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本少爺的人都知道
一向有多少吃多少
也討厭別人剩下食物
會不禁碎嘴唸
想想農夫多辛苦呀
想想非洲多少人在挨餓
現在和蛙人弟過著幾乎沒有廚餘的日子
很珍惜能夠擁有的資源
下面這篇文章是無意間發現
大夥看看吧
也不知會有多少人有所改變......
《要惜福感恩 德國的一張罰單》
德國是個工業化程度很高的國家,說到賓士,BMW,西門子……沒有人不知道,世界上用於核子反應爐中最好的核心泵就是在德國的一個小鎮上產生的。
在這樣一個發達國家,人們的生活一定是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吧。
在去德國考察前,我們在描繪著、揣摩著這個國度。到達港口城市漢堡之時,我們習慣先去餐館,已在駐地的同事免不了要為我們接風洗塵。
走進餐館,我們一行穿過桌多人少的中餐館大廳,心裡犯疑惑:這樣冷清清的場面,飯店能開下去嗎?更可笑的是一對用餐情侶的桌子上,只擺有一個碟子,裡面只放著兩種菜,兩罐啤酒,如此簡單,是否影響他們的甜蜜聚會?
如果是男士買單,是否太小氣,他不怕女友跑掉?
另外一桌是幾位白人老太太在悠閒地用餐,每道菜上桌後,
服務生很快的幫她們分配好,然後就被她們吃光光了。
我們不再過多的注意她們,而是盼著自己的大餐快點上來。
駐地的同事看到大家飢餓的樣子,就多點了些菜,大家也不推讓,
大有「宰」駐地同事的意思。
餐館客人不多,上菜很快,我們的桌子很快被碟碗堆滿,
看來,今天我們是這裡的大富豪了。狼吞虎嚥之後,想到後面還有活動,就不再戀酒菜,這一餐很快就結束了。
結果還有三分之一沒有吃掉,剩在桌面上。結完賬,個個剔著牙,
歪歪扭扭地出了餐館大門。出門沒走幾步,餐館裡有人在叫我們。不知是怎麼回事:是否誰的東西忘記拿了?
我們都好奇,回頭去看看。
原來是那幾個白人老太太,在和飯店老闆嘰哩呱啦說著什麼,好像是針對我們的。看到我們都圍來了,老太太改說英文,我們就都能聽懂了,她在說我們剩的菜太多,太浪費了。我們覺得好笑,這老太太多管閒事!
「我們花錢吃飯買單,剩多少,關妳老太太什麼事?」同事阿桂當時站出來,想和老太太練練口語。聽到阿桂這樣一說,老太太更生氣了,
為首的老太太立馬掏出手機,撥打著什麼電話。
一會兒,一個穿制服的人開車來了,稱是社會保障機構的工作人員。
問完情況後,這位工作人員居然拿出罰單,開出50馬克的罰款。
這下我們都不吭氣了,阿桂的臉不知道扭到哪裡去了,也不敢再練口語了。
駐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馬克,並一再說:「對不起!」
這位工作人員收下馬克,鄭重地對我們說:「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世界上有很多人還缺少資源,你們不能夠也沒有理由浪費!」
我們臉都紅了。但我們在心裡卻都認同這句話。
一個富有的國家裡,人們還有這種意識。我們得好好反思:
我們是個資源不是很豐富的國家,而且人口眾多,平時請客吃飯,剩下的總是很多,主人怕客人吃不好丟面子,擔心被客人看成小氣鬼,就點很多的菜,反正都有剩,你不會怪我不大方吧。
事實上,我們真的需要改變我們的一些習慣了,並且還要樹立「大社會」的意識,再也不能「窮大方」了。那天,駐地的同事把罰單複印後,給每人一張做紀念,我們都願意接受並決心保存著。阿桂說,回去後,他會再複印一些送給別人,自己的一張就貼在家裡的牆壁上,以便時常提醒自己。
