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 ,我非常疑惑,為什麼大部份研究人類思維的學者都傾向唯物論,像是麻省理工的 Minsky 主張所謂”心靈的社會”,將人的思維拆解為無數小片塊,整個思維由許多各自獨立的小思維綜集而成,DNA的發現者 Francis Crick 近來研究人類大腦,也認為人類的意識純粹是神經元的運作結果,另一個麻省理工人工智慧學者 Brooks則是同一陣營的一員大將。
依照心理學臨床研究腦傷病患的結果發現,人類的大腦的運作是確實有區塊化現象,我們所有的感覺是由大腦不同區塊處理,而人類的統覺則似乎是位於胼胝体,它的主要功能是聯絡左右半腦,一旦胼胝体被切斷,人身体的左右兩半腦會不知道另一個半腦現在在做什麼,從第三者來觀察,會覺得這個人分裂成兩個人。
所以現代認知心理學家大都傾向否認笛卡兒劇場(指人的腦子裏有一個靈魂居住的處所)的存在。
另一個情況是,現在生物技術證明,已分化的体細胞,可以被逼回幹細胞的狀況,而實驗也證明在培養皿裏,施以特定的化學環境控制,幹細胞可被引導分化成特定的体細胞。所以理論上,我們應該可以用手臂的肌肉細胞(理論上靈魂含量是零;一個人斷去手臂,我們不會認為他的靈魂有所減損),製造成幹細胞,再將此幹細胞培植增裂成一個腦子,如果供給這個腦子生存養份,則他就變成一個有”靈魂”有意識的個体了。
這個實驗雖然聽起來瘋狂恐怖,但如同我們得自認知心理的研究,幾乎都指向靈魂(即所謂”神我”,一種不滅不生不能分割的本体)存在的荒謬性。
理論是如此,感情上卻難以接受,我們如果沒有”靈魂”,那麼我們的意識從何而來?我想這會是認知科學界依然須要去解決的問題。
文章定位: