入水」。
在智慧之光的「能照」與「所照」之間,唯有同理一心,才能夠如實照明自性本來面目。能、所不二,這就是「以光入光」。
菩薩入深般若時,唯有從緣起上如實觀照五蘊空性,然後才能夠入空而不為空之所拘。空、有不二,這就是「以空取空」。
金剛者,鑽石也,菩薩坐菩提樹下,唯有成就「金剛喻定」,才能夠如實切入金剛般若智慧。定、慧不二,這就是「以金剛取金剛」。
這個「不二」,不但貫穿了整個《金剛心》的作品,也貫穿了整個優人劇團的生活。這幾年,優人們在劉若瑀老師和阿襌師父的帶領下,每天在木柵老泉山中,過著「一日三打」(打坐、打拳、打鼓)的日子。他們雲腳台灣西東,白天頂著艷陽藍天走路,晚上在廟口打鼓,百分百草根,百分百「世俗」。他們雲腳印度西藏,在恆河邊,在菩提伽耶的聖菩提樹下,在岡底斯山的雪巖之下,靜坐觀心。百分百出世,百分百「神聖」。
「神聖」與「世俗」本來是宗教與非宗教的分野,但在〈優〉,「聖」與「俗」已渾然不二。因為「不二」,我們更珍惜〈優〉那種立足於「世俗」而又不斷地向著「神聖」接近的謙卑與執著。如果「聖」與「俗」還落在兩個對立的型式,那麼,你就會看到虛偽的「神聖」與扭曲的「世俗」。
《金剛心》向我們傳達一個訊息,修行原來是一個自我轉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從面具的我到不帶面具的我,從多重人格的我到純一圓融的我,從矛盾的我到不矛盾的我,從自欺欺人的心到不二金剛心!
是佛是魔.煙雨朦朧
修道路上最大的弔詭,就是當你覺知到妄想時,那個覺知馬上又變成了妄想。大部份的時候,當你以為覺知時,妄想馬上就會拷貝覺知的型式,然後一重又一重的偽裝,一重又一重的複製,所以修行這條路,真可說是一路陷阱。沒有人要陷害你,但是我執我相就是那麼從頭到尾,如影隨形,牢牢地跟著你。在《金剛心》「撥草尋蛇」那一段,我們看到心一靜下來,那「許許多多的我」就一一現形了。「我」的異形由一而二,由二而三,或三或二,或二或一。這一會兒,覺知的我已經被複製成妄想的我,那一會兒,妄想的我又分裂成一個自嘲者,一個憂愁者。覺知的念頭才動一下,尋蛇的心馬上就把自己對象化,前一念的覺知已經變成了後一念狡猾的蛇。似覺又迷,似迷又覺,方覺方迷,方迷方覺:究竟是佛是魔,煙雨朦朧!
但是生命的道路,不能停在這裡打轉。生命不能在佛魔糾纏之中虛耗。你必須迴光返照。不管你看到多少虛虛實實的「我」,你都必須回到你的能觀之心,在那個地方堅住正念,在那個地方堅住你的覺知。或許你會掉落,但只要你保持迴光返照,保持覺知,那麼,妄想的我自然就會被你的覺知之光所銷鎔,於是雲開月現,魔消佛長!
禪密交融.天衣無縫
在修道的進程中,《金剛心》採取了「以禪為體,以密為用」的結構。從「以禪為體」這方面看,整齣《金剛心》的主軸,是用禪宗的一個偈子來貫通的,那就是:
「一棒如金剛王寶劍,一棒如撥草尋蛇,一棒如踞地獅子,一棒不做一棒用。」
「棒」所象徵的就是人人本具的覺知。禪宗的精采處,就是處處棒喝,處處提撕,非要你當下照見本來面目不可。從一棒多用,乃至最後「一棒不做一棒用」,這都是禪宗的機鋒。但是禪宗強調「自力」,強調當下頓了,這種功夫只能接引上上根。為了普門廣度,因此不得不同時引進「以密為用」的「他力」方便。
在「以密為用」的種種密行方便上,《金剛心》不斷地運用密教的咒語與菩薩的手印來做為修道進程中覺知與轉化的助力。其中包括觀世音菩薩的四字六音大明咒、準提咒、文殊菩薩的智慧咒、大白傘蓋佛母的除障咒,然後歸結於金剛薩埵菩薩的百字明。表面上看,好像密教裡面有很多高高在上的大菩薩,他們是眾生尋求救渡的對象,實際上,觀音表慈悲,文殊表智慧,金剛薩埵表懺悔,所有這些慈悲、智慧、懺悔的能量,本來就是修道者內心本具的能量,佛菩薩只是協助引發而已。
因此,在《金剛心》每一幕的轉折中,不同的菩薩不但是修道進程中不同心境的鏡子,同時也是修道者超越生命困境的路標。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面對矛盾與撕裂,而觀世音菩薩的四字六音大明咒,指引我們一條化解矛盾的道路。於是在第三幕中,我們聽到了:
Om Mani Padme Hum!!!
Mani 是如意寶珠,表徵觀世音菩薩有求必應的大慈大悲,而Padme 是蓮花,表徵觀世音菩薩處污泥而不染的空性智慧。這個咒語表達了「悲智雙運」的菩薩大願,也啟示了菩薩入世而不矛盾的承擔。
在第六幕中,《金剛心》同時運用了文殊之劍與文殊之咒。密教的文殊,左手持般若經典,表示破除「所知障」,右手持寶劍,劍尖指向自己,表示破除以我執為首的「煩惱障」。
《金剛心》最後一幕歸結於金剛薩埵菩薩,乃是突顯修道的過程,必須勇於發現自己的盲點與過失。在這一幕中,金剛薩埵百字明與大白傘蓋佛母咒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正透顯出修道者如何在不斷的懺悔中向上提昇轉化,而不是卡在無限後悔的罪惡感之中。在佛教的轉化理念上,「罪惡感」是善根開發的障礙。因此,懺悔就是「斷悔」,究竟的懺悔乃是徹底地超越「罪惡感」。
金剛心.金剛步
《金剛心》的舞台語言,除了戲劇主題的舖陳,還有許多創意的搭配。在尋道歷程的主題開展中,鼓聲成了尋道者的心跳,咒語成了渡越迷津的跳板,而舞者的肢體動作,化成了菩薩的手印與加持。
看《金剛心》,還有一個非常美的地方,值得細細品味,那就是舞者的步伐之美。它不同於芭蕾之美,也不同於現代舞之美,而是獨特的「行禪」之美。我曾經問阿襌師父:「你的行禪是怎麼修起來的?」他回答我說:「我在印度修了半年。」就是因為這個厚實的功夫,所以從舞者每一個念念分明的步伐中,你都可以感受到一股安詳的能量,一股來自「行禪」的覺知能量。鼓聲如雷如電,而舞者行雲流水。每一鼓,都是如實覺知當下的召喚。鼓鼓分明,步步分明,念念分明:三位一體。金剛心,金剛步。你我他,一切眾生。同步蓮花。
在《金剛心》的尾聲中,我們看到舞者踏著神聖舞蹈的腳步,在不斷的旋轉中隨著燈光漸暗而消逝。出輪迴乎?入輪迴乎?出入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陪伴眾生!「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也許覺後又迷,那又何妨?多少乍迷還覺的菩薩,不是一路上尋尋覓覓,一路上相互陪伴、相互喚醒的嗎?
2004年5月24日 寫於十方禪林峨嵋道場
文章定位:
人氣(343)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