記得出國前在蒐集姿時,問了幾個去過德國的朋友,「在德國生活,該注意什麼阿?」沒想到他們不約而同的都告訴我,在德國吃東西,要記得點多少吃多少,德國人不喜歡別人浪費食物。
所以我一直謹記在心,不論是在寄宿家庭還是外出用餐,我總是很盡力的把我盤子裡的食物吃完。在家裡,爸爸老愛叫我「蕭一半」,不是做事作一半,而是吃東西剩一半。有時候總是太貪心,什麼都想嘗一口,卻常常浪費了很多食物。
所以這次出門總是格外小心,雖然還是小有出槌的時候,我記得,那次去奧古斯堡時,跟著旅遊書找到了一間據說是連哥德和莫札特都說讚的餐廳,當下二話不說,點了他們店裡的拿手菜『莫札特晚餐』,並充滿期待的等著菜餚上桌。
那算是我們在德國吃最好的一餐吧!(除去在慕尼黑的大豬腳外)在德國行走近兩個月,終於吃到一餐比較像樣的了,隨著前菜、沙拉、主菜、甜點,吃的我們大呼過癮,也充滿著家鄉味。可是,我們其實蠻貪心的,四個女生,卻一人各點一道,心裡想著,旅遊書上說份量很多都是騙人的,害我們老是吃不飽。
結果,事實是份量真的很多,因為在進行到沙拉時,幾乎已經有七分飽了。加上主菜還有一塊牛排一塊豬排,總覺得自己好像太奢侈了,因為貪心的下場是…根本吃不完。就看到四個女生,眼神呈現呆滯,死命的想要把食物吞下去,最後不知是誰先放棄,然後就看到我們帶著愧疚的眼神望著服務人員。
「Ist das zu viel?」是太多了嗎?
「Ja,aber das Essen schmeckt gut!」是的,但是這個菜很好吃。
上課時,不時會聽到老師跟我們說,在德國餐館吃飯,如果吃不完,就是對大廚的一種污辱,因為那是師父用心做出來的,所以吃完這餐,除了感謝父母能讓我有機會吃到那麼好吃甚至是讓我難忘的菜,也讓我更深刻體會,一粥一飯都是別人的心意,不可以隨便浪費了。
相信大家都有烤肉的經驗吧!在台灣,每到中秋節烤肉,好像已經變成一種習慣了。家裡都會準備很多肉串來烤,但有時也因為準備了太多,有些都浪費掉了。今年,我在德國唯一一次的烤肉,那個經驗,是我很難忘記的。
因為只有我們這群台灣客,把烤肉這回事看的太嚴肅,總習慣跟著家裡的作息來準備食材,深怕會吃不夠,還特地到超市買了一包包的肉片、香腸、和土司。結果到了定點,發現多數的德國人、西班牙人…都只帶他們自己吃的那一份,可能是兩片雞肉片,可能是一些生菜,自己吃的飽就好了。
因為除了烤肉,還有一瓶瓶的啤酒可以享用,其實幾杯啤酒下肚,差不多就半飽了,然後就有一群人開始踢足球、開始聊天,當別人已經開始在到處跑時,我們這群台灣客連火都還沒升起來。想當然爾,我們帶的東西當然太多,多到連自己都開始懷疑起來,「幹嘛不入進問俗阿?」其實烤肉只是一個引子,因為到最後你會發現,真正在烤的人不多,也沒人在乎有沒有吃飽,重點是那個過程,因為烤到一半,你會發現已經有一些朋友開始跳舞、開始唱歌,把氣氛都炒熱了,那天我們玩到很晚,因為總要等天暗了,才有機會看天上的星星,開始漫無天際沒有種族語言問題的肩並肩,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那種感覺,真的很好。感覺世界就在你的面前,因為這在個時間、空間裡,有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人。
什麼是典型的德國人?我不知道。
可是有時候我不得不佩服德國人一板一眼,做事認真的態度。
PS.文章出處:
http://blog.yam.com/carri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