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的企圖和 Yahoo! 當初一樣值得欽佩,讓雜亂無章的網路資源得到一定程度的整理,以供合理應用。
可是我必須說他們的方案還是未達到足夠好的要求。
人類歷史上,每隔一段時期都會有大部叢書的編訂,在中國有人所共知的四庫全書永樂大典和古今圖書集成這些浩繁工程,這項傳統可以推至漢代劉向劉歆父子對國家檔案圖籍的整理工作。
在西方,現代最為有名的一種新創制是大型百科全書的編撰。
知識的最基礎工程是蒐集和分類,叢書的編輯是一種蒐集的工作,字典也是,百科全書則合併分類和蒐集,用特定詞條將知識歸類,而 Google 做的只是字典式的分類,算是最粗淺的工夫。
整個資訊流工程的基礎也全在分類和蒐集。
當然更高層次的問題還有剖析和重新整合,像布巴基集團偉大的”數學原本”計劃就是最好的例子,有機會,我們以後會再來談談這樣的方案。
現在,我們先把目標放在分類和蒐集。
究竟怎樣的分類和蒐集才能達到提煉最佳資訊量,並甚至可以發現新的知識,是資訊流工程最初步的核心。
我的初步想法會在下一篇文章闡明,這邊先下一個註腳,”分類和蒐集可以是高度個人化的過程”,仔細的討論在下面將提到。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